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笑也是一種錯嗎?

孩子愛笑也是一種錯嗎?

病例:

陳XX,10歲男孩,主要問題:痴笑、愣神,手不自主活動。

病史:1週歲開始無原因出現發笑,擠眉弄眼,經常出現,每次出現30秒鐘,患兒智力及身體發育與同齡孩子無明顯差別,家屬未在意,未給予治療;8歲半出現發笑同時伴有愣神、手部自動活動。9歲出現發病時意識不清,呼之不應,雙手不自主活動,咂嘴等,每月3-4次。用藥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拉莫三嗪仍不能控制癲癇發作。

檢查:核磁共振(MRI)患兒下丘腦部位病變,診斷下丘腦錯構瘤,大小10X8X8mm;腦電圖檢查癲癇發作,放電是瀰漫性。(圖1)

孩子愛笑也是一種錯嗎?

圖1紅色箭頭所示為下丘腦錯構瘤大小10X8X8mm

分析:根據檢查結果,無法準確定位癲癇,考慮立體腦電圖精確定位。

治療:我們在下丘腦錯構瘤部位置入3根電極,檢查到放電起始部位就是錯構瘤部位,經過微創射頻毀損後治癒。(圖2-4)

孩子愛笑也是一種錯嗎?

圖2 藍色箭頭所示為三根電極精確置入下丘腦錯構瘤

孩子愛笑也是一種錯嗎?

圖3 藍色箭頭所示為下丘腦錯構瘤的電極頻繁放電

孩子愛笑也是一種錯嗎?

圖4 機器人與可毀損電極

結果:治療後癲癇未再發作,繼續服藥,手術1年後減少藥物應用。(圖5)

孩子愛笑也是一種錯嗎?

圖5微創射頻毀損參數,與毀損傷圖片(下丘腦無損傷)

下丘腦錯構瘤的相關知識

下丘腦錯構瘤(HH) 又稱下丘腦神經元錯構瘤,是臨床極為少見的先天性腦組織發育異常性病變。實際上,下丘腦錯構瘤是發生於下丘腦下部或灰結節區的異位神經組織,是良性腫瘤。人群發病率約為1/5~10萬,女性稍多於男性。主要於嬰幼兒及兒童期發病,平均發病年齡為22個月。主要有性早熟、痴笑性癲癇、部分病例可伴有其他類型癲癇或行為異常等表現。

一、臨床表現:

1、痴笑癲癇

痴笑性癲癇是下丘腦錯構瘤最具特徵性的臨床症狀,表現為發作性傻笑,持續數秒或數十秒而突然停止,發作時無神志喪失,每天可發作數十次。痴笑多在嬰幼兒開始,隨年齡增加而發作漸頻繁。痴笑發作具有反覆性及刻板性特點、可伴有其他類型的癲癇、腦電圖放電多種多樣,可表現為額葉、顳葉、枕葉等部位為主放電,可應用奧卡西平,德巴金、左乙拉西坦等藥物治療。但長期效果多不佳。患兒可有認知和行為障礙,病程延長可發展為複雜部分性癲癇、強直性癲癇、強直-陣攣癲癇和繼發性全面性癲癇。

2性早熟

女孩表現為月經初潮並乳房發育、陰毛生長、外陰飽滿有色素沉著;男孩表現為陰莖粗大、痤瘡、鬍鬚、聲音變粗、肌肉發達等青春期特徵。患兒早期表現為生長超速,但亦較早停止發育,多數患兒身材較矮小。

3、行為異常

表現為傷人、毀物、激惹、攻擊性行為等。

4、認知功能障礙

表現智力較同齡兒童較低、注意力差、語言發育稍遲緩。智力低下

二、臨床檢查:

1、MRI檢查

下丘腦錯構瘤首選,典型表現為:位於垂體柄後方、視交叉與中腦之間,灰結節和乳頭體區圓形或橢圓形腫物,邊界清晰,有蒂或無蒂;向上可突入第三腦室底呈圓形或橢圓形隆起。腫塊信號均勻,大多與腦皮質相似,T1WI為等信號,少數病例信號不均勻。注射增強劑後無強化。

2

、EEG檢查

腦電圖特異性差,頭皮腦電圖可正常。也可表現為瀰漫性或單或雙側顳葉、額葉、枕葉的癲癇樣放電、抑制,或可見不規則的全面的棘慢波放電。發作期腦電亦可表現為多種不同的放電類型。

三、臨床診斷:

根據痴笑發作、性早熟及MRI下丘腦病變特徵,結合EEG,可明確診斷。

四、鑑別診斷:

與下丘腦低級別星形細胞瘤、鞍上生殖細胞瘤、視交叉膠質瘤、顱咽管瘤、鞍隔腦膜瘤等相鑑別。

對單一性早熟症狀,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曲譜瑞林(達菲林)來控制,療效肯定,如條件允許應為首選。缺點是價格較高、用藥週期長:一般需堅持治療到正常青春期年齡。

一線用藥選用:奧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德巴金;二線用藥選用:苯巴比妥、氯硝西泮。

3、微創射頻毀損(首選)

對於藥物控制效果不佳的下丘腦錯構瘤,首選立體腦電圖精確定位後的射頻毀損。優點有三:1、定位精確:立體腦電可行三維靶點定位,明確電極與下丘腦及錯構瘤關係,2、毀損精確:毀損錯構瘤但不損傷下丘腦結構,3、重複毀損:該治療可做到重複毀損。

術式可選擇:翼點入路、經胼胝體前穹隆間入路和神經內鏡。雖然影像學的發展及顯微外科技術的提高,下丘腦錯構瘤全切率明顯增加。但錯構瘤與下丘腦邊界不清,且周圍結構重要,術後多出現下丘腦及周圍結構損傷症狀。

γ-刀可用於下丘腦錯構瘤的治療,但γ-刀有可能對錯構瘤周圍結構有一定程度損傷,可用於射頻損傷及手術治療的補充。

孩子愛笑也是一種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