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許光達——“中國裝甲兵之父”

許光達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他南征北戰、戰功卓著,文武兼備、有膽有識,居安思危、殫精竭慮,立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創建人之一,被稱為“中國裝甲兵之父”。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數度讓銜,曾被毛澤東譽為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

大將許光達——“中國裝甲兵之父”

畢業於黃埔軍校炮科

許光達原名許德華。1908年11月生於湖南長沙東山市蘿蔔衝。1921年秋,他以優異成績考入長沙師範學校。在積極投身學生運動過程中,他閱讀了《嚮導》《中國青年》等進步書刊,在革命鬥爭中得到了鍛鍊。1925年5月,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初,許光達被中共湖南省委選送,考入黃埔軍校第5期學習,攻習炮兵。在學習軍事之餘,他積極接受共產主義思想教育,進一步堅定了革命志向。1926年5月,蔣介石等提出旨在限制共產黨的《整頓黨務案》,學校強令共產黨員重新填表登記黨籍,妄圖迫使他們退出共產黨。許光達在登記表上鄭重地寫上“死不退出共產黨”。1927年,他隨黃埔軍校第5期學員遷往武漢,被編入武漢分校炮兵大隊。5月,他隨由武漢分校學員改編的中央獨立師出征,討伐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四師師長夏鬥寅叛亂,因作戰英勇而負傷,第一次受到嘉獎。

1927年7月,許光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炮兵營見習排長。8月2日,他奉黨組織指示,同炮兵營的六七名黨員一起,由九江赴南昌參加起義,在寧都加入南下部隊,任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排長、代理連長,參加了會昌和三河壩等戰鬥,在三河壩戰鬥中被炮彈炸成重傷。起義軍在潮(安)汕(頭)地區失敗。他傷未痊癒,即從組織安置他養傷的農戶家離開,徒步去尋找部隊,從潮州到汕頭再到上海,與黨組織接上關係。1928年初,他到安徽壽縣國民黨軍隊中做兵運工作。後因身份暴露,被迫離開,輾轉於長沙、清河、北平、唐山等地,尋找黨組織。翌年4月,他到江蘇,在國民黨獨立旅警衛營第一連當排長,通過原學兵團黨員與黨組織接上了關係,在黨組織領導下從事兵運活動。無論是在白色恐怖威脅下,還是在血雨腥風的戰火中,他始終忠貞不渝地追隨著黨的腳步,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仰和追求。

大將許光達——“中國裝甲兵之父”

赴蘇學習現代戰爭技、戰術

1929年7月,中共中央在上海舉辦軍事幹部訓練班,為各蘇區培訓軍事幹部。許光達受命參加訓練,開始由普通革命戰士向具有駕馭全局能力的領導幹部轉變。9月,他被派往洪湖蘇區,從事武裝鬥爭。出發前,他把名字由“許德華”改為“許光達”。1930年2月,他參與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先後任紅六軍參謀長及紅二軍團第十七師政治委員、師長等職,率部參加了鞏固洪湖蘇區的鬥爭和紅二軍團南征中的津市、澧州、松滋等戰鬥。他在任軍參謀長期間,加強司令部工作,組織部隊訓練,為官兵講解戰術和技術,對紅軍從游擊隊向正規軍轉變發揮了促進作用。在任第十七師師長期間,率部在第十六師配合下攻克華容,取得南征的初戰勝利。後紅二軍團棄澧州、佔石門,敵向石門進犯,賀龍率軍團主力迎敵,許光達在軍團政委、前委書記鄧中夏領導下,率第十七師留守石門。粉碎敵人進攻後,紅二軍團於12月初再攻津市。許光達率第四十九、五十團進攻,遭敵激烈抵抗,部隊傷亡慘重。他帶領部隊發起衝鋒,佔領津市街口,又遭敵反撲。紅二軍團從津市、澧州撤至松滋楊林寺、街河市。12月17日,在楊林寺的紅二軍團指揮部、紅六軍遭敵猛烈進攻,許光達奉命率第十七師保護軍團指揮部轉移,經與敵激戰,打退了數倍於己之敵。在戰鬥危急時刻,他在前沿陣地指揮部隊一次又一次打退敵人進攻,得到軍團表揚。

1931年3月,紅二軍團改編為紅三軍,許光達任紅三軍第八師二十二團團長,後參加荊(門)當(陽)(安)遠地區作戰。4月,因敵從沙市、宜昌調入,紅三軍撤至鄂北馬良坪。5月,國民黨軍圍攻馬良坪。紅三軍戰鬥數日後決定突圍,許光達率第二十二團堅守馬良坪以西官帽山,掩護全軍突圍。在所部被敵分割包圍,激戰後與主力之間被隔斷的情況下,他認真查看地形、分析形勢,果斷決定攀登懸崖突圍,率隊轉至房縣、興山交界的九道梁地區,在深山老林裡堅持戰鬥兩月餘,保存了骨幹力量。7月,率部到達房縣與主力會合,參與開闢鄂西北蘇區。在紅三軍召開的慶祝大會上,許光達因帶兵有方、多謀善斷,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保存了革命力量而受到表彰。不久,他被任命為紅八師師長。9月,他率部返回洪湖蘇區,後因部隊改編,改任紅九師第二十五團團長。1932年1月,國民黨軍分兩線大舉進攻洪湖蘇區。第九師襲佔皂市,追擊逃往應城之敵。許光達率第二十五團,與第二十六團一道,在龍王集殲敵特務團六個連及百餘名礦警。在伏擊來援的敵第四師第十二旅的戰鬥中,許光達率部衝擊,被敵機槍射中負重傷。他被送往洪湖蘇區後方醫院後,因條件所限,沒有麻藥,經三次手術子彈仍然未被取出。經湘鄂西省委和賀龍批准,他被送往上海治療,後赴蘇聯學習並治療槍傷。

1932年5月,許光達前往莫斯科。10月,他進入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中國班學習。後經手術取出胸部子彈。在這裡,他如飢似渴地攻讀哲學、政治經濟學等課程和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理論水平得到大大提高。求學期間,他撰寫的《大戰時進攻者遭受失敗》一文,從英、德戰例對坦克的應用進行了思考。1934年秋,他轉入東方大學高級訓練班學習,系統學習了團、師、軍三級攻防戰術,研究了英、美、日等外軍的戰術,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術水平得到提升。1935年2月,由於具備相當的政治和軍事才幹,又通曉漢語、俄語和兩國國情,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派他前往新疆,作為蘇聯方面代表,調解地方割據勢力馬仲英和盛世才的衝突。往返新疆斡旋一年多後,他於1936年初回到莫斯科。是年秋,他被派到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舉辦的汽車訓練班學習,不僅掌握了坦克和汽車的結構原理和操作技術,還學習了坦克攻防戰術、技術保障、車輛管理,以及行軍、宿營、偵察、警戒等,為他日後領導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建設奠定了基礎。

大將許光達——“中國裝甲兵之父”


軍政雙優的八路軍指揮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許光達與訓練班的同學一再要求回國抗日。1937年11月,他們集體回國,入新疆,經西安,於1938年1月到達延安。不久,他被任命為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後任教育長。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抗大的教育和訓練中去,不斷改進教學工作,為把抗大學員培育成革命棟樑作出了貢獻。1939年7月,他被任命為抗大第三分校校長,培養軍政幹部,從事馬克思主義的軍事理論研究,發表了一系列軍事理論文章。

在《戰術發展的基本因素》一文中,他認為,戰術是由班到師的戰鬥的方法。人、技術、地形、氣候、時間等因素的“配合”,決定著具體的戰術內容。人與技術是決定戰術的基本因素。軍隊的本質、政治情緒、疲勞程度、群眾條件等政治因素,與戰術運用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要根據當時軍事鬥爭的性質和條件,運用新式戰術戰勝敵人,照搬西歐或蘇聯軍隊的戰術是錯誤的。實施殲滅戰,反對單純的防禦戰。最有利的戰法是調動敵人於運動中殲滅之;或以少數兵力佯攻,同時集中主力突擊敵人的側後。作戰的成功,取決於周密的偵察、嚴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並控制強有力的預備隊。注重協同和機動相結合,火力與突擊相結合。部隊應具有較強的近戰能力。指揮員對部隊要實施不間斷的指揮,堅決貫徹上級意圖,果斷處置情況,不放過有利戰機。在整體上不怕敵人,但對每一具體敵人決不可輕視。戰鬥作風要堅決勇敢,不怕犧牲,不怕困難。怕困難、叫苦是革命不堅定的表現。部隊行動要明確、迅速、機警,一切先於敵人才能戰勝敵人。

在《軍隊的組織問題》一文中,他科學地論述了軍隊的性質、作用,軍隊的產生和消亡等問題。他指出,軍隊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決定軍隊的組織原則和形式的因素,首先是社會制度與經濟條件,其次是戰爭的政治性質與軍隊當時的基本任務。另外,戰場地理條件、戰略方針和武器裝備特點等,也對軍隊組織產生重要影響。抗日戰爭中人民軍隊的組織原則應是:發動全國人民組成數量多、質量優的軍隊,官兵關係建立在政治平等的基礎上,實施強有力的政治教育。人民群眾作為後備軍,實行軍事化,施以抗戰教育。廣泛地組織游擊隊,配合正規軍作戰,並不斷地充實到正規軍中去。建立裝備新技術的現代化兵團。部隊的組織結構要適應高度機動性作戰的要求,利於對付優勢裝備的日軍,又便於培養和補充幹部隊伍。在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的軍隊,貫徹執行黨的政策和任務是其宗旨。各級指揮員都必須領會黨的方針、政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否則,決不是好的指揮員,這是軍隊組織路線最重要的問題。人民軍隊是為人民利益而戰鬥的,一切向人民負責,相信人民群眾的力量,依靠群眾,調動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完成各項任務,是建軍思想的重要內容。1948年,上述兩篇文章作為經典著作,被編入東北軍區輯印的《軍事參考資料選集》。

1941年1月,許光達調任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衛戍司令。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一個月後,許光達在《新華日報》發表了《閃擊戰的歷史命運》一文,通過對蘇德兩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各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證,提出“希特勒的閃擊戰在蘇德戰爭中必然覆滅”的觀點,準確預測了戰爭結局,產生了很大影響。1942年春,他向中央提出請求到抗日前線工作,調任八路軍第一二〇師獨立第二旅旅長,10月兼晉綏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在五寨、神池、保德、偏關一帶,領導軍民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他積極貫徹毛澤東提出的“把敵人擠出去”的鬥爭方針,確定了主要工作方式:包圍、孤立敵人的據點,造成敵人的困難,迫其撤走;伺機乘虛攻佔之;必要時策動偽軍反正,裡應外合佔領之;形勢需要,條件可能時,集中兵力攻佔之。他深入瞭解敵我友三方面的情況,組織強有力的武工隊,與主力部隊相配合,深入晉中平原交城、文水等地區,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游擊戰,肅清漢奸特務、摧毀日偽軍據點和“維持會”,恢復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取得反“掃蕩”和反“蠶食”鬥爭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在1943年秋季反“掃蕩”戰役中,許光達領導第二分區軍民進行大小戰鬥148次,斃傷日偽軍558人,收復了被日軍佔領的大片土地。1945年8月11日,為響應毛澤東發表的《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晉綏軍區部隊開始進行反攻作戰。許光達與呂正操指揮北線,率部解放清水河陶林、武川、涼城、新堂等地。

這一時期,是許光達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除上述文章外,他還撰寫了《抗大最近的動向》《論新戰術》《紅六軍歷史材料》《歷史的回顧》等著作,深入系統地闡述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軍隊建設、開展游擊戰爭及其戰略戰術等問題。他的這些論文,豐富了當時的軍事理論,對推動抗戰起了積極作用,也為他後來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大將許光達——“中國裝甲兵之父”


征戰西北戰場

日本政府宣佈投降後,國民黨為搶奪抗戰勝利果實,調集兵力進犯解放區。1945年9月18日,中央決定,晉綏部隊統一由賀龍指揮,下轄呂梁、雁門、綏蒙三個軍區,許光達任雁門軍區副司令員兼獨立第二旅旅長。10月,許光達奉命組成許(光達)、孫(志遠)縱隊,協同晉察冀野戰軍進行綏遠戰役。1946年2月,許光達調軍事調處執行部太原執行小組任中共代表,奉命赴瀋陽、旅順、本溪等地執行任務,嚴守我黨立場,維護了黨和人民的利益。11月,許光達被任命為晉綏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率部轉戰晉中、晉北地區,保衛晉綏解放區。12月,他在題為《怎樣貫徹人民軍隊的建軍思想》的報告中,闡述了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建軍宗旨,以及作戰訓練上的要求等。1947年7月,他在《戰術問題的幾點補充指示》中,對轉戰晉中以來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他說:有戰術素養,能發揮戰術與技術的指揮員,不等於膽小,在戰鬥中既能消滅敵人,又能減少自己的傷亡,才算優秀的指揮員。他在《關於幾個戰術問題的解答》報告中,回答了野戰軍如何掌握部隊、火力與運動的配合,如何掌握情況不失戰機和通信聯絡等問題。

8月,他奉命率三縱隊西渡黃河,改屬西北野戰軍(後為第一野戰軍)建制,受彭德懷指揮,轉戰陝北,先後參加了高家堡、沙家店、延(川)清(澗)、宜(川)瓦(子街)、澄郃、荔北等戰役。在攻擊榆林外圍據點高家堡戰鬥中,敵憑藉堅固工事負隅頑抗,後詐降,他率部集中火力攻克高家堡,全殲敵第二五六團守軍,俘陝北警備區司令、第二五六團團長以下1400餘人。8月16日,轉戰陝北途中的黨中央機關被國民黨軍圍困於葭縣、米脂、榆林交界處,情形十分嚴峻。周恩來致電彭德懷通報軍情。彭德懷急令許光達率第三縱隊撤出榆林外圍,火速趕往烏龍鋪,接應和掩護黨中央機關轉移。17日,部隊到達指定地點後,許光達向各旅下達了死命令:哪怕敵人的炮彈落到身上,也不許後退一步!18日,他率第三縱隊在烏龍鋪北與國民黨軍劉戡部展開激戰,19日,在烏龍鋪和沙家店之間的當川寺,第三縱隊一度打到劉戡指揮部,將其阻擊於此。黨中央機關化險為夷,沙家店戰役取得殲敵6000餘人的勝利。第三縱隊因在烏龍鋪阻擊戰中的出色表現受到西北野戰軍司令部的表彰。10月,許光達率第三縱隊,與第一縱隊的獨立第五旅配合,激戰六小時,攻克清澗城,全殲守敵,生俘敵整編第七十六師師長廖昂等以下4000餘人。1948年2月,在宜川、瓦子街戰役中,許光達奉命指揮第三縱隊和第六縱隊一部圍攻宜川城,在背部負傷的情況下,他帶傷指揮,率部全殲守敵。在奉命率第三縱隊追擊洛川逃敵時,他審時度勢,抓住戰機,殲敵3000餘人,繳獲坦克、汽車,以及一批重武器,受到彭德懷電報表揚。

1949年2月,西北野戰軍整編成第一野戰軍,許光達被任命為第三軍軍長,率部參加了1949年春季攻勢和陝中戰役。6月,他被任命為第二兵團司令員。7月,在圍殲國民黨軍胡宗南部主力的扶郿戰役中,他率部迂迴敵後,佔領扶風西南羅局鎮和扶風車站,斷敵退路。第二兵團與第十八兵團協同作戰,成功地阻止敵人突圍,對保證戰役全勝起了重要作用。他繼而揮師西進,率部攻破蘭州南山敵軍主陣地,搶佔敵唯一退路黃河大橋,與第十九兵團全殲城中守敵,解放蘭州。蘭州戰役是西北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堅戰,打開了人民解放軍進軍青海、寧夏、新疆的門戶,加速了勝利的進程。許光達繼續率部向河西走廊進軍,七天推進700公里,斬關奪隘,為大西北的全部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此期間,許光達撰寫的《關於幾個戰術問題的解答》《戰術思想與戰鬥作風》等著作,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論述了人民軍隊大兵團作戰等有關問題。

大將許光達——“中國裝甲兵之父”


首任裝甲兵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光達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於1950年6月任裝甲兵司令員,領導組建裝甲兵各級指揮機關和整編坦克部隊。他提出裝甲兵建設的具體方針:在全國範圍內裝備編成幾個坦克旅,加強訓練,提高技術,一旦戰爭需要,馬上就能夠擔任戰鬥任務;要辦好坦克學校,組織訓練基地,培養幹部和乘員;建設坦克工業,首先是關於修理器材的統籌,3年內裝備1000輛坦克,組織十幾個在裝備上技術上都很優秀的坦克旅。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從領導機關至坦克部隊的組建和整編,初步構建了這一新的兵種體系。

1951年1月,許光達組織坦克部隊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作戰。4月,為深入瞭解研究裝甲兵部隊的作戰使用和戰場技術保障工作,他親赴朝鮮戰場實地考察,對坦克使用、步坦協同等提出指導意見,使年輕的裝甲兵經受了現代戰爭的嚴峻考驗。1957年,他兼任裝甲兵學院院長,1959年9月,任國防部副部長。他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他緊緊圍繞提升戰鬥力加強部隊訓練,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狠抓裝甲兵專業訓練和戰法演練,並且身體力行作出示範。他高度重視裝甲兵的正規化建設,主持制訂了一系列條令條例、教令教範和規章制度。他把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重大任務,領導組建了多所裝甲兵院校和多處培訓基地,形成了培養裝甲部隊各級指揮幹部和各類技術人才的體系。他針對裝甲兵的特點,強調“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部隊”,大力加強裝甲兵技術工作,有效保障了部隊的戰備和訓練。他還十分關注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積極組建科研機構,開展裝備技術研究,建議中央軍委發展坦克工業,親自參與新型坦克的研製和定型試驗,有力地推進了坦克裝甲車輛的國產化。在他擔任裝甲兵司令員的十多年時間裡,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從小到大,不斷髮展,逐步成為人民軍隊中具有強大突擊力量的重要陸軍兵種。

許光達圍繞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嶄新課題和使命要求,就現代戰爭條件下人民裝甲兵的建設與運用,從戰略全局的高度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理論探索,撰寫了《關於保衛祖國的戰略方針》《陸軍的發展趨向及裝甲兵的運用》和《人民裝甲兵在未來戰爭中的使用》等文章和研究報告,在陸軍機械化、裝甲兵訓練和人才培養、政治工作、作戰運用、裝備發展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具有指導性、針對性和前瞻性的裝甲兵建設理論,其基本觀點被寫入當時合成軍隊的戰鬥概則和戰鬥條令。

大將許光達——“中國裝甲兵之父”


關於裝甲兵的建設和作戰運用,他認為,應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建立和發展裝甲兵。他指出,機械化是陸軍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機械化是整個陸軍的任務,裝甲兵部隊是機械化的合成軍隊,在編制體制上應包括獨立坦克部隊和隊屬坦克部隊。合成軍隊指揮員要通曉裝甲兵的理論知識,才有可能完成任務。他認為,裝甲兵是陸軍的重要突擊力量。隨著陸軍機械化比重的增長,坦克兵和機械化步兵將成為陸軍的基本突擊力量。要有適當數量的戰略預備坦克部隊,以保證戰略方針的貫徹落實。他強調,技術是裝甲兵戰鬥力的基礎。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部隊。要建立一整套裝甲兵技術保障機構和管理制度。各級幹部要有管理、保養車輛的知識和技術,嚴格執行條令、教範和車場管理制度。乘員要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坦克。倡導鑽研和提高技術的精神,重視開展坦克技術能手和技術革新活動。技術保障要適應作戰的需要。要始終不渝地為克服技術工作中的官僚主義、紀律鬆懈的傾向和避免車輛事故而努力。裝甲兵的發展應貫徹以自力更生為主,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針。

許光達一向重視教育訓練的實效和質量,反覆強調:部隊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提高戰鬥力。部隊應以訓練為中心,在保持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部隊實際情況學習外軍先進經驗。訓練要遵循先技術後戰術,先基礎後應用的規律,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幹部質量的提高是訓練質量提高的決定性因素,幹部必須經過院校培養。提倡幹部任教制度,建立並堅持“先訓後補”的乘員訓練體制。平時的戰術訓練應以對陣地防禦之敵進攻為主,防禦課題則以預有準備的防禦為重點。要重視分隊戰術訓練先進經驗的普及推廣。坦克兵在戰鬥中,必須善於利用地形,及時發現和消滅敵人反坦克武器,克服防坦克障礙,積極支援步兵和殲滅敵坦克,並以此作為分隊訓練的基本標準。

許光達非常重視裝甲兵的政治工作,強調政治工作必須與技術工作相結合,使每個指戰員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並和現代化的技術相結合,是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政治幹部要積極學習軍事技術,變外行為內行。幹部要深入到車場、車間和各個訓練場地中去,保證軍訓計劃完成。裝甲兵連隊的政治幹部,應從有技術的班(車)、排級幹部中選拔。

身為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投入巨大精力研究裝甲兵的作戰運用問題。他指出,裝甲兵部隊是能充分發揮運動戰特性的最理想的部隊。在戰役、戰鬥中,既能單獨遂行任務,又能在合成軍隊編成內遂行任務。裝甲兵應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並主要使用在進攻戰鬥中。進攻中可用於第一梯隊實施突破,也可擔任第二梯隊、預備隊發展勝利,還可編組快速集群,廣泛實施包圍、迂迴和穿插,追殲退卻的敵人。防禦中,主要用於實施反衝擊、反突擊,殲滅敵空降兵和封閉突破口。步兵師編成內的坦克部隊,可以部分坦克加強第一梯隊直接支援步兵進攻,或作為火力點,增強防禦的穩定。在特殊地形上作戰要著眼於具體特點。

許光達的主要著作收入《許光達論裝甲兵建設》。他的軍事思想,對於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對於奪取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指導人民軍隊和國防建設,起了一定作用;對於主要由他領導的部隊的建設和發展及作戰的勝利,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部隊的建設和發展,起了重要指導作用。他的許多思想對當前人民軍隊建設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955年9月,年僅47歲的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當時最年輕的大將。得知授銜消息後,他主動給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寫了一份“降銜申請書”,說:“我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現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予我上將銜,另授予功勳卓著者以大將。”中央軍委依然授予他大將軍銜後,他再次堅持將自己的工資級別由四級降至五級。毛澤東說:許光達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

大將許光達——“中國裝甲兵之父”


因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許光達於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1977年中央軍委發佈文件為他平反昭雪。許光達曾在《毛澤東選集》的扉頁上,以剛勁的筆跡寫下一首詩:百戰沙場驅虎豹,萬苦艱辛膽未寒。只為人民謀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閒。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寫照。他的卓越貢獻將永遠載入人民解放軍的光輝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