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戒”買來三個月,還沒到結婚就發黃了,咋回事呢?

最近,小歷看到一則令人費解的曝光新聞:“8月份,紹興的王女士在某珠寶商店買來一款價值16800元的鑽戒,打算在11月份結婚時佩戴的。但在結婚前拿出戒指一看發現“鑽戒竟然褪色發黃了”?

“鑽戒”買來沒多久,還沒結婚就發黃了,這對於要結婚的王女士來說是很不吉利的,王女士感到十分的生氣。

鑽戒”買來三個月,還沒到結婚就發黃了,咋回事呢?

王女士向記者反映說:“拿來時候我看過,戒指是完好無損的,然後我11月25日結婚,結婚前兩天晚上,我拿出來看了一下,我發現那個戒指就褪色了,之前就是銀色的,中間也沒佩戴,就變成那種彩金一樣的,黃黃的一塊一塊的。”

鑽戒”買來三個月,還沒到結婚就發黃了,咋回事呢?

隨即記者到王女士購買的珠寶店進行採訪,該珠寶店的工作人員表示“此現象為正常現象,發黃很正常”。在戒指的證書上明確寫著,備註:印記Au750。這表示其中含有百分之七十五的黃金,確實容易出現發黃的情況,但經常保養時可以避免的,上次王女士來反映問題,我們已經把戒指拿去拋光,現在戒環已經不發黃了。

鑽戒”買來三個月,還沒到結婚就發黃了,咋回事呢?

鑽戒”買來三個月,還沒到結婚就發黃了,咋回事呢?

隨後這位珠寶店的工作人員拿出了自己的戒指,表示跟王女士買的戒指,戒環的材質相同,也是有一點泛黃,你只要保養一下就好了。可王女士發現自己的戒指在拋光之後發白,而這名工作人員的戒指卻沒有,王女士很質疑戒指存在質量問題。但工作人員表示戒指是正品,如果有疑問可以找到第三鑑定機構方進行鑑定,如果真的有質量問題是可以到店辦理退貨的。

鑽戒”買來三個月,還沒到結婚就發黃了,咋回事呢?

王女士還是覺得不放心,不明白為什麼剛買不久的戒指就發黃了,在拋光保養之後卻還發白了...她信不過該珠寶店裡的工作人員,決定和記者到其它珠寶店瞭解一下情況。

但最後其他珠寶店的工作人員也告訴她,戒指確實是正品,不存在質量問題,可能是商家的拋光技術不行,只要戒指定期保養就可避免發黃情況,無需太過擔心。

雖然其他珠寶店也告知戒指是正品,但未打消王女士對戒指質量問題的質疑。王女士表示,她先把戒指拿去其它地方拋光,如果還是不行,她就會鑑定機構進行鑑定的。

鑽戒”買來三個月,還沒到結婚就發黃了,咋回事呢?

據新聞報道,該戒指本身的材質是Au750,也就是我們常說的18k金,這18k金在材質上來講,性質是比較穩定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枚從未佩戴過的戒指在購買3個月之後就換了“嘴臉”?到底是商家的拋光技術不好呢,還是戒指存在質量問題呢?

據網友推測有以下原因:

1.王女士存放戒指的方式有誤,未能將戒指存放於戒指盒中或者直接存放在潮溼環境中;

2.戒指本身的材質有問題。雖然證書上標明為Au750,但是出具證書的機構本身是否有權威性,還是值得商榷。

至於到底是何種原因,則需要王女士找到正規專業的鑑定機構檢測便知。其實,王女士可以先保存一段時間看看(注意正確的保存方式),如果再次出現此情況,然後再去做鑑定。

最後提醒您:通過科學的鑑定檢驗技術來鑑定珠寶玉石的真偽,是目前最為靠譜的方法。例如我所的微量物質檢驗技術,是通過科學儀器精確地分析出珠寶的化學成分或結構特徵,根據檢測的數據做出最為客觀的鑑定結果。另外,還要提醒大家要去正規專業的鑑定機構去做鑑定,以免自己上當受騙。

漲知識:

所謂K金就是黃金和其它金屬混合所製成的合金,製成K金的金屬除了黃金之外,一般而言還有其它幾種金屬,銅、銀、鋅及釟金,每一種K金產品都不盡相同,其中的差異在於含金量,即所謂的成色(Fineness)。例如,14K金就是58.5%的黃金成分加上41.5%的其它金屬 ,而18K金就是75%的黃金成分再加上25%的其它金屬,所以18K稱做750\14K稱做585的原因在此,然而,就耐久度和光澤而言,18K金會比14K金好很多,是因為含金量較高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