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我們是烏克蘭人,不是俄羅斯的附庸!

“屈辱的烏克蘭歷史”

烏克蘭:我們是烏克蘭人,不是俄羅斯的附庸!

季莫申科

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之稱,其國土的三分之二為黑土地,無論是烏克蘭人還是外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另外,烏克蘭地處中東歐的連接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歷史上,烏克蘭受盡屈辱,由於其處於“中心”的地位,因此招致了鄰居的“欺負”,在大多數時期,烏克蘭都被“異族”所統治。

假如異族統治的時間很短,或者自己民族文化具有超強的“先進性”,且能夠“同化”掉統治者,那麼這對於“亡國”的民族來說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罷了;但是若“亡國”的時間太長了,作為“亡國奴”則很難有機會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獨立性。換句話說,異族雖然被推翻了,可是其“痕跡”還在,其對“受害者”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傷痕”還隱隱作痛。

很不幸,烏克蘭就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被異族割裂的民族,這些被異族用強制力製造出來的“民族認同危機”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會爆炸,隨時會撕碎一個國家。

歷史起源的爭議

說到烏克蘭人,必要從淵源上講。

公元四世紀,“匈人”如潮水般湧向亞歐大草原,從而引發了持續數個世紀的“民族大遷徙”浪潮。“日耳曼人”因為“匈人”的威脅而開始向羅馬帝國“遷徙”,起源於維斯瓦河流域的“斯拉夫人”也開始了“遷徙”,其中一支向東發展,來到了第聶伯河流域,這就是後來的“東斯拉夫人”。

這支數量龐大的東斯拉夫人文化比較落後,處於部落聯盟時代,各部經常混戰。後來從北方來了一批人,他們就是日耳曼人的遠支——斯堪的納維亞人(維京人)的分支——瑞典人。在西方人眼裡維京人(丹麥挪威人)凶神惡煞,專做打家劫舍的勾當;但是來到斯拉夫人土地上的人瑞典人則不同,他們只想賺錢做生意。於是斯拉夫人親切地稱呼他們為“瓦良格人”,意思是商人,當然在更“偏遠”的烏拉爾人看來,瑞典人既然從北方來,那就叫“羅斯人”吧,意為“北方人”。(與“諾曼人”同義)

烏克蘭:我們是烏克蘭人,不是俄羅斯的附庸!

羅斯

瓦良格人領袖留裡克帶領部族開始了“征服之旅”,他首先佔領了伊爾門湖附近的斯拉夫人城市——諾夫哥諾德,接著他平息了叛亂,建立了留裡克王朝。在奧列格時期,瓦良格人順流而下來到了第聶伯河中游一帶,他們攻佔了基輔,後來以此為中心四處征戰。畢竟瓦良格人人數很少,為了有效統治遼闊的疆域,他們融合到了斯拉夫人的文化當中,於是,瓦良格人的文化印記消失了,一個新的定居民族誕生了——羅斯人。

隨著傑出帝王的死去,基輔羅斯陷入到了公國混戰的狀態當中。

拔都西征

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崛起於亞洲大草原,他們很快完成了統一,遂開始了對周邊地區的征服戰爭。其中尤以“拔都西征”的戰果最為輝煌,拔都是此次西征的核心人物,他在完成任務後並沒有返回草原,而是以薩萊為中心建立了汗國,史稱“金帳汗國”。

蒙古人的到來打斷了羅斯人的歷史進程,對東斯拉夫人的民族形成及其以後的國家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基輔城被蒙古人摧毀以後,羅斯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相應地發生了轉移,位於基輔東部的莫斯科公國開始嶄露頭角,伊凡三世時期,羅斯人徹底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

當然羅斯人也繼承了他們的前“宗主”蒙古人的擴張基因,隨後的歷史裡,莫斯科公國完成了對東部羅斯人的統一,我們習慣上稱以莫斯科公國為主體的羅斯人國家為“俄羅斯”。

在中國古代(元明清)的典籍裡,稱呼羅斯為“羅剎”,和英語“Russia”很接近,後來蒙古人在翻譯羅斯時在前面加了一個原因“O”,轉譯成漢語時便成了“俄羅斯”。

這便是東斯拉夫人最強大的一個分支國家。

烏克蘭:我們是烏克蘭人,不是俄羅斯的附庸!

烏克蘭

在基輔衰落以後,部分羅斯人在加利西亞和沃倫地區建立了公國,而這時由於外族的“干預”羅斯人正式分道揚鑣。位於基輔東北部的羅斯人成了後來的俄羅斯人;去西南部發展的羅斯人成為了今天的烏克蘭人;而早已在西北部建立公國的羅斯人則成了後來的白俄羅斯人。

羅斯人在分裂之前已經皈依了東正教,此後繼承羅斯文化的羅斯三國也主要以信奉東正教為主。

遊牧民族的“盛宴”

地處中東歐平原的斯拉夫人遭受著一波又一波來自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的侵擾。

第一波人是“匈人”聯盟,他們爆發很高,然而沒有可持續性。

第二波是突厥系民族,他們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草原大帝國,打通了蒙古高原和阿爾泰地區的通道,他們通過源源不斷地人員補充來對中東歐施加壓力。突厥人是歷史上最成功地遊牧民族之一,他們既不像匈人那麼“短暫威猛”,也不同後來蒙古人的“勢單力薄”,他們是連接亞歐文化的橋樑。

第三波是蒙古人,他們最可怕,最犀利,但他們無法鞏固自己的成果,最終被優勢民族慢慢“同化”。

相比於俄羅斯的“奴隸翻身”做主人,烏克蘭的歷史可就悽悽慘慘了。

外族的侵略和佔領

自從蒙古人來了以後,烏克蘭人失去了“祖國”,其鄰國也發揮了一貫的落井下石之傳統。在強鄰環伺中,烏克蘭只能接受被“肢解”的命運,其中西烏克蘭——加利西亞—沃倫地區先後被立陶宛公國和波蘭王國佔領。

在俄羅斯和金帳汗國眼裡,烏克蘭是僻遠的“邊區”,是沒有家的“孤兒”。其實,烏克蘭就是“邊區”的意思,只是這個“邊區”沒有“母國”的支持,遂後來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文化和民族。

作為“亡國奴”的烏克蘭人,他們受到波蘭貴族的壓迫和剝削。這時,有些烏克蘭人逃離了土地來到了南俄草原,他們勇敢善戰,渴望自由,被稱為“哥薩克”。

烏克蘭:我們是烏克蘭人,不是俄羅斯的附庸!

翼騎兵

因為波蘭貴族對哥薩克首領的“不公”,烏克蘭的哥薩克諸部聯合起來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民族起義。然而僅憑烏克蘭人的力量是不能推翻波蘭人的統治的,於是,他們想到了自己的遠方親戚——俄羅斯人。後來在沙皇的“幫助”下,東部烏克蘭人脫離了波蘭人的統治,這僅僅是部分烏克蘭人的“獨立”,西烏克蘭依然在波蘭人手裡。

如果俄羅斯真的“無償”幫助烏克蘭人,那還是俄羅斯嗎?很顯然,沙俄和波蘭是一丘之貉,沙皇覬覦的是烏克蘭肥沃的土地,俄波戰爭結束後,沙俄“吞併”了東烏克蘭,雖然烏克蘭人享有一定的自治權。

烏克蘭人上當了,他們被自己的“兄弟”出賣了。

這是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的“第一印象”,一個充滿欺騙、背叛和狡詐奸猾的“大國形象”在烏克蘭人的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

難以逾越的“鴻溝”——第聶伯河

我們都知道波蘭被後來的歐洲大國一起瓜分過,其實,在此之前,一直都是波蘭人“欺負”別人,波蘭很長時間內都是中歐的大國,叫它“中歐小霸王”一點都不過分。

被波蘭“欺負”最慘的國家當然非烏克蘭莫屬了,看過電影《沃倫》的人都應該明白烏克蘭人對波蘭人的刻骨仇恨,絲毫不亞於中國人對日本人的深仇大恨。

在烏克蘭被瓜分後,以第聶伯河為界,東烏克蘭人屬於俄羅斯,西烏克蘭屬於波蘭。這不是一條普通的“界河”,因為這本來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何來“界河”之說?但是歷史很殘酷,烏克蘭人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第聶伯河不僅是一條地理界河,更是一條“文化界河”,它割裂了原本可以作為整體的一個民族,它成了烏克蘭人內心深處的“疤痕”。

烏克蘭:我們是烏克蘭人,不是俄羅斯的附庸!

《沃倫》

在東烏克蘭地區,俄羅斯推行“俄羅斯化”,目標是把東烏克蘭變成一個“小俄羅斯”。但凡一切烏克蘭民族的語言、文化和書籍都遭到沙俄的禁止,連烏克蘭這個名稱都被“小俄羅斯”所取代。俄羅斯的這種行為無異於一場“民族同化”運動,它的影響一方面加劇了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的仇視心理;另一方面為“親俄勢力”奠定了可觀的“群眾基礎”。

至於波蘭人統治下的西烏克蘭亦逃不過被“同化”的命運。一直以來烏克蘭人信奉的都是東正教,可是波蘭卻以天主教為國教,波蘭貴族大都是狂熱的天主教徒,他們強迫烏克蘭人改宗。和俄羅斯一樣,波蘭推行“波蘭化”政策,壓制烏克蘭人的民族訴求和權力。

烏克蘭農民成為了波蘭貴族的“農奴”,在這片黑土地上,波蘭人嚐到了甜頭。

其實,人都是淳樸的,或者說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只是後來莫名出現了諸多“名詞”,他們把少數人的特權和大多數平民捆綁在一起,然後以“國家”之名“保衛國家”。

波蘭人在西烏克蘭極力排斥烏克蘭人在部門任職,很多“肥差”只向波蘭人開放,簡而言之,全體烏克蘭人的利益被少數享有特權的波蘭人霸佔了。

這叫什麼?這叫剝削,赤裸裸的剝削!

當然波蘭也“培養”了很多“親波勢力”,統治者給你一塊糖,你覺得甜了,那他就成功了。

烏克蘭人的“傷疤”

現在我們來主要分析俄烏關係,我以典型事件為例來說明。

“烏克蘭大饑荒”

一戰以後,可憐的烏克蘭再次被蘇和波蘭“瓜分”,東烏克蘭也“理所當然”地併入到了蘇大家庭。在斯時期,蘇進行“農業”運動,這是一種以“犧牲”農業來發展工業的措施,當然當時的外部環境也不支持蘇採用其它的辦法進行“資本積累”。

1933年,烏克蘭爆發了饑荒,烏克蘭歷史學家指出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清除計劃”。後來研究者估計有很多烏克蘭人死於此次“饑荒”,另外,斯當時正在進行“打擊反對派”,烏克蘭民族主義者也受到了波及,大量烏克蘭人被“消滅”。

如果“饑荒”可以隱瞞倒也無妨,但是真相一旦揭露,那麼烏克蘭人對“蘇”的繼承者——俄羅斯的仇恨該有多大呢?

切爾諾貝利事件

1986年在烏克蘭境內發生了史上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切爾諾貝利事件。當時隱瞞了此一事件,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知道真相的烏克蘭人憤怒了,為什麼所有災難都發生在烏克蘭人身上?

這件事極大地加深了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的敵意,沒有一個民族是傻子,甘願“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統治者難道不是清朝嗎?憑什麼犧牲我的利益?烏克蘭人是螻蟻嗎?“偉大”究竟有多麼偉大?是不是觸不可及?

克里米亞半島的歸屬

這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也是最能牽動俄烏領導神經的一個事件。

歷史上,克里米亞的標籤是“韃靼人”、“克里米亞汗國”。這個位於黑海北岸的半島國家主要以突厥人為主,在朮赤後裔統治該島時建立了汗國。後來在沙俄帝國的壓力下,克里米亞汗國不得不依附奧斯曼帝國,但還是逃不過被沙俄吞併的命運。

克里米亞半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其南部就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基地——塞瓦斯托波爾,這個要塞在二戰時期蘇德進行了激烈的爭奪。

烏克蘭:我們是烏克蘭人,不是俄羅斯的附庸!

基地

赫時期,克里米亞被“大方”地送給了烏克蘭,解體後,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

如果失去了塞瓦斯托波爾海港,那麼俄羅斯黑海艦隊就沒有了“家”,因此,俄羅斯“租借”了烏克蘭這個海港,期限是二十年(1997年開始)。

烏克蘭:我們是烏克蘭人,不是俄羅斯的附庸!

普京

“租借”畢竟有礙“國體”,所以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態度越來越強硬了,這背後是一盤“大棋”,很無奈,烏克蘭又被當成了棋子。

後面有刪減,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