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而復始的循環中,國足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在北國還被冬天的寒意籠罩時,四季如春的南寧並沒有留下多少冬天的痕跡。但一場0-6的失利就像一盆冷水,毫無意外地澆在了南寧球迷熱情如火的心上,對於一場從第2分鐘起就失去懸念的比賽來說,球迷並沒有過多介意比分,慘敗、遺憾、傷心、總結…中國球迷早已體驗過了各種心境。

在週而復始的循環中,國足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一場友誼賽性質的比賽,對陣實力過強的球隊,輸球、攬責、總結,完事後明天太陽照常升起。一幕幕熟悉的劇情、一遍遍循環往復的演出,彷彿回放一般,而球迷們苦苦等待的那一抹曙光似乎總也不會到來。

那麼這最新一次的失敗該問責於誰呢?身經百戰的裡皮主動攬下了責任,老帥在發佈會上對於自己的選人和排陣做出了自我批評,且不論這場比賽球員和教練在技戰術層面上的問題,他隨後的幾句話則更值得玩味:“一個月後我就70歲了,我會繼續當教練是因為我熱愛這份工作,但如果我徵召的球員不能表現出對於工作的熱愛,那麼我開展工作也會變得非常困難。”

在週而復始的循環中,國足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看看本場比賽“不夠積極”的馮瀟霆,“停球十米”的王燊超以及“依舊低迷”的郜林,我們就不難揣測裡皮的話所指何意。俱樂部比賽發揮勇猛,國家隊比賽狀態低迷,國足將士的態度問題被再一次拿到了檯面上討論。曾深耕於中國青年足球事業的老帥克勞琛也發表過類似的看法:“中國球員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了富人,他們在自己的國家掙了很多錢並且坐穩了主力的位置,那為什麼他還會想去國外打拼呢,與日本和韓國的球員相比,中國的球員缺少了一些雄心。”

在週而復始的循環中,國足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在世界盃夢想的感召和輿論的期待下,國足在世預賽中曾短暫地帶給了人們驚喜,戰勝韓國終破魔咒,擊敗烏茲延續希望,再到最後一場拼下卡塔爾以一種體面的方式出局,全力以赴的國家隊證明了他們有能力打出令人稱道的比賽。然而世預賽的出局彷彿一根繃緊的弦突然斷裂,隨後的友誼賽以及年底的東亞杯,中國隊比賽的方式都讓人難以接受。

球員個人的選擇會決定了一場乃至幾場比賽的進程和結果,然而中國足球大環境的構成和不斷“畸形”的發展則是足協以及各大資本共同養出的苦果。中超5年版權賣出80億天價,張呈棟1.5億人民幣高調轉會,一則則讓人震驚的奇事衝擊著公眾對於足球的認知,資本對於中國足球的投機心理使得他們看到了這片藍海發展的前景,於是,源源不斷的金錢再一次進入了這個早已銅臭氣十足的領域,更多的球員成為了千萬富翁,他們拿著無法匹配能力的工資,在真金白銀構築的溫柔鄉中展示著自己虛假的能力。終於,當他們穿上那件兒時便期待已久的國字號戰袍時,他們才發現,兒時的夢還在,但走出象牙塔,外面的世界是那麼艱難,就像嬰兒扔掉奶瓶、瘸子丟掉柺杖。

在週而復始的循環中,國足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資本的流入雖然帶著盈利的目的,但它在客觀上也幫助了中國足球的發展和運營。可中國足協的無能則直接阻礙了這項運動發展的腳步,朝令夕改的工作作風以及外行指導內行的模式讓我們本就不夠牢固的足球根基再度變得搖搖欲墜。U23新政施行已到第二年,給予年輕球員更多機會的初衷本沒有問題,但不去限制外援,而是揠苗助長地讓一些實力不達標的小球員倉促上陣,這一過於激進的做法當然難以取得效果,它帶來的並不是國內球員實力的提升,而只會再次炒熱一批身價不菲的年輕內援。

在週而復始的循環中,國足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同時,中超公司與中國足協含混不清的關係讓這項市場化的運動在中國依舊帶有濃厚的舉國色彩,足協的決定總是一拍即成,絲毫不去考慮各方的權益,不採百家之言而只重少數人的想法,到頭來我們的聯賽和國字號球隊只是在原地打轉,等到下一批足協領導上臺,新的循環就會再次開始。

一場0-6的失利讓賽事的主辦方頗感尷尬,結合最近一球沒進淨吞13彈的局面,這場比賽沒有成為“救命稻草”,相反,它為人們的茶餘飯後增添了最新的笑料。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反正他們也不在乎。

在週而復始的循環中,國足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可我在乎!南寧的幾萬名球迷在乎!

注:本文內容採編自互聯網,柳伊伊網址導航推薦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