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欠了債,今生來償還

前世欠了債,今生來償還

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舍衛國有一位老翁,早年喪妻,與獨生子相依為命,共同生活,家中貧困,沒有財寶。

父子兩人感到世事無常,想要出家,於是來到佛前,請求出家。佛很憐憫他們,准許他們父子一起出家。

於是父子兩人一起剃度,父親成為比丘,兒子年紀尚小,就成了小沙彌,總是跟隨父親前往村中乞食,傍晚才回到居住地。

前世欠了債,今生來償還

那時,有一個村莊最偏遠,如果要到那個村莊乞食,將近黃昏時才能趕回來。

父親年紀老邁,走路遲緩,兒子害怕那些毒蟲惡獸,急忙扶著父親,推著父親上路,一不小心沒有抓緊,卻把父親推倒在地,導致父親當場死亡。

父親死後,沙彌獨自一人回到佛的住地。

這時比丘們就質問沙彌:“你早上與師父一起前往村中乞食,你師父如今在什麼地方?”

沙彌回答:“我與師父到那個偏遠村莊去乞食,黃昏時才回來,師父走得很慢,我當時很害怕,因此急忙推著他走,結果推得太急,竟把師父推倒在地,師父當場死在路上。”

比丘們就斥責沙彌:“你這個大惡人,殺死父親,殺死師父!”隨即把這事稟告佛。

佛告訴眾比丘:“小沙彌師父雖已死,但沙彌並沒有噁心。”

前世欠了債,今生來償還

佛親自問沙彌:“你想殺師父嗎?”

沙彌回答:“我實際上只是推他,並無噁心要殺父親。”

佛認可沙彌這番話,並且說道:“如是,沙彌!我知道你沒有噁心。過去世時,你們也是這樣,雖然沒有惡意,卻造成了殺害事實。”

比丘們聽佛這一說,一起問佛:“世尊,不知道過去世這對父子有什麼因緣而殺害對方?”

佛告訴眾比丘:“各位比丘,好好聽著,我為你們宣說他們過去世的因緣。"

前世欠了債,今生來償還

“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父子兩人共同住一處。當時父親病情沉重,正在床上躺著休息,許多蒼蠅頻頻飛來打擾病人,害得父親難以入眠。父親就讓兒子趕走蒼蠅,希望可以安穩睡覺,解除疲勞。

“兒子非常孝順,急忙過來驅趕,但蚊蠅趕走後又飛回來,一直無有休止。兒子於是心生嗔怒,隨即拿來大棒,伺機擊殺飛蠅。這時一群蒼蠅恰好落在父親額頭,兒子性急,揮棒打去,結果打在父親頭上,害得父親一命歸西。在那一世,兒子同樣沒有惡意,卻無意中害死父親。

“比丘,你們應當知道:那一世病重的父親,就是現在世的沙彌;那一世用棒子打父親額頭的兒子,就是現在世死去的比丘。由於那時兒子並無噁心,無意之中用棒打死父親,正因為他沒有惡意,所以今天受到報應,也並不是故意殺害。”

後來,這位沙彌漸漸修學佛法,勤奮不懈,終於證得羅漢果位。

前世欠了債,今生來償還

前世欠了債,今生來償還

佛經原文

《賢愚經》兒誤殺父緣品第六十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老公。早失其婦。獨與兒居。困無財寶。覺世非常。念欲出家。即往佛所。求索入道。時佛憐愍。即聽出家。於時其父。便作比丘。時兒年小。即為沙彌。恆共其父。入村乞食。暮還所止。

時有一村。最為邊遠。至彼乞食。逼暮當還。其父年老。行步遲緩。其兒恐懼。畏諸毒獸。急扶其父。排之進路。執之不固。推父倒地。應時其父。當手而死。父死之後。獨至佛所。

時諸比丘。問沙彌言。汝朝與師。至村乞食。今為所在。沙彌答言。我向與師。至彼乞食。日暮還時。師行小遲。我恐怖。故急推之。推之手急。撲師著地。我師於時。即死道中。時諸比丘。呵責沙彌。汝大惡人。殺父殺師。即以白佛。

佛告之曰。此師雖死。不以惡意。即問沙彌。汝殺師不。沙彌答言。我實排之。不以惡意而殺父也。佛可其語。如是沙彌。我知汝心無有惡意。過去世時。亦復如是。無有惡意。而相殺害。

時諸比丘。聞佛語已。即共白佛。不審世尊。過去世時。斯人父子。有何因緣。而便相殺。佛言諦聽。吾當說之。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時。父 子二人。共住一處。時父病極。於時睡臥。多有虻蠅。數來惱觸。

父即令兒遮逐其蠅。望得安眠以解疲勞。時兒急遮。蠅遂數來。數來不止。兒便嗔恚。即持大杖。伺蠅當殺。時諸虻蠅。競來父額。以杖打之。即殺其父。

當於爾時。亦非惡意。比丘當知。爾時父者。此沙彌是。時兒以杖打父額者。今彼死比丘是。由於爾時無有噁心。以杖打父殺之。不以惡意。今還相報。亦非故殺。於時沙彌。漸漸修學。勤加不懈。遂得羅漢。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心悉信解。歡喜奉行。

種植福田:清雲寺為安置即將迎請的千尊佛菩薩小像。現發起大殿左側500副千佛佛龕合捐福田,以莊嚴道場。誠摯懇請眾緣發大願、生布施心,與諸佛菩薩結無量善緣。合捐200元/座,圓滿之日將會為認捐的功德主舉行祈福法會,以此迴向建寺造像殊勝功德。

發心認捐可聯繫如素居士:hbbmm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