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助劉邦打江山,死後卻被誅全族,易中天:真的很冤

劉邦死後,呂后獨攬大權,不僅將呂氏一族的勢力安插在朝廷各個官位,而且還誅殺了很多看著“不順眼”的人。直到呂后去世,周勃、陳平等人帶兵誅殺了呂氏一族,皇權也再次回到劉氏手中。那麼曾不可一世的呂氏家族,為什麼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呢?史料中大多是“諸呂用事擅權,欲為亂”等說法,但歷史學家易中天卻給出評價:她真的很冤。

曾助劉邦打江山,死後卻被誅全族,易中天:真的很冤

曾助劉邦打江山,死後卻被誅全族,易中天:真的很冤

首先,“諸呂擅權”中的諸呂,其實主要指的就是呂雉。在劉邦去世之後,呂雉的確擅權了,但要看看當時是什麼情況,劉邦死前剛剛平定英布的叛亂,在此之前,西漢政權一直不穩,各地叛亂不斷。而在劉邦活著的時候,西漢朝中有三股力量,分別是劉邦派、異姓諸侯和功臣派。但在劉邦去世之後,朝局卻發生了一些微妙變化。

曾助劉邦打江山,死後卻被誅全族,易中天:真的很冤

曾助劉邦打江山,死後卻被誅全族,易中天:真的很冤

漢惠帝之後,西漢朝中只剩下兩股力量,分別是功臣派和呂后勢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呂后不擅權,那麼誰來擔當西漢帝國的發言人呢?所以呂后擅權是時局發展的結果,而且呂氏家族在劉邦創業的時候就立下不少功勞,所以在朝中頗有威信。除了這些外部原因,呂雉本人的政治能力也很強,在劉邦準備立太子的時候,群臣幾乎全部站在呂雉這邊,根本沒人支持戚夫人,所以呂雉出頭也不是毫無原因的。

曾助劉邦打江山,死後卻被誅全族,易中天:真的很冤

曾助劉邦打江山,死後卻被誅全族,易中天:真的很冤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呂雉封呂氏諸王是得到周勃和陳平兩人同意的。呂雉最初剛有這個想法時,就詢問過周勃、陳平、王陵的意見,但只有王陵一人表示反對。那麼周勃、陳平是怎麼想的?他們不都是劉邦看重的忠臣嗎?周勃、陳平認為,呂雉雖然封諸呂為王,但最終維護的依然是劉氏江山,而且兩人也十分明白,要想保證江山穩定,就一定要確保呂雉勢力的安全,所以在這一點上,反而顯得王陵見識短淺了。

曾助劉邦打江山,死後卻被誅全族,易中天:真的很冤

第三點,任何一個權臣在奪位之前一定都會進行嚴密的計劃和安排,而且還要統一行動,再來看看諸呂“作亂”的水平,還真是有些可笑。呂雉死前只安排了呂產、呂祿兩人分管南北軍,意在保護帝國根基,那麼這兩人是如何“作亂”的呢?

曾助劉邦打江山,死後卻被誅全族,易中天:真的很冤

在齊王劉襄舉起叛亂時,呂氏這邊派出的竟然是灌嬰,如果兩人真想作亂,至少也要派自己的人前去平叛,絕不會是劉氏忠臣灌嬰。結果,灌嬰和劉襄達成了聯盟,如果真是呂氏作亂,這也太沒組織性了吧!而且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呂氏應該火速整軍備馬才對,但呂產身為南軍的一把手,卻在外出進宮時不帶一兵一卒,最終在宮門被殺。

曾助劉邦打江山,死後卻被誅全族,易中天:真的很冤

易中天認為,呂氏一族真的很冤枉。首先,呂雉擅權是出於政治需要,而且也得到了重臣的認可,不僅沒有動搖帝國根基,反而立下了一些功勞;第二,呂氏擅權本就是一個類似於莫須有的概念;第三,在史冊中,只有呂氏“欲為亂”這幾個字,但卻並沒有任何證明作亂的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