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壽司之神》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在中國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而日本的所謂“匠人精神”其實也還是從中國衍生出去的。從形式上來講,匠人精神需要一種世襲的傳遞,就好像日本人說一個瓦匠要做幾代人,一個麵點師傅、一個廚師也經過幾代傳承一樣,

這裡面的關鍵詞就是“傳承”。

那好了,我們說回《壽司之神》。在看小野二郎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我產生出一股莫名的感動。我在感動什麼呢?

第一種感動,是做人的堅守。人在這世界上顯得如此無力和渺小,我們能做的事情如此之少,知道的事也少,但是即便是做壽司這樣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如果都有人能夠讓它神乎其技,這就是我們希望活著的那種狀態了!

如何理解《壽司之神》的匠人精神?

很多人跟我講,看《壽司之神》之前會期望看到一種驚為天人的神蹟,但是他們最後都失望了。因為,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平凡人,尤其是我看到小野二郎的大兒子在走道上用炭火在烤紫菜的時候,我突然間覺得所謂的神乎其技無外乎就是:發自內心地堅守一門基本技藝,如此而已。

另一種對匠人精神的理解就是要有足夠的傳承。在看《壽司之神》的影片裡面我還發現了幾個很多人都會遺漏的細節:小野的兩個兒子,無論他們以什麼樣的姿態來繼承,哪怕跟著父親去做,或者他離開,父親那早已形成的個人風格,還有父親傳遞出的勇氣和智慧,他們無一例外都繼承了。對於我們來講,最難能可貴的也許就是這種傳承。或許因為歷史變革之類的原因,在今天的中國,我們很難看到足夠年份的老字號,也因此很難看到足夠年份的家族經驗技術傳承。

如何理解《壽司之神》的匠人精神?

好在中國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師承”,這種師承是中國僅有的一種令匠人精神薪火相傳的渠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就是心傳言授,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經驗跟最有價值的情感,是無法用文字精準描述的。它是在無數個燈光汗水淚水之下,一代人跟下一代人之間的言傳身教這樣一種狀態。我覺得只有在一種博大精深的記憶裡面才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傳承體系,所以每一次看到這種經年累月的技術傳承,我都感到無比激動。

說回小野二郎吧!很多人覺得他不外乎是一個做飯糰子的人,為什麼會如此讓我們感懷匠人精神呢?這不僅僅是因為小野二郎的日本料理店曾數次為日本摘得了米其林三星的榮譽稱號,更難能可貴的是,它讓日本這一個只膺服於強者的社會對小野這種近乎頑固跟孤僻的價值觀頂禮膜拜。這是何其令人敬畏跟恐懼的社會風氣啊!

其實日本飲食讓人震動的又何止一個“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呢?比如說“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以及種種的餘生只深愛著某種技術的工匠之神,那些林林總總的稱號,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民族的專注以及這種專注所必然帶來的強大。

在中國,我也見過各種各樣的傳承,比如說今天,我們中國認為頭號名廚的北京大董,對他的師傅王義軍老先生那種頂禮膜拜,束手束腳恭恭敬敬的態度,讓我們想到了中國自古以來“為師者終身為父”的這種教誨。在其他的領域裡,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中國的這種不那麼冠冕堂皇、也不那麼大張旗鼓,但是默默的存在於我們彼此交往中的一種師道尊嚴,這是一種來自對價值的尊重與守望。在師道及其傳承被比較完整地延續下來的港臺地區,我接觸了一些著名的美食家和名廚。他們誰跟誰學過什麼技藝,誰跟誰某一時間入過誰的門下,如此清晰的在規範自己的出處。這並非是要標榜什麼,而是他們清楚知道自己人生的所有成就,皆發乎內心也發乎最初的那一刻選擇,這一刻是他們的師傅給了他們這一生所有成就的啟蒙。

人生貴乎學習,學習貴乎遇到良師,在人的一生中,良師益友是可遇不可求的恩典。所謂匠人不外乎有良師有益友,然後保持著一顆不平凡、能堅守的心靈,這一切成就,便是這人世間生而為人最偉大的光輝印記。

如何理解《壽司之神》的匠人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