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才十三歲碎娃兩把小鏟白手起家計謀令人叫絕

當下很多人羨慕企業家獲得的財富和地位,對自己的境遇和命運心猶不甘,但總只限於抱怨和藉口,這位唐代企業家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他會顛覆我們對創業的好多認知和想法。

竇乂,唐代商人,被稱為“唐朝扶風小兒”。據記載,他從種樹開始,最後建立了“窛家店”,成為一代富商。其事蹟載入明朝人馮夢龍主編的《智囊全集》。現在常用來比喻白手起家,最後獲得成功的企業家們。

千古奇才十三歲碎娃兩把小鏟白手起家計謀令人叫絕

竇乂十三歲時,親戚從任所安州帶回來十幾雙的當地絲鞋,分送孩子們。大家都爭搶挑揀,唯竇乂不動。等大家挑完,剩下一雙,竇乂競拜謝收下,將其拿到集市上換回五百錢,再去鐵匠輔打製了兩把小鏟。

這兩把工具就是竇乂發財的起點。

千古奇才十三歲碎娃兩把小鏟白手起家計謀令人叫絕

五月初,榆錢黃熟、滿城飛落。竇乂掃聚到榆錢十餘鬥,然後到對伯父說想“借廟院習業。”他的伯父是“檢校工部尚書”,管的是“宮苑”、“閒廄”,“於嘉會坊有廟院”。伯父答應了他。竇乂則每天用兩把小鏟在院裡挖溝、打水、澆灌,播種榆錢。等到秋天,長出小樹苗一千萬多株,高一尺多。到了第二年,榆樹苗已長到三尺多高。竇乂間伐樹苗,挑選枝條茁壯直挺的留下來。間伐下來的小榆樹,共有一百多捆,粗二尺,每捆賣錢十多枚。第三年秋後,榆樹苗有的已長成雞蛋那麼粗。竇乂又間伐榆柴二百多捆,賣後獲利數倍。五年後,當年植種的小榆樹苗已經長大成材。蓋房屋用的椽材一千多根,賣得三四萬錢。而造車的木料,超過一千多根。

千古奇才十三歲碎娃兩把小鏟白手起家計謀令人叫絕

他購買蜀郡青麻布,僱人縫成小布袋。又購買新麻鞋幾百雙。他每天不離宗祠,召來各條街坊里巷市民家的小孩,發給這些小孩三張餅,十五文錢。再發給他們每人一隻小布袋,讓他們撿拾槐樹籽。月餘,收集槐樹籽兩車。又讓小孩們撿拾破舊的麻鞋。每三雙破舊麻鞋換一雙新麻鞋。前來用舊麻鞋換取新麻鞋的人不計其數。幾天後,就收換得舊麻鞋一千多雙。西市買油靛幾石,僱用廚役煮熬。又在坊門外買下幾堆遺棄的碎瓦片,僱人在流水澗將泥滓洗去。

千古奇才十三歲碎娃兩把小鏟白手起家計謀令人叫絕

一個十三歲小孩,面對親戚送的禮物,竟然能在謙讓之餘,為自己賺得第一批工具,此一奇也。種樹發財相當辛苦,掃聚榆錢、挖溝、打水、澆灌、間伐對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顯然不輕鬆,此二奇也。最讓人稱奇的是,他種樹用的竟是“國有土地”,其藉口竟是“到廟院讀書”。初看匪夷所思,考諸今日國有資產之流失,不禁令人莞爾:此法乃一千多年前小兒所創,發財難乎哉?易乎哉?

五年種樹,積累下“原始資本”,竇乂可以玩得更大些了。

千古奇才十三歲碎娃兩把小鏟白手起家計謀令人叫絕

他購買蜀郡青麻布,僱人縫成小布袋。又購買新麻鞋幾百雙。他每天不離宗祠,召來各條街坊里巷市民家的小孩,發給這些小孩三張餅,十五文錢。再發給他們每人一隻小布袋,讓他們撿拾槐樹籽。月餘,收集槐樹籽兩車。又讓小孩們撿拾破舊的麻鞋。每三雙破舊麻鞋換一雙新麻鞋。前來用舊麻鞋換取新麻鞋的人不計其數。幾天後,就收換得舊麻鞋一千多雙。西市買油靛幾石,僱用廚役煮熬。又在坊門外買下幾堆遺棄的碎瓦片,僱人在流水澗將泥滓洗去。

千古奇才十三歲碎娃兩把小鏟白手起家計謀令人叫絕

備好上述原料,竇乂置買了石嘴碓五具,銼碓三具。再按日計酬,僱人用銼碓鋤切破麻鞋,用石嘴碓搗碎瓦片。再用疏布篩子篩過,和上槐子、油靛,讓僕役們日夜不停地搗爛。待到搗成乳狀,將它們做成長三尺以下,圓徑三寸的長棒萬餘條,稱為“法燭”。建中初年六月,連降大雨,薪貴如桂。竇乂將生產的“法燭”拿出來賣,每條百文。用它燒飯,火力比柴薪高一倍。由此“獲利無數”。

竇乂完成了由種植業向製造業的商業版圖的擴張,從而走上了唐朝更為廣闊的商業舞臺,有了後面更大更多的傳奇故事發生。

千古奇才十三歲碎娃兩把小鏟白手起家計謀令人叫絕


千古奇才十三歲碎娃兩把小鏟白手起家計謀令人叫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