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員工指恆豐銀行爆發“員工離職潮” 鉅額體外循環資金疑團待解

恆豐銀行前員工告訴《投資者網》,“公司管培生基本都走了,金融市場部門也走光了,其他部門也一樣,大批大批的走,因為沒有什麼業務”。早前,恆豐銀行幾位高管通過一些手法將超過430億元的資金體外循環,欲實現對公司的控股,造成的不良反應仍在延續。

上述業內人士向《投資者網》表示,這種操作手法不見得用SPV(指特殊目的的載體)的形式,結構化產品參與方很多,產品資料需要到銀行間市場或者其他交易市場報備,操作者面臨的風險很大。極有可能找過橋,銀行將資金過橋後自己在背後操作。這些資管計劃的管理人就是銀行的代持機構,總行或大的支行有這種權限,董事長作為銀行的老大當然可以這麼做,通常口頭協議,因為出事了不好取證。

此外,私募基金“政信1號溫州公路”的管理人實控人跑路,導致基金投資者自去年下半年即未收到託管行恆豐銀行發來的投資收益。

據瞭解,“政信1號溫州公路”的投資者將於3月4日前往上海恆豐銀行大樓開會,投資者認為恆豐銀行有義務召開大會。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投資者網》,拿ABS舉例,託管合同有規定,如果管理人不能實現管理責任,可以另行聘請新的管理人,或者直接宣告產品終止。

針對上述問題,《投資者網》向恆豐銀行發送調研函,對方回覆稱,因貴公司調研的問題涉及我行商業機密,不便對外透露。

託管危機

在名為“政信1號溫州公路”的投資者交流群中,聚集著超過80位私募基金的投資者。由於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融譜華資產實控人跑路,導致仍在正常運作中的私募基金到期也無法將投資收益打入投資者賬戶,因為投融譜華資產無法發動收益分配指令至託管行恆豐銀行。

一位投資者告訴《投資者網》,“我家人投資的這個項目,金額在百萬出頭。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就沒有收到投資收益款項。現在資金都在恆豐銀行賬戶,聽說沒有啥事情,但就是一直拖著不給錢。大家準備3月4日去一趟上海恆豐銀行,召開投資者大會”。

2月1日,“政信1號溫州公路”投資者在《大眾證券報》上刊登召集投資者大會公告,會議時間為3月4日上午10點,在上海開平路88號恆豐銀行大樓。“政信1號溫州公路”的項目助理向《投資者網》坦言,恆豐銀行有義務召開會議。

去年7月,“多多理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被杭州公安局上城分局

受案偵查,該公司實控人李振軍失聯。同時,李振軍也是投融譜華資產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由此導致“政信1號溫州公路”私募基金陷入癱瘓。

之後,該私募基金的融資方溫州國豐匯融控股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我司作為政信1號溫州公路私募投資基金產品的融資人,於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收到各位投資者的投資款,…,募集資金已全部投資到溫州市洞頭至鹿城公路龍灣永中至海城段二期(經開區段)政府道路工程項目的建設中,項目運作一切正常。本公司承諾依《政信1號溫州公路私募投資基金基金合同》如期兌付產品本息。”

但截至目前,投資者仍未收到投資收益款項。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投資者網》,拿ABS舉例,託管合同有規定,如果管理人不能實現管理責任,可以另行聘請新的管理人,或者直接宣告產品終止。銀行作為託管行,不能凍結資產,收益部分是中證登等劃,本金部分是管理人下達指令,由資金專戶劃到投資者賬戶。

與投融譜華資產類似,恆豐銀行去年也捲入了阜興系私募基金的託管業務泥沼中。多位律師向《投資者網》員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出現問題,銀行作為託管行,需要承擔的責任得看合同,在現有結構下,託管行的權利其實挺有限的。

資產之惑

一位恆豐銀行前員工告訴《投資者網》,“我已經從恆豐銀行離職了,我是總行管培生,管培生小夥伴基本都走了,金融市場部門也走光了,其他部門也一樣,大批大批的走,因為沒有什麼業務。看上去恆豐銀行的資產規模超過萬億元,但是沒有什麼業務的,這裡面很多門門道道”。

恆豐銀行是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前身是1987年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的煙臺住房儲蓄銀行,2003年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改製為恆豐銀行。

根據恆豐銀行的年報顯示,2007年前,公司的資產規模不足1000億元,當年資產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元,為1073.73億元;2012年,恆豐銀行的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為6179.50億元;再到2015年,恆豐銀行的資產規模突破1萬億元,為1.07萬元。從資產過千億到萬億,恆豐銀行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恆豐銀行的資產規模出現較為顯著的增長,是從2011年開始的。當年的資產規模從2010年的2741.18億元一躍至4372.89億元,資產規模增量為1631.71億元;2012-2016年的資產規模增量分別為1806.61、1542.26、763.79、2196.01、1403.63億元。其中,2014年資產規模增量顯著減少,但2015年的資產規模增量又成為恆豐銀行成立以來歷史之最。

2013年12月,蔡國華接任恆豐銀行董事長,原董事長姜喜運到齡退休。恆豐銀行在姜喜運手中進入快車道,在蔡國華的治理下,資產規模呈現快速增長的節奏。不過。資產規模猛增的背後,藏匿了不為人道的秘密。

2014年10月,姜喜運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2015年1月15日被開除黨籍;去年7月17-20日,山東省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姜喜運等貪汙、受賄、違規出具金融票證、故意銷燬會計憑證、會計賬薄一案。2017年11月,蔡國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

此前,《財新網》曾報道稱,恆豐銀行在蔡國華治下,幾位高管通過各種手法,將逾430億元的銀行受託資金體外循環,借道多個外部機構,包括對江蘇匯金和上海佐基的154億元增資、對控股君康人壽280億元的資金安排,這些銀行股東的融資均來自恆豐銀行安排的銀行資管計劃,並指定了代持機構,一旦成功,這幾位高管將絕對控股恆豐銀行。姜喜運和蔡國華兩屆領導班子通過貸款、理財產品、銀行資管計劃、恆豐銀行安排的同業資金進行以上的操作。

某大型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投資者網》,要實現上述操作,可以通過SPV進行投放,SPV可以是家空殼公司。

而上述業內人士向《投資者網》表示,“這種操作手法不見得用SPV的形式,結構化產品參與方很多,產品資料需要到銀行間市場或者其他交易市場報備,操作者面臨的風險很大。極有可能找過橋,銀行將資金過橋後自己在背後操作,理論上可以這樣的。銀行理財和同業業務中,銀行的資金來源還是存款,銀行可以自己發一些理財產品,管理人就是這家銀行,當然同業也類似。銀行可以設立一些自己的金融產品,可以投向其他資產,賺取收益。這裡面銀行可以做手腳,比如搞虛假合同等。”

“銀行存款、理財和同業期限短,股權投資期限長,存在期限不匹配問題。銀行只要做好日常流動性管理,將產品期限做長就好,當然也可以多個資管投一個公司。這些資管計劃的管理人就是銀行的代持機構,總行或大的支行有這種權限,董事長作為銀行的老大當然可以這麼做,通常口頭協議,因為出事了不好取證,設立資管計劃,然後把錢流進資管計劃就可以了,錢還是銀行的錢” ,上述業內人士補充稱。

此外,在貸款方面,2015年年報顯示,恆豐銀行前十大客戶貸款餘額為156.89億元,佔期末各項貸款餘額的4.53%,包括成都門裡望江置地有限公司,彼時,其控股方成都門裡投資有限公司是恆豐銀行的第九大股東。(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