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也是傳統節日,看看你當地代代相傳的習俗是不是這樣?

我國幅員遼闊,很多地方都過農曆六月六,傳說不一樣,習俗也不同。

端午節的時候我曾發過四個不同的傳說,有屈原,曹娥,白娘子,伍子胥!

六月六的傳說也有不少:

傳說之一 :

六月六也是傳統節日,看看你當地代代相傳的習俗是不是這樣?

在晉國時代人們就認定農曆六月六這一天是大禹的生日。唐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說:“練納有羊氏,臆胸拆而生禹於石紐。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燻修裸饗,歲以為常。”這個祭禹的儀式一直到宋朝還在舉行著,宮廷將這一天定為“天貺節”。蘇軾在《過漆州塗山》一詩中雲:“淮南人傳禹以六月六日生日,是日數萬人會於山上。”《宋史·真宗紀》中的記載就更形象了,說這一天,“京師斷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宮。”雖說宮廷斷屠宰,但民間卻可以大殺豬羊,烹而食之。 在民間,六月六也被稱為“祭神節”。

傳說之二:

六月六也是傳統節日,看看你當地代代相傳的習俗是不是這樣?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受災害,狐偃出京城放糧,女婿想趁狐偃過生日之時,殺死狐偃,為父親報仇。狐偃之女知道後,星夜趕回孃家報信,讓父親有個準備。狐偃放糧回城,聞之大驚,他深知自己做了壞事,悔恨不已。狐偃不僅不怪自己的女婿,還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後,每年農曆六月六日,狐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裡,閤家團聚。後來傳到民間,逐漸成了女子回孃家的節日,稱為“姑姑節”。

傳說之三:

六月六也是傳統節日,看看你當地代代相傳的習俗是不是這樣?

唐代高僧玄奘從西天(印度)取佛經回國,途中過海時,經文被海水浸溼,便於六月初六這天將經文取出曬乾。後此日變成吉利的日子,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翻經節。起初,皇宮於六月六這一天為皇帝曬龍袍。後來在民間,家家戶戶都於此日在大門前、院子裡曝曬衣服。漸漸地,此舉成俗。

此外,在揚州有個說法,說乾隆皇帝在揚州巡遊的路上遭遇大雨,淋溼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換,只好等雨過天晴,將溼衣曬乾再穿,而曬衣服這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這天有“曬龍袍”之說。

傳說之四:

六月六也是傳統節日,看看你當地代代相傳的習俗是不是這樣?

宋真宗趙恆是個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聲稱上天賜給他一部天書,要求百姓相信他的所說所做,並定六月六這天為天貺節(“天貺”為古漢語中常用詞彙,“上天恩賜”的意思),趙恆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天貺殿。

六月六的習俗

六月六也是傳統節日,看看你當地代代相傳的習俗是不是這樣?

看谷秀,蟲王節 老北京常說“六月六,看谷秀。”其實,北方大部分地區均流行這句諺語。著名評劇《花為媒》裡便有唱詞:“六月六,看谷秀……”按節氣,六月初六已近大暑,氣溫高、光照足、雨水多,秋莊稼長勢正旺,谷黍紛紛抽穗,老農通過觀察莊稼的長勢,以卜秋收的豐歉。該日人們祭拜“蟲王”,以防蟲災,保證豐產。河北武安山區農諺雲:“六月六,老漢騎驢看谷秀。”山區春谷種得早,六月初就長得齊腰高了,且出穗了,老農們騎上毛驢去看穀子秀穗,以卜豐歉。在雲南宣威地區,六月六人們殺豬羊,祭土地廟神,可使“土地不開口,老虎不吃人”。遼寧蓋州,六月六有八臘廟會,是驅蟲、祈雨的活動。北京善果寺有數羅漢活動,以占卜吉凶。在山東民間,人們農曆六月六祭東嶽大帝神,舉行東嶽廟會。

接姑姑,女兒節 在黃河流域及長江流域的一些地區,六月六被稱作是“接姑姑”的“女兒節”。每逢六月六這天,出嫁的女兒,沐浴更衣,然後領著孩子,攜同夫君,興高采烈地回到孃家小住幾日,和父母、姐妹兄弟團圓。孃家人也會拿出最好的食品熱情招待。後來,有些地區演變成了“瞧夏節”,此節和“接姑姑”相似,六月六這天,出嫁的姑娘要帶著油條回孃家看父母。還有一些邊遠山區,把六月六叫作“核桃節”,因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核桃在六月六前後就有“仁”了,吃起來很香甜。在河南豫西山區,六月六這天,女子回孃家時一定要帶些核桃,讓父母嚐嚐。

雖然女兒時常想回孃家,但是什麼時候能回,還需要看夫家能否離開,如農忙時節、節日期間,女兒要在婆家幹活、幫忙。而農曆六月是農閒時期,這就為女兒回孃家提供了條件。六月六,孩子也要跟隨母親去姥姥家,歸來時,孩子的前額上印有紅記,這是避邪求福的標記。河南婦女六月六回孃家時,要包餃子,敬祖先。另外,甘肅榆中,在農曆六月六廟會上,求育的婦女要跪在太白泉邊,從水中撈石,然後用紅布將石包好,祈求得子。今天看來,這屬於封建迷信活動。

狗生日,曬書節 早在唐朝,民間便流行“六月六,曬紅綠。”紅綠指的是各色衣裳、被帳,曬過不發黴不生蛀。甘肅合水縣俗傳:“六月六,曬絲綢。”據說,這天曬過的衣料被褥,人們穿上或蓋上,不會患瘡毒之類的疾病。《燕京歲時記》亦載:“京師於六月六抖晾衣服書籍,謂可不生蟲蠢。”皇宮裡要曬“鑾駕”、龍袍,皇史宬要曬檔案、書籍。項維貞《燕臺筆錄》也雲:“六月六日,本非節令,但內府皇史宬曝列聖實錄、列聖御製文集諸大函,則每歲故事焉。”這一天,佛寺、道觀也要舉行盛大的“晾經法會”,僧眾要禮佛、誦經,如天氣晴朗,僧眾們就把所有經典從藏經樓拿出來晾曬。書香門第也應景兒,曬書畫叫做“曬書節”;有錢人家“曬票子”,錢多了也怕發黴啊!富家曬衣服被褥皮貨,窮人也得曬一下箱底兒。藥店裡要曬生熟藥材;估衣鋪要曬估衣;皮貨鋪要曬皮貨;喜轎鋪要曬轎圍、桌圍、執事旗傘的繡片,以及轎伕的衣服鞋帽;邑廟城隍寢宮有“曬袍會”,開箱曬神衣,為神換新袍,一派繁忙!

更有趣的是,早年沒有用來防腐、防黴的物品,人們便根據主觀想象,認為六月六的井水可以防黴,凡是釀造醬醋的作坊,皆於六月六的五更初時,搶著到井臺汲水,將之儲存起來,說是用它做醬造醋不長醭,且質純味正,為上乘佳品。還有一些地區,每年六月六這天,人們以桐油塗木結構的門窗、柱樑,據說可以防水拒爛。

江南地區,經過了黃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特別容易上黴,六月六這天,人們一定要將其取出來曬一曬,可免黴爛。

此外,還有給貓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明清之際,六月六,皇家鑾儀衛在護城河有洗象之舉,上駟苑官校在積水潭浴馬。民間講究“洗狗頭”,在就近水泊中給貓狗洗澡,據說在六月六這天,洗過澡的家畜不生蝨子,坊間戲稱這天為貓狗生日。揚州有“六月六,洗澡白;貓洗澡,狗淘浴”之說。舊時,民間婦女在六月六這天都要大洗長髮,可保日後“不膩不垢”。

天貺節,多美食 因為有“六月六不蒸,揚場沒風”的俗語,所以家家要蒸饃饃、豆包兒,否則秋收時揚場沒風,顆粒不能及時進倉。最時興吃的是“裹卷”,“裹卷”又叫“頂門棍”,做起來不難,和好面,擀成餅兒,捲上用細鹽、花椒麵調和好的南瓜絲兒,用籠蒸。熟了,蘸上醋和蒜泥兒吃。

內蒙古中部屬高寒農業區,六月六這天,人們以嘗新來酬神。“六月六,曬綢布,西葫蘆豆角燴羊肉。”早上翻箱倒櫃,將紅紅綠綠的衣物曬滿院子。午餐的主食是蒸餅,類似“裹卷”,菜是嫩靈靈的西葫蘆和細長的豆角,配上新鮮的羊肉,那是難得的滋補美味;在山東威海,流傳“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的俗語,家家戶戶要吃大肉包子,祈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遼陽,六月六,人們隆重過“蟲王節”——到秀穗的谷地裡去焚香祭祀蟲王爺,供品是黃米黏餑餑。何為黏餑餑?黃米麵內加小豆餡,用菠蘿葉包裹成長扁形,很像餃子,當地稱“菠蘿葉餃子”。一般供三、六、九個黏餑餑,上香也是三、六、九炷,以應吉數。祈禱蟲王爺收回它的馬(即蝗蟲),田裡別起蟲災,以保收成。

滬諺雲:“六月六,曬得鴨蛋熟。”傳言這一天最熱,在太陽下曝曬,生鴨蛋能變成熟鴨蛋。人們時興包菜肉餛飩吃,可免蛀夏。善男信女於此日茹素,叫做“六月素”。六月六這天早上,在江蘇東臺縣,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並吃一種用麵粉摻和糖油製成的糕屑,俗語“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便是例證。揚州人時興在六月六這天中午包餃子吃,據說這天吃餃子不會蛀夏。

六月六,娛樂多 農曆六月六天貺節,還有不少娛樂活動,廣東地區有划龍舟活動;在山東地區,人們認為農曆六月六是荷花的生日,因此在節日期間,人們賞荷、採蓮,市場上則有大量的荷花玩具出售。婦女、兒童還喜歡用荷花的花汁染指甲。

在農曆六月六,少數民族也有不少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苗族“趕歌節”、瑤族“半年節”“曬衣節”、藏族“響浪節”、滿族“蟲王節”、布依族“六月六”、土族“花兒會”等等。

更有人情味的是,農曆六月六這一天還是普天下所有66歲老人共同的“生日”。凡是歲在66的老人,不論何月何日生,都要在六月初六這一天過生日。出了嫁的閨女也要在這一天回孃家給父母做壽,禮物是一大塊肥肉。故民間有“六十六,吃塊肉”的說法,亦含長命百歲之意。

不管各地習俗如何相異,可有一點是相通的,即六月六是個祥和的、清潔的節日。看谷秀穗,祈福豐收,是勤勞農夫的美好願望;曬黴防潮,洗浴潔身,表達了人們追求健康安寧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