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引入真人秀?究竟是好還是壞?

《大冰小將》好在選對了嘉賓。

自從《放開我北鼻》第二季後,易烊千璽的“乖萌”人設,成功轉化為帶孩子技能點。

“情商高”“有耐心”“溫柔體貼”“求國家發一個易烊千璽一樣的哥哥”……一檔節目為四字弟弟圈了不少粉,也突然發掘了他在親子觀察類綜藝的“遠大前程”。

這不,拉他來給兒童冰球隊當“經理人”,也還算是有模有樣。


體育引入真人秀?究竟是好還是壞?



當然,節目不能靠他一個人圈粉,請來的另一位嘉賓比他還有戲。


體育引入真人秀?究竟是好還是壞?



雷佳音近年雖然憑藉作品“出位”,但真正成名靠的是綜藝。一段時間的“段子手”人設積累,終於讓他每一道褶子都自帶笑點,誰看見都想樂,甚至讓他名氣更上一層樓的《和平飯店》《超時空同居》,走的都是逗樂路線。

除了開口跪的段子手屬性和渾身笑點,“雷大頭”也早就當了爸爸,女兒“小北北”已經六歲了,豐富的育兒經驗,這回直接用上了。


體育引入真人秀?究竟是好還是壞?


這個梗算過不去了……


兩個人綜藝感是夠的,只有一點小問題:他倆的冰上運動經驗,加起來可能還沒一個小選手多……

但這也是它比其他體育類真人秀更好的地方:打了三年的小孩,和一招不會的明星同場競技,起碼能靠一種向上的“平衡”,保持可看性。

體育競技項目居多

明星比運動號召力大


我們的體育類真人秀,起步確實比較晚。

相比之下,美國的老牌戶外觀察類綜藝《極速前進》自2001年播出至今,已經制作了30季。


體育引入真人秀?究竟是好還是壞?



而到了2014年,深圳衛視推出《極速前進》中國版,相比美版最大的改變,是選手從素人換成了明星。

相比明星經濟發達的韓國,美國綜藝為我們提供的,更多還是創意與框架。

受《Running Man》及《奔跑吧!兄弟》的成功影響,“韓式內容”的注入,註定了國內體育類真人秀,還是以明星為核心的觀察類綜藝。

但中國體育類真人秀節目的第一擊,還比這股綜藝浪潮要早一點兒。


體育引入真人秀?究竟是好還是壞?



對每一項本國參賽的國際賽事,中國觀眾的關注熱情,是經過了數十年薰陶與磨練的。

而觀察類真人秀本身在中國的起步,一直落後於這份熱情的發展。

直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競技體育的熱情,才終於被轉移到剛剛興起的綜藝真人秀上。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游泳項目奪得“開門紅”,不但讓運動員孫楊、葉詩文名揚大江南北,也催生了“明星跳水節目”《中國星跳躍》《星跳水立方》的播出。


體育引入真人秀?究竟是好還是壞?



其中浙江衛視的《中國星跳躍》,購買了2012年荷蘭節目《Celebrity Splash!》的版權;江蘇衛視的《星跳水立方》,則引進了2004年的德國綜藝《Stars in danger:High diving》。

但節目與其說是注重競技本身,不如說是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讓大家一覽明星高臺跳水(落水?)後溼淋淋的狼狽相。

在兩檔節目錄制過程中,明星嘉賓釋小龍、韓庚、黃徵、陳光標紛紛在錄製過程中受傷。

而在2013年4月19日,釋小龍的一位18歲助理於《中國星跳躍》錄製時溺水身亡,徹底把節目推上了風口浪尖。

曾拒絕過此類節目邀約的黃秋生,在微博憤怒表態:“跳水節目終於出事,玩命節目,他們不想清楚的嗎?”“建議叫明星去跳樓,看誰命大,收視更佳!”

跳水運動本身具備一定危險性,不經過相對的長時間訓練,誰也不敢保證不出狀況。

在“黃老邪”看來,讓明星經過兩週訓練就上陣錄製,簡直是為了收視率收買人命。

且讓觀眾和業餘評委打分,賽制的粗糙在觀眾眼裡,也是對競技體育和明星辛勞的不尊重。


體育引入真人秀?究竟是好還是壞?



只看噱頭,不管體育本身的真人秀節目,註定不會長久。

而韓國同類型綜藝《Star Diving Show Splash》,也在當年8月播出兩期後,被出品方MBC以藝人安全考慮為由,緊急叫停。

雖然偃旗息鼓,但兩檔國產節目在前期的收視率,還是標誌了一個事實:

中國觀眾更感興趣的,仍然是電視播出的傳統體育競技賽事。

而後來中國版《極速前進》推出,大家更愛看的還是明星,而原本的競速,也加上了環球旅行的元素。

梁實秋在《運動》一文裡提到的笑話,對我們的體育競技真人秀觀看傾向,算是一種預言和概括:

“大概是李鴻章罷,在出使的時候道出英國,大受招待,有一位英國的皇族特別討好,親自表演網球賽,以娛嘉賓,我們的特使翎頂袍褂地坐在那裡參觀,看得眼花繚亂,那位皇族表演完畢,氣咻咻然,汗涔涔然,跑過來問大使表演如何,特使戚然曰:“好是好,只是太辛苦,為什麼不僱兩個人來打呢?”我覺得他答得好,他充分地代表了我們國人多少年來對於運動的一種看法。”


而《極速前進》“進口”後的變化,似乎可用他的另一妙喻作比:

“有人吃一個窩頭,要賠上一個醬肘子,讓那白汪汪的脂肪陪送窩頭下肚。”

其後,明星上陣“打比賽”的綜藝節目也不少,但多數並不成功。

山東衛視的《星球大戰》,請來丁俊暉、潘曉婷帶一票明星打檯球,但即使摻上了時興的極限運動,節目依然沒什麼熱度。

那時山東臺更火的體育節目,同樣以一項“桌上運動”為主——

《天天耍大牌》的推出,終於實現了老少爺們看別人鬥地主,不必親自上陣聚賭惹來警察的夢想。

但“明星參與競技體育”的節目主流模式,到底是奠定了。

只是,即使賽制與種類健全如浙江衛視《來吧冠軍》,似乎也沒能帶來更多流量。

賽事應景·明星露出

“國字號”掛帥更靠譜?


從此,國產體育類真人秀,呈現出至今仍不可逆轉的態勢:

第一是明星參與,不論是上臺出醜,還是“新技能get”,發現明星的另一面,永遠是觀眾無法改變的獵奇心理。

第二,是對傳統競技項目,尤其是在國內知名的大型運動會競技項目有所偏愛。

檯球有聞名全國的丁俊暉、潘曉婷,但檯球運動本身,似乎顯現不出比戶外運動更受觀眾歡迎的情形。

而跳水運動,又與觀眾距離太遠,到頭來只成了看熱鬧、看噱頭。

此時顯現的,正是“全民運動”的威力:

大家能天天看,偶爾玩的體育項目,拍成綜藝才有意思——好比今天《大冰小將》裡的冰球以及冰上運動。

今天一二線城市裡的大型商場,室內冰場逐漸成為標配,而它除了遊樂外更多的用途,是新興的兒童運動項目。

受眾基礎,起碼是打下來了。


體育引入真人秀?究竟是好還是壞?



隨著國際賽事不斷舉辦,體育競技類真人秀種類開始豐富,也在真人秀從“拿來主義”轉化為“自主創造”的過程中,從根植於特殊國情、觀眾喜好而產生的單一類別,真正被納入國內真人秀綜藝產業範疇。

此時,它開始承擔與其他類別真人秀節目同樣的作用:宣傳品推。

而2016里約奧運會,中國位列金牌榜第三、獎牌榜第二,加之2022年北京冬奧會進入籌備階段,也為節目帶來了更應景的推力。

2017年初北京衛視播出的《跨界冰雪王》,算是較早打出“助力冬奧”宣傳的節目。

但節目的最大噱頭,還不是渾身綜藝感的林更新,而是首度參與綜藝,出任節目總導演和“訓練營營長”的張藝謀。

安排在這一檔期的目的,明顯是與張藝謀的新片《長城》相互引流。

最終豆瓣評分也證明了,張藝謀拍一部大場面群魔亂舞,還不如參與一檔與奧運有關的體育綜藝讓人舒服。

但也在此時,明星與“專業素人”結合,流量加“帶新”的模式,開始出現。


體育引入真人秀?究竟是好還是壞?



《這!就是灌籃》請來街球愛好者周杰倫、李易峰,球星林書豪、易建聯、郭艾倫,帶領兩支素人戰隊角逐,不僅拉攏了籃球運動的最大受眾青年男觀眾,也在流量上做足了女性向。

相比之下,騰訊的《超新星全運會》,就太像一場旗下明星過家家了:土偶土創同臺競技,好聚好散不傷和氣。

而國家體育總局的坐鎮的《大冰小將》,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專業性。

雖然沒有會打冰球的明星,但逼近1%的收視率,也算成績突出了。

不推明星,不玩噱頭,讓一群打冰球、愛冰球的孩子作為真正的主角。

他們與兩位“冰球素人”明星的搭配,是一種向上的“平衡”。

那向下的“平衡”是什麼?一群並不懂運動的明星上陣,看誰打得更爛,傷得更狠。

讓體育與綜藝在保持距離的情況下,相輔相成,相互服務,難道不比讓明星冒著死傷危險博收視率更有意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