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時不適宜做的十件事

空腹时不适宜做的十件事

空腹時做某些事情會影響健康。到底有哪些是空腹時不適宜的呢?來看看專家的解讀。

空腹吃水果易產生結石

水果含有大量有機酸,空腹吃會刺激腸胃。山楂、柿子、柑橘等含鞣酸較多的水果尤其不要飯前吃,空腹吃這類水果易形成胃結石。結石如果長時間留存胃裡,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嚴重可誘發胃出血。菠蘿和荔枝也不建議空腹吃。菠蘿富含蛋白質分解酶,餐後吃促消化,餐前吃易刺激消化道。荔枝含糖量高,如果空腹吃太多,過高的糖分可能使人出現高滲性昏迷。

空腹时不适宜做的十件事

空腹喝酒,容易醉

飲酒時,酒精由胃和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再由肝臟解毒。空腹飲酒會增加人體對酒精的吸收率,引起宿醉,也會損傷肝臟和心臟健康。一項涉及1.5萬人的研究顯示,將有空腹飲酒習慣的人和只在用餐時飲酒的人比對發現,前者的死亡率比後者更高。

空腹喝咖啡、濃茶,傷心傷胃

咖啡或濃茶的咖啡因含量高,空腹喝會刺激胃黏膜,影響腸胃消化功能。特別是有慢性胃炎或胃潰瘍的人,最好不要在餐前喝,否則加重腸胃不適。建議在咖啡或紅茶里加些牛奶,以減少咖啡因對腸胃的刺激。此外,空腹時攝入過多咖啡因,還會令心跳加速,產生胸悶、心悸等不適反應。

空腹时不适宜做的十件事

空腹洗澡,易頭暈

有人習慣早上起床洗澡,覺得神清氣爽,一身輕鬆。實際上,早上起床時,往往是血糖較低的時候,人體沒有太多能量可供給,洗澡又需要消耗能量,空腹狀態下洗澡容易出現低血糖症狀,如頭暈、噁心、嘔吐等。加之浴室空氣不流通、溫度較高,容易讓人頭暈目眩。建議最好飯後2小時再洗澡。

空腹開車,易出事

空腹時易出現低血糖症狀,人會感覺頭昏眼花、全身乏力、精力分散,甚至伴有噁心、出冷汗等情況,判斷能力、應急能力下降,此時駕車易發生意外。研究顯示,很多交通事故與空腹駕車關係密切。

空腹鍛鍊,損健康

有人認為,空腹鍛鍊有助消耗更多熱量。實際上,身體缺乏能量時,運動強度也會較平時有所降低,導致減肥效果也不理想。腸胃功能差、易低血糖的人,更不應空腹運動。

空腹时不适宜做的十件事

空腹睡覺,易暴食

飢餓和血糖低都會影響入睡,使得睡眠淺且容易醒。缺乏睡眠會令人體飢餓激素分泌增加,產生飢餓感,從而更渴望攝取食物。

睡前覺得餓,可以喝杯溫熱的牛奶,再配上幾塊餅乾,可以安神助眠。

空腹服抗生素,易胃部不適

常見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頭孢類抗菌藥等,建議飯後服用。飯後服用抗生素類藥物有兩個好處,一是抗生素口服藥大多需要一天吃3至4次,跟著飯點吃藥能避免漏服;二是多數抗生素對胃黏膜有刺激,飯後服藥可避免患者胃部不適。

空腹时不适宜做的十件事

空腹吃胃藥,效果差

胃黏膜保護劑可覆蓋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性薄膜。黏膜保護劑在飯後1至2小時或胃不適時服用,可以避免藥物直接與食物混合後影響療效。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藥物,應間隔半小時後再吃胃黏膜保護劑,以免相互影響。

空腹輸液,易不良反應

人在空腹狀態下新陳代謝較弱,此時輸液易引起一系列生理變化,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等,加上患者如果本身食慾差、體質差,很容易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甚至出現低血糖反應,如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出冷汗等。此外,空腹輸液還誘發或加重藥物不良反應,如青黴素、紅黴素、阿奇黴素等藥物對腸胃易產生不良反應。

總體來說,肚子餓是身體發出的需要補充能量的信號,此時不要硬扛著,最好儘快給身體加油。專家建議,飢餓時不妨吃些餅乾、麵包等碳水化合物類食物,溫熱的米粥、面片、餛飩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