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人雷偉亮43年收藏8萬多件“老物件”

江門人雷偉亮43年收藏8萬多件“老物件”

學校變身博物館(記者 黃殿晶攝)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1月11日訊(記者黃殿晶)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一座不起眼的校園內,隱藏著一個歷史民俗民間文化博物館。從古代的官服、針織刺繡,到陶瓷玉器、木雕、竹器、鐵器、銅器等眾多門類的老物件,佔滿了學校三層樓十多間教室、天台和校園露天場地。據收藏者雷偉亮先生介紹,這些老物件多達八萬多件,是其43年的收藏成果。

江門人雷偉亮43年收藏8萬多件“老物件”

雷偉亮介紹收藏品(記者 黃殿晶攝)

走進雷偉亮的這間由停辦的學校變身的“嶺南古民俗文化傳承館”,當年的教室裡,貫通的走廊內及樓頂天台上,鍋、碗、瓢、盆、油燈,嶺南習武之人用的槍、棍、刀、劍、矛、鉞、戟、叉、茶壺花瓶、犁耙耕耖、籮筐籃簍……滿眼的來自市井的老物件,像一個個活化石,帶著人們穿越歷史。據雷偉亮介紹,這裡有遠至唐、宋、明,近到清、民國等時期嶺南地區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物品。有反映農耕文化的蓑衣、鋤頭、水壺;有讀書人的文房四寶;也有反映僑鄉文化的金山箱、留聲機等等……

江門人雷偉亮43年收藏8萬多件“老物件”

部分收藏品 (記者 黃殿晶 攝)

今年59歲的雷偉亮告訴記者,自己是從16歲開始搞收藏,剛開始是因生活所迫,主要將從民間收藏的物品,賣給來自廣州、香港等地的收藏者。時間久了,隨著對嶺南歷史文化的深入接觸和了解,他自己開始痴迷收藏,日積月累,老物件越來越多,他希望能建一個代表嶺南文化的傳承館。2014年3月,他以頭三年每年5萬元,隨後每三年上調10%的價格,租下棠下鎮停辦了的三和學校存放收藏品。近幾年,他一邊繼續收藏,一邊把收藏來的各類物品,分類進行整理、收藏和展示,目標是打造出一間嶺南特色的古民俗文化傳承館,讓更多人能認識、瞭解、研究和傳承中國的嶺南歷史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