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與茶馬古道!

閬中與茶馬古道!

西南地區出產茶葉的歷史很早。《華陽國志》記載,三千多年前,陝南的巴人就開始出現栽植茶樹和飲茶的習俗。當時巴人生產的茶葉除了自己飲用外,還向巴子國朝廷進貢。閬中也是中國茶葉原生地和茶文化發祥地之一。

閬中與茶馬古道!

根據記載:巴蜀地區,向為疾疫多發的“煙瘴”之地。故巴蜀人俗常飲食偏辛辣,積習數千年,至今依然。正是這種地域自然條件由此決定了他們的飲食習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氣,解熱毒。所以清周藹聯《竺國遊記・卷二》說:“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久服成習,藥用之旨逐漸隱沒。”茶於是成了一種日常飲料。秦人入巴蜀時,就見到了巴人和蜀人把茶作為日常飲料而形成的飲茶習俗。所以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自秦人取蜀後始知茗飲。”秦人取蜀後,才開始認識到茶葉可以作為飲料,也進一步證明巴蜀是最早發明茶的地方。後來這種飲茶習俗就從巴蜀傳到了秦國乃至中原。據有人推算,唐代中國的茶葉產量已達到了四千萬斤。

據考證,中原歷代所需馬匹,均通過用銅錢向北方、西邊少數民族購買。因購買數量大,需用大量的銅來鑄幣。而那些少數民族卻把這些賣馬所得的銅錢用來製造武器,然後拿著這些武器向中原進攻。康蔵和北邊的少數民族地,均屬於高寒區,人們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以禦寒。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作為主食。吃了楷粑和牛羊肉,過多的脂肪不易分解,就需要茶葉幫助消化脂肪,又防止燥熱。他們養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習慣。《明太祖實錄・卷251》記載:“

秦蜀之茶,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思,五千餘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無此。”

閬中與茶馬古道!

藏區和北方盛產馬匹,卻不產茶。而在內地,中原、西南和江南一帶盛產茶葉,而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又缺少騾馬。中原朝廷為了控制銅的流失,就採取了以茶換馬的方法。藏區和北邊少數民族也正好以此得到所需的茶葉。於是就產生了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茶馬互市開闢後,藏區和北邊出產的累馬、毛皮,川滇及巴蜀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他們在政府規定的地方開展以茶換馬,以馬換茶的茶馬互市交易。這條運輸茶葉、馬匹的通道,就是中國歷史上的“茶馬古道”。

茶馬互市始於唐代,盛於宋、元、明、清,長達千餘年。最早時,在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權,向唐王朝提出建立茶馬互市的要求。唐王朝允許在赤嶺開展茶馬互市。當時茶馬互市的茶葉主要來自四川、漢中等地。宋代由於大宋王朝與邊境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頻繁,原來的茶馬互市受到宋朝廷的嚴格控制。在成都和秦州設置茶馬司,專管茶馬互市,負責將川茶運至北邊的秦、風(今陝西風翔縣)、熙(今甘肅臨洮)、河(今甘肅臨夏)易馬,後又將漢中和成都兩地的茶馬司合併,改設都大提舉茶馬司,全面負責茶馬交易與市場監督。

元代在四川設立“四川茶鹽轉運司”專管鹽茶之事。由於元初在鹽茶專營的商貿政策,以及其遼闊的地域,北邊、西邊少數民族廣大地區都已歸附元朝廷。因此,元朝廷官府廢止了宋代實行的茶馬治邊政策。明代恢復了茶馬互市。攻府制訂茶法和馬政,在邊境重鎮設置茶馬司,開設有茶市、馬市。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有三條,一條是西行的陝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用茶葉換回馬匹的主道。從四川西南經茶馬古道運過來的茶葉經過“閬成道”來到閬中(保寧)後部分沿“米倉道”、“利閬道”繼續運往漢中及更北邊的地方,一部分在間中(保寧)就地進行交易。閬中不僅有茶馬交易的集市,還有官府所建的茶庫。《明史・志第五十五・食貨志四・鹽茶法》載:“洪武末,置成都、重慶、保寧、播州茶倉四所,令商人納米中茶”

。明代閬中已是全國茶馬互市中的四大茶庫之一。每天都會有大量的茶葉,通過人背馬馱,源源不斷地運到閬中茶庫。

《明史・志第五十五・食貨志四・鹽茶法》記載了漢中、閬中等地,茶葉質量好,信譽高。茶商只要一見到打著保寧牌子的茶葉,都爭相購買。明太祖洪武年間,上等馬一匹最多換茶葉120斤。明萬曆年間,則定上等馬一匹換茶30篦,中等20篦,下等15篦。第二條是陝康藏茶馬古道。據說是陝西人開闢的,稱為“古道”,由陝西至西南邊疆,茶商將茶葉販運到西南邊境,主要交易地點在康定地區。

閬中與茶馬古道!

第三條是滇藏荼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西雙版納易武、普洱市,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

閬中回民保世民說,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回族人馬如亭、馬玉亭兩兄弟,就來到閬中做茶葉和牛羊皮貨生意,後馬如亭因閬中皮貨生意疲軟而到了湖北孝感,而馬玉亭仍留在閬中做茶葉生意。馬玉亭在閬中經營茶葉數十年,居然成為了閬中茶葉業大戶。馬玉亭有自已的馬幫從雲南下關,沿四川茶馬古道運回茶葉,經閬中週轉,遠銷陝、甘、寧地區。他們往往採取將閬中的絲綢運到西南邊境,換取茶葉,然後又將茶葉運回閬中進行銷售,或轉運至北邊出售。

在一千多年的茶馬互市中,閬中茶民所用茶,均是通過古老的茶馬古道運進來的,對閬中茶文化的發展是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黃世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