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到明,一個使用了一千多年的政區名,治所今屬山東菏澤

山東省目前下轄17個地級市,這17個地級市又下轄了137個縣級行政區。今年9月6日,山東省發佈了《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的若干意見》,文中提到:

支持菏澤適應新時代、把握新機遇,乘勢而上加快補短 板、塑優勢、增潛能、提質效、跨關口,打造魯西崛起的高 地、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示範區、魯蘇豫皖四省交界的區域 性中心城市。

而菏澤正是本文的主角。

我們都知道,菏澤的前身為原來的曹州府。目前菏澤市繼承了老曹州府的大部分地域,包括菏澤縣、定陶縣、曹縣、單縣、鄆城縣、城武縣、鉅野縣以及濮州的河東部分,另外還劃入了原屬大名府的東明縣。

從漢到明,一個使用了一千多年的政區名,治所今屬山東菏澤

但曹州之名最早出現於北周年間,在此之前,菏澤市域內很大的一片地方都歸屬濟陰郡。

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 ,分梁國為梁、濟陰、濟川、濟東、山陽 五國,其中,濟陰所在地曾在濟陰郡、定陶國、濟陰國三個名稱之間來回的變動,包括且不限於:

  1. 漢景帝后元(公元前143年),濟陰國除。
  2. 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改定陶國為濟陰郡。
  3. 漢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更名為定陶國。
  4. 漢宣帝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定陶國除為濟陰郡。
  5. 漢成帝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改濟陰郡為定陶國。
  6. 漢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又改為濟陰郡,屬兗州。
  7. 東漢時期,初為定陶國,不久,改為濟陰郡。
  8. 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劉長被封為濟陰王,立十二年,元和元年卒,因無後,國除,復為濟陰郡。
  9. 漢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漢安帝太子劉保被廢為濟陰王。
  10. 漢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劉保即皇帝位,復為濟陰郡。
  11. 漢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復為濟陰國。
  12. 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復為濟陰郡。
  13. 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年復為濟陰國。
  14. 魏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又復為濟陰郡。
從漢到明,一個使用了一千多年的政區名,治所今屬山東菏澤

北魏置西兗州,與濟陰郡同治定陶,後徙左城。北周改西兗州為曹州。隋朝大業三年(607年),改為濟陰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更名為曹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曹州為濟陰郡,下轄濟陰、定陶、離狐、冤句、乘氏、蒙澤、濮陽等七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濟陰郡再次改為了曹州。

宋徽宗政和元年,重新設立濟陰郡,作為興仁府的輔郡。入金以後,濟陰郡再次改為了曹州,為興仁府所轄。其後濟陰作為郡名再沒出現在中國的行政版圖上過。但與之相對,濟陰這個名稱並沒有隨之一併消失,作為濟陰郡下轄的濟陰縣,在濟陰郡改設曹州後,也劃歸了曹州,並且還有過一次擴張,即金朝大定六年(1166年)合併掉了乘氏縣。

濟陰縣作為單獨的縣一直延續了兩百年,直到洪武元年(1368),濟陰縣被併入了曹州,成為了曹州的直轄地,作為一個單獨的行政區,濟陰在此徹底被廢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