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大柵欄”不讀“da shi lanr”

讀“da zha lanr”

“東四十條”不讀“東、四十、條”

讀“東四、十條”

“錢糧衚衕”的“糧”不讀“liang”

讀“lòu”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有個玩笑話是這樣說的

可以用一個人能否唸對地名

來考察一個人的北京話水平

今天

看您認識多少分呢?

馬家堡

“堡”讀“pù”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馬家堡,原名馬家鋪,“鋪”通“堡”,本為驛站。大約明末清初成村,曾是京南著名的村莊。馬家堡,位於北京西南方向,隸屬豐臺區。

國子監

“監”讀“jiàn”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也是中國古文化的代表性建築,國子監主體建築經歷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校址。

給孤寺

“給”讀“jī”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說起給孤寺老北京沒有不知道的。給孤寺位於今珠市口西大街,紀曉嵐故居東200米;惠中飯店的對面路北。《京師坊巷志稿》記載:“西珠市口大街迤西為西柳樹井。北有萬善給孤寺。傳雲創自唐貞觀年間,疑即坊巷衚衕集之萬善寺也。東偏為關帝祠,詳寺觀。北小衚衕曰給孤寺夾道。”過去是停屍骨之地,被認為陰氣重,所以此處一直駐兵。清朝駐兵、日佔時期駐兵,現有武警某部駐紮在此。

積水潭

“潭”讀“tān”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北京二環內的西北隅,有一水面,名為“積水潭”,老北京在說的時候都會發一聲“tān”,不過後來隨著地鐵,公交報站都讀二聲,知道這個發音講究的就少了。“積水潭”再往前翻叫做“雞獅潭”。相傳曾有一塊“天外飛石”(時報君揣測沒準是塊隕石)掉落湖中,石頭上面雕刻著一隻栩栩如生的大公雞和威風凜凜的雄獅,因此得名“雞獅潭”。

南苑

“苑”讀“yuán”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北京本地人管西苑、北苑、南苑的”苑“字都發二聲。這可不是發音錯誤,要不然天通苑為什麼沒人讀錯呢。這是為了與“院”區分,地名的西苑、南苑、北苑,如果按標準讀音,很容易被混淆為西院、南院。在北京,沒有南園、北園一說,所以發二聲也不會產生混淆。

鑼鼓巷

讀“羅鍋兒巷”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至今已有750年的歷史。鑼鼓巷被叫做“羅鍋兒巷”可不是方言叫法的問題,而是因為這條衚衕兩頭低窪,中間隆起,像是駝揹人的脊樑。又因巷內東西兩側各有8條衚衕平行相對,形似“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花枝衚衕

“枝”讀“子”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在東城區王府井大街北側有一條衚衕叫做“花枝衚衕”。聽聽!這名字多美,多浪漫,讓人馬上聯想到五顏六色、美麗至極的各色鮮花和美女。但其實,老北京管這條衚衕叫做”花子衚衕“。花子就是乞丐,過去,這條花子衚衕也叫花子營,所以,這地方以前就行使著乞丐收容所的功能。

簋街

“簋”讀“guǐ”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好多剛來北京的人都不認識“簋”字,不少人向別人請教,才知道這個字讀“guǐ”。再聽老北京人說,簋街也寫作鬼街。早年間這裡曾是“鬼市”,一聽這名挺嚇人的,其實“鬼市”是最初的早市,由於天不亮時就有小販們以煤油燈取光,遠處看上燈光朦朧,外加上週圍墳地多,故此地被人稱為“鬼市”。如今,這裡成為京城餐飲一條街,到這裡食客絡繹不絕,一飽這裡的麻小、滷煮火燒、爆肚、饞嘴蛙等著名小吃。

佟麟閣路

“閣”讀“gě”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這可是很有名的,為紀念二十九軍幾位抗日名將,北京特地有三條街用烈士的名字命名 :西城的佟麟閣路和趙登禹路,東城的張自忠路。以人名命名街道,這在北京極為罕見。“閣”北京一般讀第二聲,可是“佟麟閣路”裡“閣”是第三聲的。

木樨地

“樨”念“xū”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地鐵一號線上也有這一站。據說木樨地原本不叫這名,而是叫苜蓿地,這名是怎麼來的呢?有人說,明代時北京城外,雜草叢生,很適合種草餵馬。朝廷官員就在這時種植大面積的苜蓿草,專為皇帝的御馬提供飼料,清代時人口增多漸為村落,村名就叫苜蓿地,後來人們覺得這個名字不雅,便改為“木樨地”。

前門西河沿街

“沿”讀“yàn”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前門西河沿街,是北京市西城區(原宣武區東北部)的一條街巷,位於大柵欄街道北部。是清末民初時期的北京金融街。街內有蕭山、莆仙、如泰、渭南、大宛諸會館,正乙祠、鹽業銀行舊址、交通銀行舊址均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餘為居民住宅。

白紙坊

“坊”讀“fāng”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地處北京市原宣武區西南部。白紙坊地區,清代設有火藥局,是國家制造火藥的基地。晚清至民國時期,又改為印製局,是官辦的第一座印鈔廠,一直延續至今。由於老北京城造紙作坊又大多集中於此,故名白紙坊。

演樂衚衕

“樂”讀“yào”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路牌說是le,但按字面意思,應該讀作yue四聲,因為這裡挨著教坊(跟現在的文工團差不多,都是官辦養活的音樂人才)。“樂”讀yao是古音,比如《論語》裡有一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裡邊的“樂”就讀yao(四聲)。估計這個教坊裡很多的音樂人才在當時都是“北漂”,而在清代形成的崑腔之類的都會用到一些南方腔,比如京劇的唸白就是徽白。那時,這些方言會用到許多古音,或許當時教坊裡的人把“樂”字念yao(四聲),大家追星,就跟著唸了。

錢糧衚衕

“糧”讀“lòu”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先說說這個地方的來歷,有意思!早先是八旗子弟領低保的地方。當然,人家那低保,可比咱們現今兒多多了,特別體現封建社會優越性。那“低保”,不是銀子,就是穀子。所以,當時才管領餉什麼的,都叫領“錢糧”。至於讀音,北京人說話有一種吃字的情況,就是某個字都快了之後就發四聲。比如派出所,讀快了就是“派處所”。那麼“錢糧”就成了“錢亮”,再讀快一點、再讀快一點……大概就成了“漏”的音了。

教子衚衕

“教子”讀“jiào zi”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教子衚衕,教子衚衕是北京市宣武區西北部一條南北走向的衚衕。此衚衕原名轎子衚衕,因為其西側有一轎子鋪而得名。

孛羅營

“孛”讀“bó”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孛羅營,成吉思汗南下中原,命大將軍孛羅率部駐紮於此,故名。孛羅營屬王四營鄉管轄。孛羅營在北京地圖上不難找,先找到東五環路,再找到它與京沈高速公路相交的五方橋。橋的西南方向,就是孛羅營村。

峂峪村

“峂峪”讀“tóng yù”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據查,峂峪應屬於曹雪芹故居範圍內的一個古村落,大致位於植物園溫室西邊,與南營村、正白旗村相鄰,現今據說僅存村西部分。

阜成門

“阜”讀“fǔ”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阜成門,普通話:fù chéng mén,北京話: chéng mén。位於西城區中部。元代為大都城平則門所在地,明、清為京師內城九門之一。明正統四年(1439年)重修,改名“阜成門”,為通往京西之門戶,明清及後來很長時間,城內所需煤炭皆由此運入。

奤夿屯

“奤夿”讀“hǎ bā”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奤夿屯,村源於元朝,元朝在北京建都時,在此屯兵屯糧,後被人稱為奤夿屯。位於北京昌平區馬池口鎮,奤夿屯西鄰太行山脈,北靠燕山,三河交匯,水源豐富,風景秀麗。

榆垡鎮

“垡”讀“fā”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榆垡鎮 ,地處大興南部,永定河與河北省交界,歷史上就是外埠進京的要塞通衢。

漷縣鎮

“漷”讀“huǒ”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漷縣鎮,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東南部。

北臧村鎮

“臧”讀“zāng”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北臧村鎮,北臧村鎮屬永定河沖積平原,隸屬於北京市大興區,這裡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境內空氣新鮮,環境優美。

爨底下村

“爨”讀“cuàn”

《芝麻胡同》正在熱播 - 這些老北京的地名兒,99%的人讀不出來

爨底下村,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齋堂鎮,川底下村,實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裡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

正所謂博大精深

大不過北京城

深不過大北京文化

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