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营——青少年回归学校的“中途岛”|渡过

复学营——青少年回归学校的“中途岛”|渡过

继“亲子共同成长营”之后,“渡过”将推出一个新计划——“青少年患者复学营”。

这个设想,由来已久。

2017年,为写作《渡过3》,我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抑郁症康复者者寻访之旅。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抑郁群体中,最难康复的是处于青少年患者—。他们的身心尚在发育中,他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还不稳定,他们承受着远超成年人的压力和负荷,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当因疾病而辍学,他们会被自责和焦虑裹挟,手足无措,失去方向。往往一个孩子患病,整个家庭都会被带入苦难深渊。

为了帮助这样的家庭,最近两个月,我们分别在杭州和苏州举办了两期“亲子共同成长营”,反响热烈。(参见 《20个抑郁症休学少年家庭:“这个战场血流成河”》、《拯救抑郁少年:陪伴与疗愈》))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亲子营短短五天时间,只能是“播下改变的种子”。要想真正取得进步,需要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苏州亲子营上,部分学员和家长还表达了复学的愿望,有的家长甚至希望孩子能够进一步参加中考、高考,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重续自己的未来。

为了呼应这种需求,我们在两次亲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筹划:以恢复高三孩子学习能力为目标,开办长春“复学营”。

“复学营”和“亲子营”的区别是什么?概括而言:“复学营”是“亲子营”的延伸,是孩子复学旅程上的“中途岛”。

我们知道,很多孩子经过治疗和调整,已经具备了复学的能力。但是,由于脱离学校很久,他们在心理上、学业上,很难一下子适应原来的环境。如果仓促应战,可能一触即溃,身心俱损。所以,需要在辍学和复学之间,设立一个缓冲地带,作为他们回归正常校园生活的“中途岛”——这就是我们设计中的“复学营”。

其实,还不止于“复学”。适逢高考在即,有的父母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应考。一位妈妈直率地对我说:“家长是贪心的,当孩子有生命危险时,心想孩子能活下去就成;一旦治疗见效,又想他能上学,能参加高考,考上好大学。”——这个心愿是可以理解的,这个需求也最为迫切。因此,首次复学营,我们主要面向高三的孩子。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以参加高考为核心目标。复学营的理念是“全人关怀”——从陪伴、运动、交往、适应等多方面入手,逐步帮助孩子扫除有关学习的心理障碍。这是我们和一般高考集训营的区别所在。

具体而言, “复学营”的核心理念是:表达与看见;流动与交融;温暖与力量;体验与连接;接纳与改变。在此基础上,复学营将帮助学员尽可能恢复学习动能,完成学业,参加高考。

我们聘请了文化课老师,让孩子保持学习节奏;同时,我们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陪伴,维持孩子的活力。

首次试验选择在长春,有三个考虑:

其一,去年,亲子营集中在南方;新的一年,我们想更多地覆盖北方家庭;

其二,复学营的负责人梁辉生活在长春。她也是“渡过”亲子营的发起人之一。作为抑郁康复者,她擅长心理干预,在改善亲子关系及为孩子建立内心力量方面经验丰富。她从事教育事业26年,在当地有一定资源,可以更便捷地为大家安排各种事宜;

第三,长春相较于其他大城市,生活成本较低,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对于经济上有压力的家长,他们可把有限的金钱用在刀刃上。

和亲子营一样,复学营也是一次尝试,而且是更艰难、更复杂的尝试。时间长、内容多,安全问题更是如影随形,好比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如此,面对家长们期待的目光,我们愿意尝试。高考和抑郁同时袭来,对涉世未深的少年是不能承受之重,对家人是难解的困境。复学营能对他们有万一之帮助,我们会感到欣慰。

从“陪伴者计划”,到亲子营,到复学营——目标“渡过中途岛”,我们一步步向我们的目标迈进。

筚路蓝缕,且待来年。

亲子营精彩回顾

《20个抑郁休学少年家庭“这个战场血流成河”》

掉进泥淖的37个家庭——苏州亲子营纪实

【启事】面朝大海,春暖——“渡过”深圳亲子营招生

关于“渡过”

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