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來看看有你不知道的嗎

近日,每年一評選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給出了2019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並邀請到了比爾?蓋茨作為客座評選人參與其中,該榜單曾成功的預測到了多項人類技術的崛起,由此可見在業界地位舉足輕重,今年又有哪些最新的重要技術突破? 近日,每年一評選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給出了2019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並邀請到了比爾·蓋茨作為客座評選人參與其中,該榜單曾成功的預測到了多項人類技術的崛起,由此可見在業界地位舉足輕重,今年又有哪些最新的重要技術突破?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

2019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包括:靈巧機器人、核能新浪潮、早產預測、腸道顯微膠囊、定製癌症疫苗、人造肉漢堡、捕獲二氧化碳、可穿戴心電儀、無下水道衛生間、流利對話的AI助手共 10 大突破性技術。


2019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來看看有你不知道的嗎


其中“靈巧機器人”穩居榜首,猶記得2018年穩居榜首的是“給所有人的人工智能”(AI for everyone),而在過去的2018年裡人工智能行業風起雲湧,整個產業以驚人的速度得到發展,今年的預測中是直接把已經實現的產品“流利對話的AI助手”放在了榜尾。相對於往年,今年的技術預測更加“接地氣”,比如靈巧機器人。

“靈活性”是人們對現行機器人提出的新挑戰,以往的機器人取代人的言論在機器人靈活性不足的事實前不值一提,目前被大規模使用的工業機器人仍然表現得較為笨拙且靈活性欠佳。雖然機器人可以在裝配線上不厭其煩地重複著同一個動作,同時還能保持超高的精度,但哪怕目標物體被稍微移動了一點,或將其替換成不同的零件,機器人的抓取過程就會變得十分笨拙甚至是直接抓空。

如今,雖然我們還無法讓機器人做到和人一樣,在看到物體後就明白如何將其拿起,但現在它可以通過在虛擬空間裡進行反覆的試驗,最終自主學會處理眼前的物體。

位於舊金山的非盈利組織 OpenAI 就推出了這樣一套 AI 系統 Dactyl,並已成功操控一個機器手讓其靈活地翻轉一塊積木。這套神經網絡軟件能夠通過強化學習,讓機器人在模擬的環境中學會抓取並轉動積木後,再讓機器手進行實際操作。這套軟件開始時會進行隨機的嘗試,並在不斷地接近最終目標的過程中逐漸加強網絡內部的連接。

通常我們無法讓機器人將模擬練習中獲得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環境裡,因為我們很難模擬出像摩擦力或是材料的不同性質這樣的複雜變量。而 OpenAI 團隊則通過在虛擬訓練中引入隨機性來克服了這個問題。

現階段,我們還要取得更多的突破才能讓機器人變得更加靈活。但如果研究人員能夠很好地利用這種學習方法,未來的機器人將有望能夠學會組裝電子產品、將餐具擺入洗碗機裡、甚至是能夠將臥床的人從床上扶起,想一想就覺得真是美好。

靈巧機器人未來有望走向複雜產品生產線,也能幫助人類承擔“家務”;具備語言能力的人工智能(AI)系統將從物流協調員變成人類生活的“管家”。未來機器人和AI技術將使人類生活愈加輕鬆、方便、節約時間。

這一切都有賴於機器人的自我學習能力,學習應對混亂的顯示世界,那麼它們就可以勝任更多的任務。這是一種需求也是必然的發展方向,目前已經有諸多全球頂尖學府和研究機構對此深入研究,如OpenAI(人工智能非營利組織)、卡內基梅隆大學、密歇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預計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技術成熟。

乖乖,好累啊,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