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二)|品香,神清气爽

| 态度

一间只能容纳五六人的房间,一张素琴,一位茶师,三五茶人,围坐在低矮的茶桌周围。茶师在瓷盆中洗净双手,捧来一鼎小小的品香炉,在里面点燃一块沉香。香烟袅袅,在诸君身边盘旋,而后又随空气流动飘向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二)|品香,神清气爽


此时,茶香也在水中释放,像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迫不及待地四处奔跑,很快占领了房间的每一寸空气。它和沉香初次相遇,却不胆怯,或许是这段缘分缠绵了千年,所以它们一见如故,紧紧相拥,前世的记忆似都被唤醒,在这小小的房间中弥漫开来。

通常来说,茶师会先将香炉传给左手边的人,并提醒“品一口香,再品一口茶”。茶人拿着品香炉,看着小片的沉香在香灰中燃起细烟,香气入鼻穿喉,紧接着品一口茶,茶香与沉香就这样在身体里合二为一,整个人都喷香起来。就这样不断传给左手边的下一位,直至传回茶师手中,便结束了品香的仪式。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二)|品香,神清气爽

| 物语

但这“结束”不过是个开始,香与水,与茶水,应有一次更加亲密的结合。茶师把小片沉香放入水中,以沉香之水来冲泡茶水。最好是用大红袍,沉香水色重,正好与大红袍形成反差。入口之后发现,原来香冽的大红袍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香味被沉香水淡化,化作绵软细柔的香气,久久不肯散去。

一直到沉香燃尽、茶水无味,这席茶香之旅才算画上句点。回味起来,方才恍然大悟,茶与香原来如此般配,他们同样要平心静气,投入专注;同样需要放慢节奏,缓缓而来;同样是先从鼻入,品出其香是甜,是苦,是凉,是温;同样是要经过喉咙,在喉头逗留,然后才进入胸腔,这就是韵味。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二)|品香,神清气爽


| 往事

中国人对香的热爱,大概从春秋战国时就开始了,只是那时候交通不便,诸侯混战,香只局限于某个地域,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产香的植物又大多喜欢湿热的环境,无法在温暖、偏凉又干燥的中原生长,于是那时中原能见到的香,不过是泽兰、蕙兰、椒树、桂树、艾蒿、郁金、白芷、香茅等。

虽然香少,但用香的方法却不少,可以焚烧,可以佩戴,可以煮汤,可以入药,可以酿酒…

秦汉一统天下的时期,南方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原。丝绸之路开通后,更是有许多异国香料涌入中原地区,常见的有檀香、沉香、龙脑香、乳香等。再加上汉朝大兴佛事,礼拜佛教需要用到大量的香料,所以香在汉朝得到了大力的推广。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二)|品香,神清气爽


也是在这一时期,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之前只知道用单一的植物来制出单一的香品,自从香料变多之后,人们便试着把多种香料混在起,制成合香。东汉时期,更有制作合香的配方流出,比如《汉建宁宫中香》里就记载了把四斤黄熟香、二两白附子、五两丁香皮等十余种香料按比例混在一起,细细研制成粉,然后制成香丸或香饼。

自汉之后,香的发展就没有放慢过脚步。到了唐宋时期,茶与香文化同时崛起,特別是唐朝打开国门,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各种香纷纷进入中国,香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年代。大量的文人、药师、宗教人士把香与茶的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高度,较之从前更细化、更系统,香的分类也更完善,有会客用的香、卧房用的香、参禅悟道时用的香等。

| 革新

值得关注的是,在宋及其之前,焚香几乎是唯一一种燃香的方法,可宋以后,一种新的燃香方式诞生——隔火熏香。这种方式不是直接拿火点燃香料,而是先点燃木炭,将它浅浅埋进香灰之中,在上面放一层用来隔火却能导热的薄片,通常是云母片,最后在云母片上放一小块香品,等它慢慢被熏烤。这样出来的香气不刺鼻,不强烈,低回持久,且没有炭的烟火味道。


有你相伴,才算完美(二)|品香,神清气爽


明清时期,便于携带、易点燃的线香出现,并因更亲民的价格而迅速流行。焚香、熏香,渐渐成为文人雅客、贵族豪门的象征。

如今好香同样昂贵,就像一克沉香贵于黄金,似乎品香与品茶依旧是种奢侈。然而,生活不该这样受到约束,没有好香,哪怕只是一炉檀香,品着一杯西湖龙井,也是清雅、安宁的享受。所以,奢侈的不是好茶、好香,而是你肯放下所有心事,静坐上一会儿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