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的傳奇故事:“瞞天過海,偷渡黃金”,是真的嗎?

最近跟朋友看了《黃金大劫案》這部電影。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搞笑詼諧中透漏著嚴肅,自私中不乏正義,笑中有淚更有人性的光芒與民族大義。該劇要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講述了一個亂世中的小人物歷經磨難成長為一個愛國英雄的感人故事。

電影裡的傳奇故事:“瞞天過海,偷渡黃金”,是真的嗎?

從情感的角度看,該劇雖然平淡,但情節巧設懸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體看還是可圈可點的。作為一名化學老師,看完此片還是很有感觸的,今天我們從歷史和科學的角度來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黃金是人人都喜歡的資源,在電影中也成了主角。“小東北”拉著一車的王水,闖進了銀行,溶解了黃金,破壞了日軍的陰謀,情節也達到了最高點。電影描述運輸王水的車是油罐車,溶解的是八噸黃金。分析一下這樣的情節合理嗎?

電影裡的傳奇故事:“瞞天過海,偷渡黃金”,是真的嗎?

首先我們來普及一下王水的科學知識:王水又稱“王酸”、“硝基鹽酸”,是一種腐蝕性非常強,冒黃色霧的液體;是濃鹽酸(HCl):濃硝酸(HNO3)=3:1組成的混合物。王水是少數幾種能溶解鉑金的液體之一,一般用在刻蝕工藝和檢測分析中,極少數物質不受王水腐蝕,如鉭、銀、無機鹽(AgCl、BaSO4等)、有機物中塑料之王(聚四氟乙炔等高聚烷烴),只有它們才能抵抗王水的侵蝕。

電影裡的傳奇故事:“瞞天過海,偷渡黃金”,是真的嗎?

那麼作為一個化學老師要站在化學的立場來看待問題:

那輛運輸王水的油罐車是什麼樣的材質,外層看上去是金屬鋼或鋁,裡層有沒有設有防護層。當時的歷史背景生產力和自然環境決定了不可能有高級塑料或稀有金屬塗層,除非經過周圍的計劃,科學家特意研製了精細的金屬塗層或合成了硬質塑料。

另一問題,要溶解八噸黃金需要多少王水。當時的生產力能達到這樣的需求嗎?從化學角度看:溶解1g金需要1.72ml的HCl和0.57ml的HNO3,也就是說每溶解1g金需要2.86g的王水,那麼溶解8噸金理論上需要22.9噸王水,考慮其他技術損耗,如隨著反應的進行,王水中氯離子濃度降低,要想反應進行,必須是濃酸溶液,因此要想達到溶解效果至少需要40噸到50噸王水才夠用。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只有一家生產硝酸的工廠,還因為戰爭而停產,當時的歷史環境也不可能從國外進口。

電影裡的傳奇故事:“瞞天過海,偷渡黃金”,是真的嗎?

下一個問題,王水有揮發性,要現用現配,油罐車上是否設有分層使兩種酸分開裝,要到現場再進行混合使用,這些都是疑點所在。

當然影片追求藝術美,在真實的貼切度和科學的嚴謹度上可能沒有這麼講究,我們不必太較真。但是影片真正值得詬病和批判的是故事的結尾,溶解了八噸黃金的重金屬鹽溶液最終流入了江河,讓人大跌眼鏡,氣從中來。這麼多的金溶液對江河而言就是滅頂之災。溶液中大量的腐蝕性的強酸和有劇毒的金屬離子,會使土壤嚴重酸化和重金屬化,魚蝦死亡,生態嚴重破壞。汙染的水滲入地下,對飲用水造成汙染,對居民的生活也造成了破壞。

電影裡的傳奇故事:“瞞天過海,偷渡黃金”,是真的嗎?

其實汙水裡的重金屬離子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用比金更活潑的金屬可以鹽從溶液中把金置換出來,從經濟廉價的角度可以使用鋅粉,但要注意鋅粉一定要過量,先中和過量的酸,在置換中金。最有用鹽酸或硫酸洗滌鋅等雜質而得到純金。既然是科學題材,情節需要想到用王水溶解金,卻不考慮環境保護和愛惜資源。影片的真實性無可厚非,但影片折射出對環境的破壞對資源的浪費,卻讓人斥責惋惜。尤其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資源日漸匱乏的今天,關愛環境,愛惜資源是每個公民應有的意識。何況一部公映的影片,更應當首當其衝體現這種綠色的理念。如果影片重放,我們可以設計出完美的人性化的結局。設計回收溶金水的通道和水池,再現科學家置換提取金回收利用的場景,實現藝術與科學的和諧美。

科學的發展是把雙刃劍,讓人歡喜讓人憂,就拿王水溶解鉑金這項科學研究來說,王水可以冶煉金礦,提取黃金。溼法冶金工業均採用王水溶金再加入還原劑將金還原,也可將溶金水直接蒸發,結合酸洗除雜,高溫冶煉等工藝的得到高品質黃金。曾獲物理學獎的兩位物理學家,也是通過王水溶解獎牌成功躲過納粹破壞,溶解的黃金經過科學方法再次還原而完美再現,這個科學的保存方法也被傳為美談。

電影裡的傳奇故事:“瞞天過海,偷渡黃金”,是真的嗎?

話說回來,科學的發展有利就有弊,該技術被不法分子利用,一般黃金首飾加工清洗時先用火燒,將黃金加熱除去表面油漬,然後加入鹽酸清洗除塵,黃金本身沒有損耗,但不法商人將清洗溶液換成王水,利用化學反應竊取黃金,損害消費者利益,而且反應速率較慢,不易察覺,因此清洗一定去正規的信用好的廠家。曾有這樣一部電影,其真實性不置可否,當科學家發現王水溶解鉑金,這項發現並未傳播開來。“科學家”巧妙地設計瞞天過海的技術用王水溶解鉑金來偷渡至自己的國家,然後用鋅把鉑金置換出來。落後就要捱打,火燒圓明園,掠奪財寶,被歷史重重的記上侵略的一筆。而王水引人耳目,掠奪黃金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當然現在來看,王水的這項發現已成為了科學常識。海關檢查在這方面已高度警惕,偷渡黃金也成為不可能。

還有九八年臺灣王水溶屍案,更是讓人毛骨悚然,不堪想象。

希望我們的國家出臺更嚴格的法律法規,對化學藥品的買賣和使用嚴加約束,對科學犯罪嚴懲不貸。科學的發展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不再有悲劇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