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向何處去?這是人生的三大終極問題。

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這也是中華文化的三大終極問題。

人與物,事與情,我們都看不到了,我們所看到的,就是我們的老祖宗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兩筆寶貴的財富,一、是物質財富,這裡是世界的中心,有崑崙泰山,有黃河長江;二、是精神財富,那就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

一、中華文化有三個特點:

1)她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文化,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不管王冠落地、還是外族臨朝,文化依舊保存完好。

2)她是一個一脈相承、道統延續的文化,後輩在繼承前輩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3)她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能力,能接納和融合其他文化。佛教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中華文化的光輝照耀下,中華民族創造了令全世界歎為觀止的文明。在道的層次,儒釋道三星共照,在藝的層次,詩、文、書、畫、樂、舞、劇等百花競豔,在術的層次,造紙、指南針、印刷、火藥、冶煉、陶瓷、建築、服飾、烹飪、茶藝、武術、針灸、氣功等千帆競發。

在文明的頂峰漢唐盛世時期,中國經濟總量在最高時候曾佔當時世界的百分之八十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學術、數學等等都是世界第一,萬國來朝,四海賓服,文明所及,風行草偃,世界中心之國,名不虛傳,而當時的西方還處在漫長的黑暗的中世紀,在上帝的籠罩下一事無成。

【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二 、今天的中國

大漢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漢朝真正是我們中國人最驕傲的朝代。唐宋以後,中華文化受到元、清兩朝的殘酷摧殘,“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雖然這句話有些偏激,但精華凋落,停滯不前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1840年的鴉片戰爭,更是把天朝老大的自尊打到了谷底,區區一支五千人的英國兵,就把幾億人的中國打得落花流水。在亡國滅種的恐懼支配下,中國人搞洋務運動,搞戊戌變法,搞辛亥革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中華文化最終成為了出氣筒,成為了落後捱打的罪魁禍首,五四運動一聲吶喊,說打倒就打倒了。

於是,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的歷史就變成了西方文化在中國大行其道的歷史,就成為了中國人不斷地拋棄傳統、不斷地與西方接軌的歷史。經過170多年的努力,時至今天,中華民族站立起來了,原子彈、人造衛星也擁有了,而且也富裕了起來,中國已融入世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

隨著經濟上、精神上、教育上、文化上不斷地與西方靠攏,中國與西方的差別越來越小,都是西裝領帶,都開小車,都住洋房,都玩智能手機,都搭電梯,都過聖誕節,都吃麥當勞,都看好萊塢……。

但在擁有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們離傳統越來越遠,離內心的幸福也越來越遠,離身心的健康也越來越遠。

【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 傳統的孝道沒有了

傳統的孝道就基本沒有了,最嚴重的是,空巢老人比比皆是,據統計,目前全國空巢老人將近有一億,將來可能達到三億。因孤獨而絕望自殺、去世幾天才被發現空巢老人比比皆是,老了就進老人院,死了就送火葬場也成為了常識,傳統的喪禮、葬禮基本沒有了。

傳統文化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現在卻強調學業事業至上,愛情至上,自我享受至上,目前全國的大齡剩女有三千多萬,不孕不育有四千萬,還有丁克、獨身,同性戀、變性人、這不僅導致了父母輩對祖宗的愧疚,也剝奪了他們做爺爺奶奶的天倫之樂。

傳統文化強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現在卻認為我的身體我做主,有些年輕人,卻因為學業、事業、愛情、婚姻上的挫折,自殺或自殘。據統計,全國每年有約30萬人自殺,有近300萬人自殺未遂。

傳統文化強調“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清明節、初一十五、中元節都有祭拜祖宗的活動,讓人感受長流不斷、永垂不朽的人生意義,現在城鎮中的大多數青少年已經沒有這個觀念了。

【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四、 傳統的家道沒有了

傳統文化中,“婚姻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強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要經過周公六禮,現在卻強調愛情是人生的必須課,沒有體驗過轟轟烈烈的愛情,不是完整的人生,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於是就出現了早戀、失戀、只戀愛不結婚、婚前同居、試婚、閃婚閃離、丁克、等五千年文明中從來沒有的現象,每年的失戀至少有幾千萬,為了愛情自殺自殘也不計其數。

五 、傳統的師道沒有了

傳統文化中,“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擺在第一位,教師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甘於清貧,“謀道不謀富”,教學方式上注重“因材施教”。而現在呢,教育完全照搬西方,統一教材統一考試,完全是模具化生產,尊師重教沒有了。而受應試教育的驅使,教師的主要任務放在知識的灌輸上,放在第一位的傳道基本沒有了,很多老師竟然自身無道,剽竊論文、貪汙公款、傷害學生……

六 、傳統的仁道沒有了

傳統文化中,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和自然和諧相處,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對自然資源從來都是採取一種“厚積薄取”的態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七、 傳統的義道沒有了

傳統文化中,愛國的大義貫穿中華五千年,“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舉世皆濁我獨清”“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屈原的投江、孟子的取義、林則徐的硝煙,撐起了傳統愛國主義的精神大廈,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總有象楊家將、文天祥、史可法、林則徐、左宗棠這樣的民族英雄站出來扶危救難。

傳統文化中,夫妻之間講義,所謂夫義婦德,糠糟之妻不下堂,而女人不甘示弱,擇偶條件越來越苛刻,有車有房還要父母雙亡。男女婚姻,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種錢色交易。

八、傳統的廉恥沒有了

在傳統文化中,“志士不飲盜泉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而現在呢,貪官與奸商齊飛,有人做,有人贊,竟有所謂的學者專家出來辯護,說什麼水太清而無魚,汙泥濁水,肆虐神州。

九、傳統的詩教少了

在傳統文化中,詩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經就是五經之一,後有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對聯繼續發揚光大,成為中華文化皇冠上的明珠。詩不僅讓人精神高尚、情趣高雅,其更大的貢獻在教化,將中華文化的精氣神通過朗朗上口的詩篇傳播到子孫後代,樹立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精神長城。所以“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詩言志,無志者無詩,無義者也無詩。

【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十、傳統的書法少了

傳統文化中的書法藝術,具有道術一體、身心合一的特點,是對人的健康、情操、技藝、個性的修煉,最終達到德藝雙馨的境界,在平均壽命只有五十歲的古代,書法家的壽命可以達到八十歲。

而現在呢,電腦打字、聲音轉字消滅了書法,也消滅了個性,最重要的是廢掉了一個修煉身心、磨練性格的工具。現在的人將大部分時間花在手機屏幕前,玩遊戲、聊天、看電影,既耗電又傷眼睛和大腦,提筆忘字,身體發福,導致人類的體能、智能的整體退化。

十一 、傳統的中醫少了

傳統中醫講究“上醫治未病”,重養生,養生講究“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而現在呢?男女兩性顛倒,陰盛陽衰,有男偽娘,有女漢子,男女之間失去天然的性吸引,經濟條件改善後,大吃大喝,黑白顛倒,出門開小車,上樓乘電梯,導致了很多富貴病。

傳統中醫追求“仁心仁術”“懸壺濟世”,“醫者父母心”,無德無才者不能行醫,“三代出名醫“,經驗需要不斷積累。而隨著文言文的中斷,中醫就成了無本之木,導致以解剖死人起家的西醫大行其道。不要“望聞問切”,直接用機器看病;不要草藥,直接用藥廠的成藥,大夫只要看化驗結果就開處方,於是西醫的技術門檻大大降低,弄個專家教授也很容易,最可怕的是醫療成為龐大的產業,醫生、藥廠、器械廠成為利益共同體,病人成為了搖錢樹,看病難了,看病貴了,錢花了,人死了,這也是五千年文明中沒有的事。

當然還有傳統農業沒有了,傳統手工業沒有了,傳統武術沒有了,傳統戲劇沒有了,傳統舞蹈沒有了,傳統建築沒有了,傳統服飾沒有了,傳統音樂沒有了,等等。這麼多沒有了,尤其是作為國之四維的禮義廉恥沒有了,中華文化基本上也就沒了,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那可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啊!是我們的老祖宗用命和血換來的啊!沒有了這些,我們自然就不再是中國人,不再是中華民族!


我們來看看工業文明,工業文明的血液是電,離開電,城市就是死城,電怎麼來的呢?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轉換來的,目前地球上的煤炭還能支撐200年,石油40年,天然氣30年,而水利、風力發電只能提供目前8%的電能。那用核電是嗎?好是好,只是一旦洩漏,地球幾十萬年寸草不生。前蘇聯、日本、美國都有教訓的了。想想,這樣的工業文明能持續嗎?美國不厭其煩地在全世界打來打去,為了什麼啊,難道真的是為給全人類帶來民主、自由、人權的所謂的普世價值嗎?非也!為了能源,為了生存下去的資源而已!隨著資源的耗盡,人類最終會回到耕讀漁樵,回到中華文化。我們的老祖宗有解藥,那就是復興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十二、中華的起源

1)關於世界的起源

中華文化中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說法,其本源是無極或者道,現代科學的宇宙大爆炸已經證明了這點。


2)關於人類的起源

中華文化中有伏羲女媧因洪水滔天,無奈兄妹成婚而繁衍了中華民族的傳說,真偽難知。但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婚姻觀,夫妻是兄妹,長幼有序,相敬如賓,婚姻的目的不是性,不是愛情,為了繁衍後代。

3)文字

漢字是象形文字,視覺文字,形狀是方塊二維結構,適合眼睛的二維視野,好認,閱讀快。書寫漢字時象在砌房子,講究平正,這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陰陽、中庸、平天下、正心、大系統的思維。漢字可以組合成新的漢字,並且意義相關聯,信息量大。漢字靠眼睛認,這在十里不同音的中國,有共同的漢字,有利於文化傳播,有利於國家統一。


十三 、文化根源與發展

中華文化的根源是易經,在此基礎上發展為儒道兩家,後來融和了佛家,形成了三家和諧相處的文化格局。通過對“儒道佛”三個漢字的認識,我們就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著力點,儒(人需)家研究人生需要的東西,佛(人弗)家研究人生弗(不)能做的東西。道(首走)家則研究人生的正確道路。都是以人為中心,以天人和諧為中心,以人的精神世界為中心。中華文化一直信奉“哀莫大於心死,身死次之”“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故把人心的研究放在首位。儒家適合大多數入世之人,佛道則適合少數希望出世成佛成仙的人,一以貫之地指導中華民族走過了五千年文明。

【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十四 、社會理想

中華文化的理想社會是大同社會,天下為公。為實現這個理想,制定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步驟,並形成了教育體系,具體細化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個人修養步驟,學習的目的不是改造客觀世界,而是改造主觀世界,也就是正心,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立身、成家,走向社會,以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小我,去成就家國的大我,最終換來一個太平的天下。

這可以拿竹子做個比方,中華文化看到的是竹子的優良品質,如虛心、有節、凌雲志氣,以道法自然來修煉自己的品格,形成人和自然的和諧。而西方文化則研究她的生長規律、用途,以實現竹子的利用。

十五 、價值觀

中華文化有強烈的天人合一,家國一體的整體觀,個人只是整體的萬分之一的小部分,家庭是國家的一小部分,現在只是從前的延續,將繼承作為事物發展的基礎,追求一種穩定的結構,因此五千年來,文化穩定,家庭結構穩定,婚姻穩定。為了設計這種穩定的結構,出現了不少聖賢和通才,如孔子、孟子、老子、等等。由於這種文化結構的先天良種,其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就非常充足,如婚姻的設計,其目的是傳宗接代,這就保證了人口的持續繁衍,擺脫了對“愛情”這種情慾的低層次幼稚,如修身的設計,則主要偏重個人對慾望的控制,則保證了自然資源的最低消耗,保證了子孫後代的生存。

【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十六、未來的中國

目前神州大地開展的“中國夢”民族復興工程,已經勾勒出了未來中國的理想藍圖。那將是一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極大豐富的社會,將重現漢唐風采,雄立東方,照亮世界。

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前中華民族唯一正確的道路,也是人類的唯一出路。無論從生存,還是從發展角度來看,都是如此。從生存來看,全球的能源危機已經到來,只有中國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能解決,從發展來看,精神上的互害循環已經到來,只有中國古老的禮義廉恥能解決。

未來的中國,是民族復興的中國,是中華文化重放異彩的中國,是看山還是山的中國,中華兒女,都應該驕傲和自豪,努力與奮進!

【中華文化復興宣言】中華文化是誰?她從哪裡來?她向何處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