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財政”到經營新路

從“土地財政”到經營新路

趙卓文(廣州市同創卓越房地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9年,國家推出了大規模減稅降費計劃。預計全年減稅的實際減負數額會超過2萬億元。同時,大量民生項目的開支也將增加,例如2019年養老金的增幅平均將達到5%。

2019年,各級政府的財政壓力加大。2019年政府要過緊日子,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預算,取消低效無效支出。中央財政帶頭嚴格管理部門支出,一般性支出要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長期沉澱的資金一律收回。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開源節流,如何“因城施策”於土地與房地產市場,十分引人關注。

1、地方債務難以擴張。當前,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是18.39萬億元,全國政府債務餘額是33.35萬億元,政府債務負債率37%。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為1.39萬億元。財政部明確,已採取嚴格措施,不允許發生新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同時要求穩妥化解存量債務。

2、地方政府能否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

眾所周知,土地出讓金收入和房地產稅收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就高達6.5萬億元。

2018海南作出了大膽的嘗試,以“壯士斷臂”的決心推出調控措施,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

2018年海南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16.8%,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7.5%,銷售額同比下降23.2%,銷售對象已經由島外居民為主,轉變為島內居民和引進人才。

減少對房地產的依賴,海南著重在出口和消費上下功夫。2019年海南進出口額增長20.8%,旅遊總收入增長14.5%,免稅品銷售增長26%。

海南尋求經濟結構轉型,無論成功與否,都作出了積極的探索。

或許,海南的案例並不具備普遍推廣性。對中國大多數城市而言,只有產業興旺,稅收有保障,才能有“擺脫房地產”的底氣。

3、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賣地”的動能將加強,這也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最直接的手段。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房地產市場也面臨新的壓力。中心城市的地價和房價已經被推高的一個新高度,商品房消費需求有收縮趨勢,繼續增長難度很大。2019年,大型房地產企業拿地將趨於謹慎。土地出讓金收入,不可能年年大幅增長。土地財政,並非長久之計。

4、地方政府經營土地,需要走出新路

從簡單的賣地,到經營土地,經營項目,經營產業,這是必經的道路。

年年賣地,但沒有經營資產和穩定收益的地方政府,最終都會陷入財政困局。

5、地方政府迫於財政壓力,要開源節流,短期內會刺激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穩定地方經濟。把這個事情看遠一點,或許房地產稅的開徵,就要變成現實的可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