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週一,《青春有你》終於播了。

之所以說終於,

是因為上週節目放了觀眾鴿子:1月18號晚,本來是《青春有你》首播的時間,節目官方賬號突然宣佈節目延期。等著吃瓜的姐妹們在屏幕前乾等30分鐘,看到公告直接憤怒地刷出了近2萬條評論: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節目真的不要隨便放人鴿子吧

《青春有你》實質上是去年現象級綜藝《偶像練習生》的第二季。節目前期就有熱度,有選手在節目播出前就坐擁20個粉絲站。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青你》選手施展節目播出前的站子數

而同期播出的優酷《以團之名》同樣也是偶像男團頭部題材的節目。這檔節目前期同樣坎坷,一度傳出停播消息,但最終反而提檔,趕在了《青你》之前播出,節目間血拼的火藥味十足。

同時看200位男練習生競爭出道,我們的(認臉)壓力也不小。而兩檔節目更是鉚足了勁,各出招數,希望能通過節目規則和內核的創新制造爆點,從對方手裡拉攏更多觀眾。

但從第一期的播出效果看,兩檔節目雖然走了不同風格,但反饋都不是太好。

以團之名:土味沙雕受詬病

《以團之名》的目標本來是走實力派的路線,結果卻走偏成了歡樂喜劇人畫風。

節目製作人從一開始就稱節目“比起流量和名氣,更想強調專業性”。這點從導師陣容上得到了印證:擁有十七年成團經驗的S.H.E成員Selina任家萱擔任“教研組長”角色;聲樂方面請到唱將袁婭維指導;舞蹈則由韓團Miss.A舞擔出身的王霏霏,和街舞圈大前輩何展成負責。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導師團:任家萱 袁婭維 王霏霏 何展成

這幾位確實都不是近幾年選秀類綜藝的熱門人選,陣容中並無頂流坐鎮。不過總體來看,無論是實力還是團隊經驗,這一導師團都受到了很廣泛的認可

。(但有點奇怪的是,節目還請了一位特邀老師黃曉明,不知道是何用意。)

到這裡,還是符合製作人所說的腳踏實地路線的。但轉折點就在於,優酷的製作一貫被詬病“土味審美”“過於接地氣”,而典型優酷團隊製作的《以團》終究也沒逃過土味勸退的命運。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節目播出當晚,一組選手唱跳《Love Scenario》的視頻就憑藉著實力走音的演唱和導師的尬笑表情,迅速在微博上被轉發出圈。

《Love Scenario》舞臺,點開收穫快樂

導師們的反應相當精彩: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王霏霏老師和袁婭維老師可能有點招架不住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Selina老師:出於禮貌,鼓個掌吧

微博上的姐妹這麼評論:iKON(原唱,韓男子團體)聽了馬上拿起護照定最快的機票從韓國追殺過來。

結果,這首歌的中文詞作者胡彥斌先提刀趕來了: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胡彥斌老師應該也很愛惜自己的詞了

優酷難道沒錢請修音?並不,《以團》可能追求的就是“真實”。

不修音的確挺不給選手面子,不過這也是誠實面對我國偶像行業下一代實力的表現。但觀眾不吃這一套:觀感實在太差了。追求真實效果,在選手實力不達標的情況下,的確對觀眾太不友好。

這檔節目的選手也實在是太自由灑脫了。

高冷面相選手上臺唱跳“滿滿的正能量”把導師嚇個不輕;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選手宗贏稱業餘愛好是刷抖音,現場表演“滿滿的正能量”

選手唱跳途中慌慌張張把外套脫了,還扔在了舞臺正中間影響隊友走位;

還有各種尬拗人設的個人技和奇葩發言……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選手孫天成稱競選班長的原因是“東北人不能慫”

《以團》就這麼從當初設定的實力派節目變成了盛產土味表情包的快樂源泉。

但節目組反而對群嘲得來的熱度相當歡迎。官微還發了微博蹭“快樂源泉”的熱度。網友實在是恨鐵不成鋼:你們到底有沒有在認真做節目啊?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以團官博稱自己是快樂源泉,引發觀眾不滿

這在選秀節目中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選秀的熱度一定程度上與比賽本身剝離,博眼球成了擴大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被指摘被群嘲的熱度也是熱度,有熱度就能吸引更多人來看,真正的競技反而顯得沒那麼主線了。簡單遵循市場規律絕不是製作方的錯,但作為私有標榜“實力派”的《以團之名》,吃相就不甚優雅了。

青春有你:嚴肅認真沒爆點

面對《以團》的競爭,昔日作為“土味沙雕”的土偶第二季《青春有你》,則一上來就改頭換面,擺出了一副嚴肅的架勢,似是要擺脫昔日搞笑節目的影子。

《青你》的導師陣容基本延續了《偶像練習生》的架構,除張藝興、李榮浩、歐陽靖三位老牌導師,還請到了蔡依林指導舞蹈,以及兩位小輩徐明浩、艾福傑尼做教練。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導師陣容(從左至右):艾福傑尼 歐陽靖 李榮浩 張藝興 蔡依林 徐明浩

第一期節目一開場,就對練習生質問三連: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這樣的氣氛,註定了節目初期基調要和土味沙雕無緣了。

更甚的是,第一期竟連一個A等級都沒給出:整場導師們的打分標準相當嚴苛。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選手施展放話說“這個不是A,我吃攝像頭”,結果flag慘倒

愛奇藝可能是想顯示出他們“嚴肅”對待選秀的決心,並凸顯自己上一季積累的經驗,製造遊刃有餘的感覺。

不過這也間接導致了第一期選手少了些特色,沒有記憶點,更沒有什麼出圈的段子或視頻片段——實力不甚亮眼,又不放低身段博眼球時,確實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唯一的話題都集中在了張藝興身上:張藝興在現場不斷表現出對於國內偶像市場的擔憂,以及對於選手浮躁的痛心,“他們認為上這個節目,只要四個月就能讓大家都認識他們”。最後甚至在現場對選手發了火,稱有rapper夢的選手應該優先選擇上《中國新說唱》: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中國新說唱官博發了這張截圖,引起熱烈討論

這番話雖顯得有些突兀,但確實折射出一種隱憂:選手是否在鑽偶像選秀節目不夠垂直的空子,又是否過於急功近利?《青你》這樣的偶像選秀節目,本來是為選拔男團成員服務,但隨著第一季的成功,節目在練習生眼裡漸漸也成了“才藝展示”平臺和“出道捷徑”。

第一期中,導師集中質疑的點在於不少選手的訓練時間極短,就選擇來參加比賽——似乎,選手想要“一夜爆紅”的心態不夠端正,市場一味追求大數據流量的風氣則太浮躁。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張藝興老師談選手心態

但這一講述恰好也暴露出了節目播出前,不少人擔心過的一個問題:《偶像練習生》是否已經將國內幾年來儲存的優質練習生資源消耗殆盡呢?目前看來,這一擔憂或已成真。愛奇藝這樣剪輯,實則把鍋拋給了練習生們,為節目製作第二季撈金開了脫,但也導致了第一期整體觀感嚴肅,選手自身無亮點的尷尬局面。

男團難成團:個人與集體的悖論?

第一期,雙方播罷,未有勝負。

雖然不同的風格使兩檔節目的弊病也不相同,但它們都面臨著一個急需解決的根本課題:節目最終目的是要選拔成團,而運營和發展的難題仍擺在面前。

去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火爆一時,但推出的限定團都面臨不少問題:《偶練》男團Ninepercent初期幾乎沒有團體音樂、綜藝資源,有的只是廣告合同,成員也都各自發展甚至回公司成團,到了年底才在姍姍來遲地發行了專輯,水花甚至都沒有成員個人單曲大。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偶像練習生》五月出道男團Ninepercent直到十月還未有團體新專輯消息,引發粉絲不滿

而《創1》女團火箭少女101,以《卡路里》打開局面,但緊接著就出現了成員退團危機,公司和騰訊博弈的後果便是團內至今遺留諸多問題,成員粉絲間撕番位的情況仍時有發生。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公司運營不當,成團後沒有糰粉而成了唯粉(只粉其中一個成員的粉絲)天下,成團似乎也失去了大部分意義。

國內大部分的團體都面臨這個困境。粉絲文化中,作為社群的粉絲依託集體身份認同來存在。一個看似是討論集體主義的場域中,卻恰恰會生髮極端的個人主義:粉絲認同偶像與同好的價值觀,領地的界限劃得越來越分明,從而無條件地排斥他者。

強調個人數據流量,只集中於自家榮譽而刻意打壓隊友的行為,在飯圈已經司空見慣,也造成了諸多團隊分崩離析。

在《青春有你》前身——《偶像練習生》在成團運營方面吃到苦頭後,《以團之名》作為競爭者,則顯然對準了這個團不成團的缺口。節目從名字、定位到導師選擇,處處強調“團”“一個整體”,這都可窺見節目對“捏團”的野心。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all for one"的節目口號,用意很明顯

《以團》的亮點在於節目“學院”的設定。這個設定倒算不上非常新鮮:比如前年韓版《創造101》的製作方,就推出了一檔名叫《偶像學校》的節目,走的正是“學院”風。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偶像學校》的學院設定

不過《以團》用學校的設定,大概率是想解決凝聚力的問題。

一上來學員出場的環節,被稱為“新生報道”。攝製場景也選在了類似於階梯教室的房間: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當然,不少觀眾吐槽這間階梯教室未免過於寒磣,還沒自己大學的好

之後,“分班”“班長”“摸底測試”等屬於學生時代詞彙的出現,強化了學院與班級的概念。說到團體與凝聚力,多數人頭一個想到的應該也都是班集體。選擇這一概念,觀眾易於接受,也剛好應和了《以團》打造團體的決心。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班長制,相當正能量……

而“分班”的過程中,要根據特質給選手們進行分組。知著君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環節:節目組給出標籤,選手給自己分類,觀眾則根據標籤很快地對選手產生初印象——雖然有刻板化嫌疑,但綜藝或選秀中所製造的人設也正是以“刻板”的特點搏出位。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節目組點到“特殊技能”組,有位身懷美容美髮絕技的小哥出現,迅速被人注意到

另外,這個環節也剛巧回答了一個問題:打造一個聚起來的團體,是否意味著個人需要向團體妥協呢?分類到了最後,當剩下的人只能被分在“以上特質都不符合組”時,一位選手安慰其他人說:這說明我們是不能被定義的。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不是沒有特質,而是“不可被定義”的

這剛好打破了質疑製造刻板化人設的可能,一下讓環節變得合理起來;同時也針對偶像團體與成員的關係,給出了一個理想化的答案。看得出來,目前為止《以團》想傳達的“男團”價值觀比較正確:訓練有素的領導者;有凝聚力的集體;個人特點不消減,打造包容多樣性的團體。

青春有你pk以團之名 一個是選秀比賽一個是快樂源泉?


第一期開播後,兩檔節目的觀眾反饋都不甚佳。雖然兩檔節目都憑著前期積累的宣發,和同期同類型節目火拼的噱頭,吸引了不少點擊量,但缺點也都暴露得非常明顯:

《以團之名》過於接地氣和直白的表演,搞笑不足,尷尬有餘。縱然有比較合理的策劃和對成團目標的鋪墊,但這樣直接地暴露選手單薄的實力,還是會讓觀眾產生排斥心理。

而《青春有你》坐擁製作第一季的豐富經驗和積累的觀眾緣,按理說仍有很大可能打造出一支流量男團。但隨著“青春有你臉盲”“大棚男孩 大廠男孩(分別指代《青你》《偶練》參賽者)”等關鍵詞飈上熱搜,能夠發現,觀眾面對這檔娛樂性下降的“偶練二”,更願意回味第一季的成功,而並非再度買賬。

僅憑第一期,我們還難判斷兩檔節目誰勝誰負;更何況,騰訊的《創造營》也已經在路上了,這意味著開年的選秀綜藝戰局還將更加複雜。但不管最終的戰況如何,觀眾僅單純地希望,偶像產業日出的當下,能夠有代表華語地區的成熟偶像隊伍出現。

截圖來自《以團之名》、《青春有你》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