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

長江,黃河,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承載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這裡提一句,人類的繁衍生息,四大文明古國出現,離不開江河湖泊的滋潤。古中國代長江和黃河;古埃及的尼羅河;古印度的恆河;古巴比倫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水是生命之源,生命在水中孕育,也需要水才能繼續生長,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可見水對人類重要的意義。地球上71%的面積被海洋佔據,只有29%的面積是陸地。但是淡水資源僅佔2.5%,淡水資源中的70%還是冰。我國水資源僅佔全球水資源的6%,長江黃河等河流的水大部分還注入大海,少的可憐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中國十幾億人口。

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


長江,黃河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區。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美譽,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三江源的水源主要來自於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唐古拉山脈和巴顏喀拉山上分佈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雪山冰川廣佈,水資源相當豐富,是長江,黃河的主要水量來源。當然,長江有八大支流,黃河有四個主要支流。眾多支流中,基本都是降雨補給和地下水補給形成河流,水是自然循環的再生資源,所以不會枯竭。長江口平均流量約為33,980立方米/秒,年平均入海水量約9600多億立方米;黃河的年徑流量大約為580億立方米。這麼多淡水資源都白白流入大海了嗎?非也,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城市工業用水、農業灌溉、畜牧業飲水、還有大自然的蒸發等等多方面用水,所以長江黃河水並沒有全部流入大海。典型的例子,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把分佈不均的南方過剩水資源調到北方缺水地區,解決華北地區用水緊張問題,這也是人類的一個偉大創舉。

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


長江發源於“三江源”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自西向東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自治區後注入我國東海。長江全長6397公里,是世界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我國第一長河,徑流量也居世界第三。 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20%。長江有八大支流: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沅江、湘江、贛江等。著名的三峽大壩,世界上最大的裝機發電站,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名譽世界,國人的驕傲。

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


黃河發源於“三江源”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呈“幾”字型。 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亞洲第二長河,中國第二長河,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有四大支流:汾河、渭河、洮河、湟水等。黃河流域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河水攜帶大量泥沙,沉積到黃河下游及入海處,使得黃河口衝擊平原不斷變大,但是黃河河道地勢高於黃河沿岸地勢,已成為“懸河”,存在很大隱患。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黃河下游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原”地帶,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

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


時過境遷,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靜靜流淌,繼續造威造福,繼續哺育勤勞聰明的華夏兒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