國家非遺傳承人有多“秀”?“繡”就一座重慶城!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有品有味

時尚渝中 關注才不錯過

FASHION YU ZHONG DISTRICT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洪崖洞上三樓,在觀光電梯的背後,有一間小小的店面,門口掛滿了琳琅的蜀繡飾品,還有時尚的繡品小件,室內是花紋不一的蜀繡擺件、屏風……這便是黃敏的工作室。

初見黃敏時,她穿著一身條紋外套,圍著一條圍巾,眼鏡扶在頭頂,說起話來輕聲細語,井井有條,乾淨利落。對於鑄劍師來說,十年磨一劍,但對黃敏來說,她以針為劍,把這一生的精力都灌注在這一針一線上,只為蜀繡能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我的蜀繡師傅都是男的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黃敏在她的工作室裡工作

“當初教我蜀繡的師傅都是男的哦,但他們的繡工活卻比女的都細!”黃敏回想起當年在成都蜀繡廠學藝的時光感慨頗多。

黃敏出生在沙坪壩楊公橋。外婆是成都的大家閨秀,受過良好的教育,非常喜歡蜀繡。兒時的她,耳濡目染,從外婆身上第一次對蜀繡有了情感。“從小我們姐妹和父親的毛衣都是母親親手編織,全家的衣褲都是勤勞節儉的母親一針一線縫製,受家庭環境的薰陶,我也喜歡做一些女紅。”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繡娘需要做到心無旁騖,

坐得住是刺繡的基本要求

1986年,黃敏高中畢業,她選擇去成都蜀繡廠上班。被帶進廠時,看著師傅們手拿針線,比對著紋樣,將圖案一針針繡成栩栩如生的花朵,黃敏被震撼得心悅誠服。從那時起,18歲的她立志要做一個好繡娘。

剛進廠時,帶黃敏她們這一批新學工的都是退休返聘回廠的男師傅,雖然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連字都不認識,但繡工技藝卻都是一流的。黃敏說,他們在做繡活時心無旁騖,像把自己關進了一個密閉空間,他們的世界裡只有針、線和繡布上的圖樣,不識字的人卻能把字繡得比識字的人還要好,每一筆每一劃都很有力度,從任何一個角度看起來都閃閃發亮。這都是因為他們特別簡單,特別認真,字和圖在他們眼裡毫無分別,而我們會把字想複雜,以至於影響了針法。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有個師傅文化水平稍微高一點,他很喜歡給黃敏這些小丫頭們講道理:“一針針,一線線,只要現在勤學苦練,未來的大師稱號都是你們的……”至今,老師傅的這句話仍然影響著黃敏,她也將它講給徒弟和學生們聽。

兜兜轉轉重回繡桌前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2005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手工繡品受到衝擊,成都蜀繡廠最終解散,黃敏也回重慶找了一份行政工作。

偶然一天,她去通遠門附近的稅務所報稅,發現通遠門城樓正在搞蜀繡比賽。黃敏喜出望外,不由自主地報了名。因為臨時參賽,時間緊迫,黃敏只繡了一幅半成品。但評委看得出她的功底,邀請她參加重慶工藝美術行業協會。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能夠把蜀繡學得爐火純青

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重拾針線,黃敏找回了當初在蜀繡廠工作的激情,協會的領導也鼓勵她不要放棄這門技藝,並希望她能做出更優秀的作品。沒有了工廠,身邊更沒了師傅,黃敏生怕自己做不好,最後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把家當成工作室,兜兜轉轉重新回到繡繃前。

2008年,市政府在洪崖洞2樓打造了重慶旅遊商品展銷中心,四十來個區縣的眾多非遺項目和100多位工藝品從業者入駐其中,自此黃敏在那裡有了一間真正的工作室。雖然小,但足夠她在重慶推廣蜀繡。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黃敏捏著針,一起一落,

針隨心走,把30年的技藝都灌注在這針線上

獨自一人完成作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繡完一幅作品,要經過畫稿、配線、彩繡數道工序。在蜀繡廠裡的時候,每一道工序都有分工,每個工人各司其職。廠裡曾專門推薦黃敏進入職工大學學習了半年多的美術專業知識,把圖樣底稿白描在綢緞上對黃敏來說不算是太難的事;而繡線的配色則非常考驗刺繡的基本功,不過她憑藉多年刺繡從業的經歷,總能編制出體現圖樣特點的繡線與針法最佳組合的流程。

那段時光,黃敏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一天12小時坐在繡桌前,戴著眼鏡,捏著針繡圖樣,彷彿又回到了蜀繡廠學藝的時候。

當蜀繡遇上重慶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黃敏的夏布繡品

蜀繡最為聞名的作品是《熊貓》和《鯉魚》,具有重慶特色的圖樣少之又少。

“有一次,一個遊客問我要有重慶特色的蜀繡,我心想蜀繡就發源於巴蜀之地,就是重慶特色啊,後來我才弄懂,他是想要能展示重慶形象圖案的蜀繡。”這件事讓黃敏對重慶蜀繡有了深深的思考。“我想讓人們知道蜀繡並不只是成都的特色,它也有重慶的特色。”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選線對蜀繡來說是一道非常複雜的工藝

黃敏心想重慶特色的東西真的很多,吊腳樓、火鍋、爬坡上坎的地形……這些都是重慶獨有的特色,她試著把這些畫在綢緞上,一針針將它們繡出來。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夕,渝中區政府邀請黃敏趕製了具有母城特色的《吊腳樓》系列作品作為對外交流的饋贈禮品。這次成功,讓黃敏在圖樣的繪製上更加多樣起來,就連整個渝中半島都躍然“綢”上。

2012年,黃敏受榮昌一所學校的聘請,擔任蜀繡教員。在教學期間,她參觀了榮昌的一個夏布加工廠,全面瞭解了榮昌夏布的生產加工過程。夏布的生產工序十分複雜,要經過苧麻的種植、割收、剝洗、漂白、績紗、挽團、牽線、刷漿等工序,再進行編織、漂洗及整形、印染等過程才能完成。在此之前,黃敏見過在夏布上作的山水花鳥畫、用夏布做的摺扇等等,她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可不可以將蜀繡與夏布結合起來呢?”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黃敏作品《十犬圖•霜花鷂》

夏布色澤古雅,紋理粗獷,最適合用來繡山水畫。說做就做,下課後,黃敏拿起針線準備在夏布上大展身手,可誰知正是夏布纖維的粗獷堅韌,還沒有繡幾針就把絲線掛毛掛斷了。憑藉多年積累的刺繡技巧,經過摸索,多次嘗試後,黃敏終於克服了掛線的難題。

就這樣,黃敏開創了夏布蜀繡系列,還陸續被評為國家非遺傳承人,重慶工藝美術大師。從業30多年來,她一次又一次嘗試和鑽研,繡制過的作品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幅了,每一幅作品都費盡心血,好像是母親每一次孕育的過程。當我問她最滿意的一幅作品是什麼時,她想了許久,說:“對我個人來講可能下一幅才是最滿意的吧。”

徒弟和學生是有區別的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黃敏的作品《荷塘翠鳥》和《竹石鴛鴦》

作為非遺傳承人,為了蜀繡能夠傳承下去,黃敏費了不少心思。每逢週五,她都會去重慶市聾啞學校教授蜀繡技藝,在這裡她有9個學生。

在黃敏看來,這9個學生能夠堅持下去非常不容易。在學習之初,她們都是自願報名學習,可一學期過後,大部分人因為高三學業壓力大,加上覺得太枯燥而放棄了。黃敏覺得學習蜀繡的人需要能夠靜下來,這對於聾啞人來說是一門很好的技藝,非常適合她們。她找到校長,並挨個給家長打電話勸說,希望孩子們能夠堅持下去,學一技之長,以後踏進社會也多一種選擇。家長和學生都被她的執著所感動,繼續回到課堂學習蜀繡。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除了聾啞學校的授課,黃敏也會去渝中區文化館為一些蜀繡愛好者上課。不久前,還跟湖北宜昌的一所學校達成了教學協議。

可她始終覺得,“我的學生有很多,徒弟卻很少。徒弟和學生是有區別的。”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如何傳承蜀繡這門技藝,

黃敏花費了很多心思

確實,要想學蜀繡最基礎的三五種針法,3天就能學會,然而,要完整繼承蜀繡全部技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傳統針法繡技100多種,常用的也有30多種,各種針法交錯使用,變化多端。要全部熟練掌握,起碼需要5至10年的時間,學會了技術,用的針線也很講究,如何讓圖案活靈活現,起針落針,針隨心走,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遇到真正喜歡蜀繡的,在蜀繡方面有天賦的優秀學生,黃敏將其培養成為“徒弟”來傳承這門技藝。黃敏經常給她們講《賣油翁》的故事:“為何賣油翁會用勺子倒油注進葫蘆,卻不溼銅錢呢?沒有什麼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她希望徒弟們能牢記這個道理,把蜀繡做到精細,將最出色的技藝發揚光大,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文丨楊澍 圖丨墨鏡、受訪者提供

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国家非遗传承人有多“秀”?“绣”就一座重庆城!

—THE END—

商務合作:023- 63316254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時尚渝中

有品有味

時尚攻略 渝中氣質

FASHION YU ZHONG DISTRIC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