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抑郁(下篇)|渡过

女性的抑郁(下篇)|渡过

此心安处 / 文

女性比男性容易抑郁。这是女性先天的特质及后天扮演的社会角色决定的。本文从现状、成因和对策三方面对此作了阐述。

总的来说,女性生来不是男性的附庸,而是独立个体,这就要把自己的生命需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第一位,不过度牺牲,也不过度压抑。只有这样,女性才能摆脱抑郁、获得幸福。

在上篇和中篇,笔者阐述了女性抑郁的现状和成因,提出“性压抑、衰老、家庭矛盾、无意义感” 四类抑郁元凶。对此,在下篇中,笔者给出四条解决策略:

勇敢提出性要求、主动学习性知识

自古以来,女性的性压抑和性苦闷是普遍现象。专家的调查显示:女性离婚的主要原因是性不满足。

女性有了性需求,一般羞于跟性伴侣提及,这是禁欲时代导致的后果。传统观念认为,男人是性关系的发起者,女人只能被动承受。如果女性主动表达性欲,就会被认为是荡妇、坏女人。多数女人为了不被戴上这顶“污帽子”而三缄其口。因此,女人的性欲被压抑,不敢表达,这伤害了女人的身心,减少了女人的快乐,降低了女人生活的质量。

作为现代女性,要转变这种观念,认识到性是人类的本能,也是自己在婚姻中的正当权利。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性要求。李银河就曾呼吁:“女人要拥有作为一个人的完整的权利,就绝不应当放弃自己享受性快乐的权利。”[1]西方许多前卫开放的女性也已经走上街头,公开表达自己的性欲,中国女性还需要很大的突破。

其次,要有意识地学习性知识。性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里面大有学问,每个人不是生来就会。许多国家早已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金赛等人就研究了男女的性行为和性态度,诸如性交频率、手淫习惯和同性恋经历等等;后来,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等人又详细研究了性交过程;拉达斯、惠普尔和佩里等人对女性的“G点”进行研究,还有人研究女性的A点和U点、男性的P点等(注:G点、A点、U点、P点,指女性或男性的性感带)。

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

此外,印度的《爱经》《性经》、中国的房中术、韩国和日本的情色电影等等,都是探讨男女性爱技巧的教材,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性爱同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学习、钻研。只有掌握了丰富的性知识、具备高超的性技巧,男女之间的性生活质量才会高。而性生活满意了,男女之间的感情自然而然就会亲密,生活会更幸福快乐。

幸福和快乐,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孜孜以求的吗?

正确面对衰老死亡

女性对待衰老、死亡问题,要认识到衰老和死亡是人生的正常规律。

首先对于衰老,女性要摆正心态。青春尽管令人流连,但是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美丽。正如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2]中老年尽管青春不再,但却具有年轻人所不具备的智慧和阅历。

而且,只要勤奋努力,人到中老年,也可以打开事业的局面,甚至铸就事业的辉煌。比如,宋代的苏洵27岁才发奋读书,四十多岁才成名;美国女作家梅·萨藤58岁时仍具有生命的活力,她说:“我为自己已经五十八岁感到骄傲,在此年龄,我仍然活蹦乱跳,陷入情网,更富有创造性,心绪和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潜力。”[3]美国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60多岁依然活跃在银幕上,创造了诸如“铁娘子”等经典角色;摩西奶奶更晚,76岁才开始画画,80多岁才风靡全球。

可见,人生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任何年龄也都能取得成功。

死是肉体和灵魂的分离,而肉体是灵魂的监狱

——柏拉图

其次,女性要接受死亡。对于人类的终极归宿,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敏感和悲观,众多中老年女性的抑郁就来自对死亡的恐惧。要想更好地面对死亡,可以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哲学、心理学书籍,因为它们对死亡的研究已经较为透彻了。

比如佛家主张:生就是人生苦痛的根源;道家认为:“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疴溃痈”;柏拉图说:“死是肉体和灵魂的分离。而肉体是灵魂的监狱”;[4]叔本华则认为:痛苦是人生命的常态,只有死亡才能够真正获得解脱;美国的心理学家欧文·亚隆专门著书《直面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深刻探讨死亡问题,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死亡。

多看看先哲们的书籍,有助于女性正确看待死亡问题,从而能够从容自如、乐天顺命地对待生活。

妥善处理家庭关系

上文谈到,家庭矛盾最难处理的是婆媳关系。而解决婆媳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避免一起生活。对于这一点,台湾著名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李敖有着清醒的认知,他说:“我从来不让我的媳妇和妈妈在一起超过五分钟。”其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不无可取之处。如果婆媳二者的矛盾无法调和,那最好的方式就是分开生活。

有人曾经提出公婆和儿子媳妇住的距离最好是“一碗汤”的距离

,也就是不要超过让一碗汤变凉的距离。这样,儿子媳妇既能照顾公婆,又避免了和公婆在一起生活的摩擦和尴尬。这个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现代女性受了新式教育,有了独立意识,不可能再像旧社会的媳妇,低眉顺眼,看婆婆脸色行事。而做婆婆的那代人,年轻时悉心伺候自己的婆婆,希望年老后也被同样对待。因此,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婆媳矛盾不可避免。

丈夫要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知,冷静而理智地处理矛盾;而做婆婆和媳妇的,也不要对此过于纠结和自责,因为这是无数家庭都面临的难题,并非特例。

注重发展自己的事业

《伤逝》中的子君曾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5]子君掌握自己生命的独立意识值得每个女人学习。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是上天精心制作的宝贝,每个人得首先为自己而活,否则便对不起这独一无二的生命。

女人可以为丈夫和孩子适当奉献一些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绝不能完全陷溺于家务之中。这样的结果不但会导致自己眼神呆滞、神情抑郁、失去锐气和活力,也会遭到丈夫和孩子的厌弃,更会遭到社会的鄙视。

因此,女性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女性只有从事社会劳动,才能富有光彩和魅力,才能具有活力和吸引力,才能实现个人的最高价值。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

——《伤逝》

另外,发展自己的事业也可以转移“性缺失”带来的苦闷。纵观人类历史,文明大都是性压抑的产物,用弗洛伊德的“性升华”来解释是:“伴随文明而来的种种不满,实乃性本能在文化压力下畸形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性本能一旦受制于文化……它那得不到满足的成分,乃大量升华,缔造文明中最庄严最美妙的成就。”[6]

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能把性压抑合理地转化,可能因祸得福。而这个转变的载体就是女人从事自己的事业、做有创造性的劳动。

注释:

[1]李银河.李银河性学心得[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8: 496.

[2]春有百花秋有月.[EB/OL].

[3]梅·萨藤.独居日记[M].杨国华,译.北京:译林出版社, 2018.

[4]柏拉图.柏拉图全集增订版卷一:申辩篇、克里托篇、斐多篇[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

[5]鲁迅.鲁迅小说全集·伤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6]李银河.李银河性学心得[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8: 243.

精彩回顾

抑郁留守妇女,她们的苦痛和无奈

破解抑郁症自杀大脑之谜

伟大的抑郁

20个抑郁休学少年家庭“这个战场血流成河”

【启事】“渡过”首期复学营长春基地招生

关于"渡过"

精神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经典栏目“名医专栏”点击这里获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