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臣魏徵的不凡人生

一說到諫臣,很容易聯想到影視劇作品中或是一些文學作品中塑造的文官影響,直言不諱,每天上了朝就是勸誡皇上,什麼都要管,動不動就是請皇上三思,臣願以死明志之類的。這類大臣的存在似乎總是能給皇上帶來很多的煩惱,但是又不能沒有這樣的官員存在。在我們看來,這類官員每天的工作,似乎就是絞盡腦汁想皇上的各種問題,連皇上的後院也要管一管。但是,在歷史中好的諫臣對一個國家是十分重要的,他能夠在恰當的時機提出正確的建議,利於皇上保持頭腦的清醒,做出正確的裁決。歷史上最有名望的諫臣當屬魏徵了,身為唐太宗在位時期的宰相,與唐太宗一同創下貞觀盛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魏徵的經歷也是,頗為豐富,他為李世民所用的過程是很曲折的。

諫臣魏徵的不凡人生

魏徵是標準的寒門學子,他出生於曲陽,就是現在的河北晉縣,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雖然他的家境不好,但是魏徵是個十分愛讀書的人,從不去考慮打拼些家業什麼的,隋朝末期比較混亂,他便跑去當了道士,雖後期不再做道士,但是魏徵是秉承道家的思想入的仕途,在他的許多行為中都能感受到道家的思想。魏徵最早的時侯是為武陽的郡丞效力的,主要負責文書類的工作,當時郡丞響應李密的號召,前去投奔,送給李密的摺子均是由魏徵撰寫的,李密覺得這些奏章寫的都十分的好,覺得是個人材值得拉攏,便向郡丞打聽這是何人所做,知道魏徵後便迫不及待的收之己用。然魏徵到他手下後獻給他的十條意見他卻沒有采納。後來李密被王世充擊敗了,魏徵便跟隨李密從了李唐,再後來魏徵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但是李建成並沒有李世民有作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聽說了魏徵這個人變把他招到面前詢問他之前為何一直勸告李建成把他掉到偏僻之處,魏徵據實以回,李世民欣賞魏徵的直爽,便把給了他一個職位,並開始逐漸重用魏徵。

諫臣魏徵的不凡人生

唐代的宰相是一群人,每個部門的頭都是宰相,魏徵在唐太宗時期擔任的便是門下省的頭頭,魏徵除了敢於進諫還是一個十分有政治頭腦的人。貞觀年間,曾有臣子提出擴大士兵數量,為戰爭做好人員準備的建議。但是成年男子人數有限,便有人提出降低招兵年齡一次來滿足人數的建議,然而魏徵卻並不同意這一意見,他提出了自己的兩點看法,第一條便是軍隊的存在便是為了打仗,戰鬥力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光是一味的增加人數並沒有什麼實質的用處,要知道當年陛下打仗的時候便經常以少勝多,所以練兵才是提高戰鬥力的有效途徑。第二點則說竭澤而漁以後就沒有魚了,把所有的勞動力都用了,要是以後出現了緊急的情況,比如外族入侵之類的,這時候若要擴大兵員,不就沒人可用了。所以魏徵的治國思想是居安思危,要時刻保持緊張感,為未來不可預料之事做出適當的防備,這種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在當時就能出現,可見魏徵是有長遠的眼光的,他能夠說服皇帝,勸誡皇帝,讓皇帝聽的進去,主要就是因為魏徵的思想是利於國家發展的,所以唐太宗才願意採納聽取魏徵的勸誡。

諫臣魏徵的不凡人生

還有一件事,可以看出魏徵對皇上的勸誡,在貞觀八年的氣時侯,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皇后給皇上選了一個女子,是隋朝的一個名叫鄭仁基的官員的女兒,這個女子很有名又漂亮又有氣質,皇上便打算納這個姑娘為妃。但是再一次會議上,魏徵給皇上提供了一個消息,這個姑娘已經和別人訂婚了,但是唐玄宗派人去查證了,訂婚的雙方卻不承認。魏徵便直言,是因為害怕他們報復,唐太宗一聽沒有生氣,反而覺得這是自己的問題,還專門發了一個停婚召。去攪和了皇上的大婚,是無理取鬧嗎其實並不是,皇上認真對待,可見他和魏徵擁有同樣的政治思想。

諫臣魏徵的不凡人生

魏徵對於金錢的態度也很讓人尊重,要知道魏徵很早就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俸祿應該不少,而且唐太宗對魏徵十分欣賞,每每魏徵進諫的諫言讓他有所收穫,他都會毫不吝嗇的賞給魏徵十分貴重的物品。有一次魏徵的進諫讓唐太宗大悅,他便賞了魏徵一個純金打造的大缸,可以想象魏徵絕對是不窮的。但是魏徵的生活卻很清廉,甚至連家廟都沒有修,為此還被告到了唐太宗面前,唐太宗提起後,魏徵滿口答應,卻不見動靜,最後還是唐太宗在魏徵病重的時候,停下了宮中一所宮殿的修建,而去給魏徵修建了家廟,方便魏徵離世後開展紀念活動。魏徵收入挺多卻為何還是如此清廉的,主要是因為魏徵把錢都拿去接濟親戚了,他覺得讓窮人的生活過的好一點,遠比修建家廟這種形式的事有意義的多。魏徵的夫人也十分的節儉,不講究,在魏徵逝去後,唐太宗想大辦一場然而卻被魏徵的夫人拒絕了,只是辦了一場簡單的葬禮。

諫臣魏徵的不凡人生

魏徵此人一生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唯獨表現出來的一個愛好便是吃一種芹菜為原料做的小菜,是芹菜發酵後製得的,名叫醋芹,足以見他的清廉。要知道在貞觀時期很多大臣都是像魏徵這般的,畢竟這個時期國家才剛剛安定下來,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很低,這個時代的君也好,臣也好都是切實想為國家的發展做些事情的,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好一些,所以貞觀時期的治國制度才能一直被後世所推崇學習。

諫臣魏徵的不凡人生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一共持續了約23年左右,其中魏徵與唐太宗君臣相處了17載,足以看出君臣之間的深厚感情。在魏徵逝去以後,唐太宗十分的悲傷,還親自為魏徵寫了墓碑,以後每每回想起魏徵都感慨不以,覺得失去了魏徵,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不得不說,李世民真是一代明君,若沒有他魏徵也很難將自己的才幹發揮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