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德比!高水平同城高校近三年傑青對比

同城德比!高水平同城高校近三年傑青對比

一座好的城市,幾乎一定會有一所高質量的大學。如果一個城市有多所高質量的大學,絕對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情。同城的高水平大學之間,既互相合作,也互相競爭。本文從近三年各高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入選情況,對以下幾組同城高校做一個簡要對比。

同城德比!高水平同城高校近三年傑青對比

北京大學VS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作為中國實力最強的兩所大學,關於他們的爭論幾乎可以涉及各個層面。不論是各類機構的排行榜,還是年年高考後的狀元爭奪,孰強孰弱無法定奪。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北京大學注重文理,綜合發展,清華大學工科頂尖,無人能敵。

我們對比兩校近三年的傑青入選人數,的確難分強弱。2016-2018年,北京大學入選45人,清華大學入選42人,相差無幾,北京大學略優。

北京大學近三年分別入選13、17、15人,年均入選15人,各年份入選人數相對比較平穩。入選名單中涉及了經濟學、理學、工學、醫學等門類,體現了北京大學兼容幷包的全面性和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底蘊。

清華大學近三年分別入選11、13、18人,年均入選14人,呈現出明顯的逐年上升趨勢。雖然2016、2017年入選人數都略低於北京大學,但2018年,清華大學繼續延續上升勢頭,入選18人之多,一舉超過北京大學,並且極大的縮小了二者的差距。通過對入選者主要研究領域進行觀察,清華大學入選名單除涉及理學、工學外,還涉及管理學和醫學。隨著近幾年清華大學對基礎學科的持續投入,清華大學只有理工科的印象將成為過去。

同城德比!高水平同城高校近三年傑青對比

總體來說,近三年傑青數據上,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實力相當,北大略微領先,清華追趕勢頭迅猛。總體來說,放眼全國高校,兩校有著絕對優勢,在傑青評選中遙遙領先。

上海交通大學VS復旦大學

如果問上海最好的大學是誰,大多數人都會不假思索的說出復旦大學的名字,但是很多人會在思考後,補充上海交通大學。

通過對比近三年傑青入選人數,復旦大學略勝一籌達到19人。上海交通大學入選15人。

復旦大學近三年分別入選7、11、1人。2017年復旦大學在傑青入選數上發力直逼清華大學,今年後勁不足竟只有1人入選,頗為尷尬。不過也側面體現出其與 “清北”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入選者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理學、工學、醫學、農學。尤其是近三年入選者中,有7人是專注於醫學或與醫學相關的生物學。

上海交通大學近三年分別入選6、4、5人,每年的入選人數相對比較平穩。入選者研究領域涉及理學、工學和醫學。上海交通大學是理工科傳統強校,合併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後,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繼續迅猛發展,臨床醫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排名第一。上海交通大學近三年傑青入選者中有5人來自醫學或相關領域。

同城德比!高水平同城高校近三年傑青對比

歷史上,復旦大學以人文社會學科見長,上海交通大學理工科更優,而現在他們都發展成為一流的綜合性大學。復旦大學基礎學科領研究領域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在傑青評選中表現優異,而上海交通大學工科尤強,在傑青評選中的表現強勢而穩重。兩所學校的醫科都是通過合併而來,為他們在傑青中的表現助力頗多。與復旦大學合併的上海醫科大學,曾經是衛生部直屬院校,基礎研究領域在全國前列。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併的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雖然曾經是市屬高校,但是依託上海的有力區位優勢,在資金方面更為寬裕,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相對更強。

華中科技大學VS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近三年傑青分別入選13和10人。從入選總人數來看,兩校是目前對“華五”高校梯隊衝擊最大,也最有可能取而代之的學校。

華中科技大學近三年分別入選5、4、4人,總體平穩。入選者研究領域涉及理學、工學和醫學。華中科技大學由華中理工大學和同濟醫科大學等校合併而來,傑青入選者的研究領域也多與此相關。

武漢大學近三年分別入選1、5、4人,穩步上升,同樣涉及理學、工學和醫學。武漢大學在人文社會學科具有傳統優勢,不過傑青評選對象主要針對自然科學,因此在傑青評選上,武漢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相比並不佔優勢,2016年武漢大學僅入選1人。不過在此之後,武漢大學發力追趕,近兩年傑青入選人數已經迎頭趕上反超華中科技大學。

同城德比!高水平同城高校近三年傑青對比

武漢兩所高校在近三年傑青榜單上的表現,使他們成為中國高校繼北大清華後第二梯隊的有力競爭者。兩校地處武漢,是中部地區的核心城市,對兩湖、乃至河南、重慶等地人才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武漢除兩校外,還有一大批高質量高校,高校間學術交流氛圍濃厚,這也從某種意義上保證了兩校的可持續發展。

中山大學VS華南理工大學

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近年來發展迅猛,屢見報端。近三年,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傑青分別入選7人和6人。

中山大學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在廣州、珠海、深圳3地部署了校區。近三年中山大學分別入選2、3、2人。主要涉及理學和醫學。其中五人主要研究領域為醫學或與醫學相關學科。

雖然在全國範圍內,華南理工大學知名度不如中山大學,但是其工科實力不容小覷。甚至在整個華南地區,只有華南理工可以與中山大學在傑青評選人數上一爭高下。近三年華南理工大學分別入選2、2、2人。6人研究領域全部主要為工學。這也側面體現出華南理工大學工科領域的實力確實強勁。

同城德比!高水平同城高校近三年傑青對比

廣州的兩所高校得益於優越的區位,投入巨大,在傑青評選中也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績。但是對比清北、華五還是有所差距,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相信依託華南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兩校在今後的發展大有可為。

南開大學VS天津大學

地處津門的兩所大學有著令人稱道的歷史。近三年,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分別入選8人和4人。

南開大學是傳統知名高校,能有8人入選並不令人意外。然而近三年南開大學入選人數分別為4、3、1人,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南開大學入選者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理學、工學和醫學。尤其是化學學科實力強勁,其中4人為化學或有關學科。

天津大學近三年分別入選1、0、3人。天津大學是傳統的理工科高校,入選者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理學和工學。2016年和2017年天津大學表現不佳,2018年奮起直追,成功反超南開大學。仔細觀察2018年入選者主要研究領域,我們發現天津大學發力基礎學科,除傳統工科優勢外,對一些理學基礎學科的投入初見成效。

同城德比!高水平同城高校近三年傑青對比

總體來看,近三年入選人數上,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在與“華五”的競爭中掉隊。這也是很多北方高校,尤其是東北、西北地區高校值得深思的問題。

以上幾組大學,除華南理工大學和天津大學外,都是綜合類大學。即使理工科為主的高校,近年來也不段加大對基礎學科的投入,使學科門類更為全面立體。除理學和工學外,醫學成為各高校在傑青評選中具有不可取代地位的重要因素。

關注微信公眾號:回覆“同城德比”,獲取以上幾所大學近三年傑青獲得者詳細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