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從來不去社交?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從來不去社交?


你值什麼價?浪跡深圳,已過經年,但我依稀記得,當初學會的第一個詞就是價值。最初滿懷信心來到深圳,其實當時還很迷茫,連工作方向還沒確定,但就是躊躇滿志想大幹一場!那時候,人脈這個詞不知道剛流行了多久。反正運氣不錯,首次工作就是適合搭建人脈的好平臺!

那是一家金融俱樂部,俱樂部發起人小有成就,接觸的也都是些老闆、投資人或者藝術家。一個月舉辦好幾場活動。有時候和做酒莊生意的股東舉辦個品酒會,邀請幾個俱樂部潛在發展對象,再邀請一批畫家。晚宴前先品鑑畫作,端著架子聊聊天,隨後就是觥籌交錯,互相吹捧!等到宴會進行到一半時,就開始互遞名片互加微信了,作為小透明的我們也可以趁機加一波有逼格的好友!加完之後忒高興,恨不得回去就抱著手機睡一晚,慶祝自己進入了高層次的圈子!然而,那又怎樣呢?回家之後,苦思冥想,發現所有交集就是節日一句單向祝福,偶爾收到一條回覆,還是群發的祝福!三天過後,你長什麼樣,人家都忘記了!

年輕時總是被那些雞湯迷得暈頭轉向,總想著路遇貴人,一飛沖天!卻忘記細細品下人脈的意義。人脈,先得是“人”才,才有人際“脈”絡!你一個小透明,值什麼價?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從來不去社交?


圈子決定層次,能力影響社交!

若有一天,當你有足夠的價值了,會有前赴後繼的人,來邀請你參加各類活動,品類繁多,有晚宴,有講座,有慈善活動,有同頻小聚。

而此時,你要考慮的又是什麼呢?有個朋友在深圳做進出口貿易多年,專做電子產品,平時走美國線下市場,一般是和國內做B2B或B2C需要高端通訊類3C產品的客戶打交道,但處在老闆圈子,難免收到各種請柬,臉皮又薄,收到朋友們的邀請難以拒絕,去年每天都輾轉在各個應酬場,疲於奔波,心力交瘁。年底回家休息一陣,痛定思痛,下了決心,返深後就發了個朋友圈:不要找我做任何新項目,也不要讓我去看什麼項目,更不要天花亂墜的說自己的項目多賺錢,你們賺大錢我給你們鼓掌!我自己的項目工作還忙不完,哪有那麼多精力搞雜七雜八的玩意兒?你們的羊吃飽了,我的柴還沒砍完!我有自己的產品線,有方案有工廠有標品有自己的品牌!今年,我只要專注的力量

能微信聊的不要見面,能打電話的就不要微信!只和同層次同頻道的談得來的好朋友小範圍聚會,與小範圍核心圈層的人一起投資,低於我思想水平不在一個圈層的人給我繞道!超過十個人以上的聚會一律拒絕!不要浪費我時間,不謝!任務艱鉅,我只做靠譜的事。呃,要說的都讓朋友給說完了。工作並不讓人疲累,累的是牧羊人和農夫之間的無效社交。社交意味著時間的投入,相比去進行無效的社交,把時間投入給事業才是靠譜的選擇!要知道,你的能力決定你的社交範圍,你的層次和圈子永遠相輔相成!

無論創業還是事業,後背只能依託給靠譜的人!

要麼庸俗,要麼孤獨!真正聰明的人是怎樣社交的呢?哦,不,他們從來不去社交!他們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亦敵亦友,隨時局而動。只有恰當的距離,才能保持安全感。畢竟高手過招,一招致命,必須攻守得宜。他們似乎擁有一種叫“盲視”的特異功能,總是很直接的挑中喜歡的東西,將該做的事做到極致!他們忽視一切干擾,不沉迷於相互追捧,更不需靠抱團取暖來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聰明人從不湊熱鬧!是啊,我從未見過,一個熱鬧的人,會如明珠耀眼,熠熠生輝。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從來不去社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