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海口騎樓入口

多次到海南,都是往返直飛三亞,一直來不及將省會海口好好走走,這點和我家鄉福建類似,有多少人都是直飛廈門而遺忘了省會福州,更類似的是廈門和三亞都是一線旅遊城市,而省會福州和海口都是擁有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城市。

福州有三坊七巷,海口有騎樓老街。這是與北京國子監街、平遙縣南大街、哈爾濱中央大街、蘇州平江路、黃山屯溪老街、青島八大關、青州昭德古街、拉薩八廓街齊名的歷史文化名街,除了青州和海口,其他8條街我都逛過,有些還不止一次,既然到海南,不能留下遺憾。所以乘著2019元旦小假期,搞了個從海口回福州的航班,只為了和騎樓有個邂逅。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新華北路路牌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中山路路牌

海口騎樓街區的發展源於海上貿易與航運的發展,當時海口海運航線可到達東南亞的曼谷、吉隆坡、新加坡、西貢、海防以及香港、廈門、臺灣、廣州、北海等,因而活躍於東南亞與大陸沿海區域的商戶和勞工成為傳播南洋文化的載體,也將各地的建築風格和樣式帶到海口,形成了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歐亞混合的城市風貌。(看下面照片中的雕花,西式建築混搭中國傳統的吉祥物)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雕花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雕花2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雕花3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雕花4

南洋騎樓風格最早建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近代才流行於南歐及地中海一帶,並傳至東南亞。海口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兩側都是一幢幢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晚清時期,海口是當時全國對外開放的口岸之一,在南洋謀生的人開始回家鄉投資建設,1849年,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建成,整片騎樓街區就是從這裡延伸開來,形成了規模,之所以叫水巷口,表明當時水域遠遠比現在寬,能把船直接開進來。天后宮是我最為讚歎的,天后到了海口也住上了小洋樓,呵呵~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天后宮

中山路已經開闢成為步行街,這裡的南洋文化展示館據說能帶你詳細領略自建於南宋的距今有600多年曆史的四牌樓以及之後所有騎樓的歷史風貌,我為了避開人潮,在這寒冬的凌晨踏進靜謐的騎樓,只是為了探訪它悄無聲息的模樣,所以不能進入展示館,只能自己在外圍逡巡。從新華路一路走過來隨行隨拍,到博愛路中山路口發現了導覽圖,居然發現我已幾乎將這條街的著名騎樓都收攝進了手機。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中山路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騎樓客棧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中山路晨光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據說20個世紀30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梁安記”、“雲旭記”和“廣德堂”等,還有著名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大商號都在老街的騎樓裡,穿行在騎樓下,看著一個個騎樓的介紹,可以遙想當年“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的興盛景象。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博愛路的騎樓街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霸氣的中山路郵局

聽到不遠處鐘樓傳來的鐘聲,知道該離開了。感激再嘗一口海口的餛燉,再看一眼老街的石碑,再望一望花團錦簇中的鐘樓,說一聲adei,海口,下次再會!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海口餛燉

青鯁映像-騎樓老街

海口鐘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