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有幾人知其後還有一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並沒有什麼“下一句”,所謂“下一句”是當代人胡謅出來的,也沒太大的意思。

首先,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出處是《三國演義》。原著中並沒有什麼下一句。

35回中劉備遇上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先說了這句話:

水鏡曰:“伏 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然後,在36回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以及57回龐統投奔劉備時,劉備又重複了這句話。

在這裡,這句話主要就是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兩人,用這句話來強調這兩人的才能。原著就是如此,並沒有什麼所謂的下一句。

就《三國演義》中,兩人確實是才華蓋世的賢人,諸葛亮直接就是個活神仙。但龐統相對來說比諸葛亮要差些,尤其氣度不夠恢弘,加上死的早,丟分不少。

不過,諸葛亮和龐統雖然都是才華蓋世,但“安天下”也說得太滿了。如果安天下是指統一天下,那麼不但需要人才,也需要基礎實力,還要加上運氣。劉備一開始得了人才,但是沒有基礎實力。後來在諸葛亮、龐統等輔佐下,基礎實力有了,但又遭遇運氣不好,終於只成了三分天下,自己也在白帝城含恨而終,蜀漢則於四十餘年後滅亡。

世人皆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有幾人知其後還有一句?


其次,這句話歷史上的原型只有伏龍、鳳雛,並沒有說安天下,更沒有下一句。

《三國演義》中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話,原始出處是三國志中引注的《襄陽記》,確實是司馬徽說的: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在這裡,司馬徽只是在劉備向他請教時,強調荊州這一帶有比我強得多的俊傑,就是伏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他可並沒有說這兩個人得一可安天下,更沒有什麼下一句。

最後,目前網上流傳所謂的“下一句”版本之一,即“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是當代人胡謅的,沒有什麼意義。

直接從字面上理解,這所謂下一句的意思是劉巴和法正死了一個,則漢室難以興復,強調劉巴、法正的重要性。

這句話首先並未被任何史書記載。

其次,這句話不可能在207年出自司馬徽之口,那時候劉巴雖然也在荊州,但並未表現出對劉備的敬仰。而法正當時還在西川劉璋手下,司馬徽更不可能向劉備推薦他。所以,把這句硬指為“下一句”是很勉強的。

即使單論這句話的內容,也很不妥當。法正確實是蜀漢前期難得的人才,尤其在龐統死後,其對劉備意義更重要,甚至諸葛亮在夷陵之敗都要感嘆可惜法孝直不在了。但劉巴對蜀漢的重要性顯然遠遠沒到“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的地步。他開始不願意投降劉備,後來勉強當官後,所做也就是出主意發行大錢來解決軍費不足的問題,以及幫助劉備草擬一些文告。都是重要的事,但並非生死攸關。

世人皆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有幾人知其後還有一句?


綜上,“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本來就是《三國演義》中司馬徽用於讚美諸葛亮龐統的一句完整的話,並沒有所謂的下半句。而網上流傳的下半句也只是一個從史學角度不那麼成功的杜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