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迎接挑戰 務實進取

兩會觀察 李成剛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所涉及到的2019年“改革清單”“減負清單”“民生清單”直指一個目標:通過深化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增進民生福祉。解讀2萬餘字的政府工作報告,其審慎務實,令人印象深刻、振奮信心。

2018年,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貨物進出口總量突破30億萬元,新增就業1361萬人;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作用進一步增強,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動能、新經濟、新模式開始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全方位擴大,三大攻堅戰持續推進;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與經濟增速保持基本同步。

這些數據和成就表明,中國政府在2018年一年裡的工作卓有成效,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秀的“成績單”。特別是自2018年4、5月之後,國際經貿環境發生較大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金融市場大幅震盪,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對企業生產經營和市場預期均造成了不利影響。與此同時,國內經濟新的下行壓力增大,新舊矛盾交織使得消費與投資都出現了雙放緩態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經濟運行仍能實現穩中有進,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基於對外部輸入性風險上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阻礙實體經濟發展的困難仍然較多、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依然不少等現實問題的清醒和深刻認識,政府工作報告分別從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堅持創新引領;釋放內需潛力;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加強汙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場機制;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十個方面對2019年的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並就著力深化改革、簡政放權、減稅降費、優化市場環境、鼓勵創新引領、發展民生福祉等領域提出了明確的任務“清單”。

這些指向明確的政策措施,表明中國政府正在盡一切可能、發揮全部力量以激發市場活力、增強民眾信心,真正發揮中國龐大的發展潛力,在國際國內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中,披荊斬棘、砥礪奮進。

儘管有觀點稱,2018年有可能是過去十多年來最困難的一年,但也有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但將目光放至更加長遠的歷史時間段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的前30年,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完成了“大”和“富”的體量增長。進入21世紀10年之後,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正在完成質量的轉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下,進行歷史階段的又一次轉型。因此,僅將2019年作為一個發展時間的片段來看,任何困難都只是一時之阻礙。在這個時間片段裡,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奉獻優異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