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自然”是平庸者最貼心的安慰

一個人真的不能輕易地妥協或將就,一旦你決定妥協,很快就會潰不成軍,你所在乎的東西,會一樣樣失去。

你以為是妥協一次、將就一回,其實卻是妥協一世、將就一生……

“順其自然”是平庸者最貼心的安慰

鏘鏘三人行的一次節目,有位嘉賓說,做人應該順其自然。

竇文濤馬上反駁:

要是真按著家裡的路子走,就是三個兒子,一人一盆餃子,吃完了躺在沙發睡一下午,然後接著吃,吃完繼續睡。如果不爭取一把,我的生活就這個樣子。

這話應該是竇文濤的心窩話。

縱觀他的生涯,出生在一個石家莊老百姓家裡,沒後臺,長得不帥,才華勉強及格。

這條件,硬是闖入人才濟濟的媒體圈,本該凶多吉少,可是最終炙手可熱,竟成中國脫口秀鼻祖。

這番成就有時運因素,但是,聚焦個體,我認為最關鍵因素在於,他不接受命運的設置,不模仿他人的風格,不得過且過自己的產品。

從大陸跳到香港,從體制內跳到體制外,從傳統媒體轉到網絡媒體,我行我素、不模仿他人,堅持自我風格,死磕每個細節......

這些就是將他推到巔峰的主要原因。

我並非要拍竇文濤馬屁,而是這麼多年,有一點感悟頗深,凡能成事者,共性可歸納三點:

不認命,不隨眾、不將就。

“順其自然”是平庸者最貼心的安慰


01、不認命

曾有幾個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8只猴子鎖進一個籠子,籠子裡掛了些香蕉,香蕉只能看不能碰,因為科裝了機關,一碰涼水便傾盆而下。

猴子不知道,一隻剛剛觸碰,涼水便從天而降,8只猴子都受了懲罰。

後來,科學家拿出一隻猴子,送入一隻新猴子,新來者要去動香蕉,剛起身,便被其他7只猴子摁住,一頓胖揍,於是新來者也老實了。

科學家故技重施,分幾次拿出老猴子,放入新猴子,原來的戲碼一再上演,但凡有想動香蕉的,必挨重錘。

最終8只老猴子被換完,8只新猴都不知道那香蕉為什麼不能動,卻都老老實實遵守這個潛規則。

其實很多人都像這8只猴子,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為自己設立了一個看不見的禁區,不敢越過雷池半步,害怕那突如其來的懲罰。

某保健品集團董事長,曾和我說過他的創業史。

八幾年時,他醫藥學院畢業,分配到衛生所,工作穩定,卻心有不甘,總想整點大事。

他花錢買了一個醫治皮膚病的秘方,自己調劑了一下,發現還真有功效,於是決定來南方創業。

他一個同學,也被分到了這個衛生所,便想拉這同學入夥。

那同學的激情被迅速點燃,信誓旦旦,指天踏地,高呼要不枉此生。

但是,沒多久,同學便打了退堂鼓,因為諮詢了家長和身邊人,都說不靠譜,醫藥學校畢業,不就應該進衛生所嗎?捧個鐵飯碗,這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嗎?

幹嘛還要去走野路子,還是本本分分過日子吧。

那同學最終認可了這種被設置的人生。

無奈,那老哥隻身南下,創業打拼,最終企業上市。而那同學,最後只是在縣醫院當藥劑師。

我說這個故事,並非鄙視平凡,而是想說,有時一次突破性的選擇,就可以徹底改變人的一生。

就像那董事長所說,初期並沒比同齡人強多少,所有差距,就是在那一次選擇後拉開的。

而支撐他這種選擇的,就是不認命的個性,和義無反顧的叛逆,而這些特點在當時都是大家的反面教材。

貝多芬在創作命運交響曲時說,一定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其實就是在說,不要接受命運的常規設定,要完全主導自己的人生。

按照設定,馬雲本應是一名英語教師;

按照設定,任正非本應在南海石油退休;

按照設定,俞敏洪本應在大學一直教書;

但是,他們都沒有遵守這種設定,而是另闢蹊徑,開啟了一個新的平行宇宙。

你可能會說,他們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複製。

但是,以我個人的經驗,那些敢於打破既定格局的人,就算沒有叱吒風雲,一般也都混得不差。

比如,我......

也許這是老天對勇敢的一種獎勵,所以,作家馮驥才的一句話很合我胃口:

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隻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

“順其自然”是平庸者最貼心的安慰

02、不隨眾

硅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家彼得·蒂爾,在選擇投資對象時,會問一個問題:“在什麼重要問題上你與其他人的看法不同?”

彼得·蒂爾說,這個問題很難,因為我們都在一個環境中生存,大家的認識水平傾向一致,能有不同想法的人,非常難得,這些獨特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這也是他一直在找的人。

因為,芸芸之中,宏大分母上的分子,才允許發光。

曾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個名叫傑夫·金尼的作者,版稅收入達到1950萬美元,位列福布斯作家排行榜第二,超過了《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

這人沒聽說過,於是上網一查,原來是《小屁孩日記》的作者,可他的作品,我真不覺得好看。

可為什麼能如此熱銷?就是獨特性使然。

我兒子是此書擁躉,我問他為什麼喜歡,他說和其他漫畫書不一樣,就像是一個調皮的小孩子寫的,搞笑的不得了。

是的,他的畫風簡陋,語言幼稚,排版簡單,圖片甚至只有黑白,與那些精良的漫畫相差甚遠。

可就是這種與眾不同,才讓它擁有非凡的生命力。

48歲的蘇格蘭人蘇珊·波伊爾,2009年參加了選秀節目《英國達人秀》,一炮走紅。

她被眾人親切地稱為蘇珊大媽。

她的視頻在全世界的網絡上競相傳播,幾個月後,專輯也拿到全球銷量冠軍。

大家為什麼喜歡她,難道僅僅因為她歌聲美妙?

擁有如此嗓音的人應該也不在少數吧?

但是這種天籟之音,再配上一張胖萌的大媽臉,就擁有了一種獨特的魅力,無論你如何模仿,都難以塑造。

要知道,這個世界雖然變得越來越多元,人們對獨特的東西卻偏愛有佳。

所以千萬不要盲目的隨大流,不要抹殺自己的特質,好好打造培養,好成為你的核心價值。

正如叔本華所說:

唯有對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獨特的價值有堅定、不可動搖之確信的人才被稱為驕傲。

“順其自然”是平庸者最貼心的安慰

03、不將就

一次某財經記者去OPPO手機公司,採訪研發總監張璇,讓他用一句話評價董事長陳明永。

張璇說:“陳總是一個不將就的人。”為了證明這一點,還講了一個故事 。

一次,張璇向陳明永彙報,新機型的成本可能超標,要不要降低配置。

陳明永很生氣說,錢不是你關心的問題,你先說能不能做的出彩,不出彩就別將就。

陳明永這種“不將就”,在業界也出了名,以前OPPO產品需要第三方代工。

但是,那些工廠都經不起陳明永的折騰,每款產品都放在聚焦燈下,改來改去,最終沒人願意再接OPPO的活。

陳明永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自己建廠,想怎麼改就怎麼改,改到滿意為止。

所以,為什麼OPPO能在如此激勵的市場還佔有一席之地?想必和陳明永的死磕精神有很大關係。

說起死磕,不得不提另一個人,羅振宇。

他的口頭禪是:“死磕自己,愉悅大家”。

最早,在羅輯思維公眾號後臺,用戶經常問:

“如何每天不多不少、精準地完成 60秒語音?”

羅振宇給出的回答是:“雞鳴即起,說若干遍,一直說到一個磕巴不打正好 60秒。”

所以,他自嘲,每天早上風雨無阻的60秒語音,本質就是自虐求圍觀。

但是,你應該也發現,無論是跨年演講,還是脫口秀視頻,羅振宇都收放自如,準確流暢,這就是死磕的結果。

得到CEO脫不花,在加入羅胖團隊之前,曾觀摩過節目錄制過程,感嘆“背後全是冷汗”。

因為三分鐘的出鏡最高竟錄了68遍,有一期幾十分鐘的節目,最長錄製了8小時......

所以,成功是有底層邏輯的,“不將就”是其中一條。

物理上有個“質量守衡定律”,我覺得可以移植到事業範疇,你曾經投入的精力,你曾經拒絕的將就,都會化作一個個砝碼,壓在那個看不見的天平上,最終將你高高托起。

因為“不將就”是一種難得的品行,那不僅僅是一種工作作風,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引領你把旗幟插遍各個制高點。

微信之父張小龍,不僅創造了QQmail,催生了微信,高爾夫球還能拿個世界冠軍。

據說,他每天練習400個球,每個球打的很慢,死磕動作的每個細節。

想必這就是張小龍的核心能力:不將就一切平庸,凡事只要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所以,作家柒柒說過一句話,很有道理:

“一個人真的不能輕易地妥協或將就,一旦你決定妥協,很快就會潰不成軍,你所在乎的東西,會一樣樣失去。

你以為是妥協一次、將就一回,其實卻是妥協一世、將就一生。”

“順其自然”是平庸者最貼心的安慰

04、結 尾

不認命,不要放棄人生選擇權;

不隨眾,不要泯滅自我個性;

不將就,不要與平庸妥協。

三句話沒什麼高深,但卻是指向卓越的三個路標。

而且,當它們濃縮在一起,就是對“順其自然”最有力的回擊。

我不否定“順其自然”的豁達之意,但那應該是百轉千回,人生謝幕時的告別詞,而不該是風華正茂,登臺亮相的開場白。

所以,當你年紀輕輕,別沒事總安慰自己順其自然。

鉛華未洗,面前百條大道,人生無限可能,最怕你根本不去選擇,便開始玩情懷,坐看雲起,去留無意,那其實就是自甘平庸的託詞。

當你老了,吞冰齒雪,風霜嚐盡,才發現無力迴天。

此時再蜷坐爐邊,就上一口清茶,感慨一句“順其自然”,這才叫豁達無悔。

不記得在哪兒看到的一句話:

人生百十年,最易的是順從,最難的是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