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養老難題,專業教育先行

目前,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已十分嚴峻。早在201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總數已達2.12億,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達到15.5%。據預測,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約4.34億,約為少兒人口數量的2倍,老年人將佔總人口的33.6%。

老齡化問題帶來的養老危機

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

社會養老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也與日俱增。根據現有數據推算,全國平均社會養老撫養比是2.8。通俗來講,也就是2.8個年輕人供養一個老人。具體數據見下圖:

解決養老難題,專業教育先行

“未富先老”、快速老齡化是現在的基本國情,加上中國傳統居住文化的特點。中國現行的養老居住政策確立了以家庭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基本養老方針,即“9073”,意為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7%的老年人通過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政策扶持下的養老服務專業教育

在當前的養老環境下,傳統的養老模式愈來愈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國家的政策、法規、資金、運營和管理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經過規範化教育的養老專業人才。目前養老相關的專業教育相對滯後,養老服務與管理人才嚴重短缺,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養老人才“一才難求”的局面。

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全國已經陸續有一些高校開始設置養老服務相關的專業,同時國家也在求學及就業兩方面給予了養老服務專業的學生大力支持。例如,2016年全國首批職業院校養老服務類示範專業點名單公佈,65所職業院校入選。這些院校將在更大範圍內發揮示範及輻射作用,帶動全國職業院校養老服務類專業建設水平的提高。

養老服務專業建設現狀(以上海為例)

上海作為國內經濟發展領先的國際化大都市,其社會養老撫養比達到了2.34。在“魔都”工作的年輕人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贍養老人。政府推行了多種政策鼓勵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領域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上海養老類專業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20年)》指出:從上海人口深度老齡化的現實需求出發,加快推動養老服務事業持續發展,把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長期重要任務,堅持以服務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切實加強養老服務類學科專業建設,為上海養老服務事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該計劃明確了在加快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的過程中,由上海市教委、市民政局牽頭,上海開放大學配合,積極探索與各類辦學主體合作辦學的新途徑,為進一步適應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和養老服務業發展需要,招收老年護理專業學歷班。2016年,上海市電視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上海電中)就率先開設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和護理(老年服務方向)的中專班,2017秋首次招生即達130餘人,截止2018秋,兩個專業的在校生已達兩百多人。

養老服務專業建設的耕耘者

在養老服務專業建設的過程中,上海電中完善並落實專業建設規劃,深化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深化專業課程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走訪了市內多家養老院,展開實地調研,最終針對高齡老人和失能老人這兩類養老服務的主要服務對象,制定了老年人服務與管理、老年護理兩大方向的教學計劃。

解決養老難題,專業教育先行

上海電中調研西郊頤養院

除了基礎文化課程,上海電中根據高齡老人和失能老人兩類服務對象的特點,還設置了不同的專業課程:老年護理專業設置了疾病學基礎、基礎護理學、老年護理概述與護理技術等課程;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設置了老年生理基礎、老年保健與營養等課程。這些專業課程的設置進一步完善了上海電中養老服務專業的建設,有利於培養更符合社會要求的養老服務人才。

養老服務業惠及眾人

上海電中養老服務專業的開設,是對國家政策、政府計劃的積極響應。根據《上海養老類專業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20年)》,學生報考養老類專業如承諾畢業後從事養老服務相關工作3年及以上,可免收學費。同時,在各類獎項評比中,在同等條件下學校可對其予以優先考慮;就業方面,民政部門明確要求將養老類專業畢業人員所佔比例(不低於20%)納入養老服務機構評級指標。同時,按照本科4萬、高職3萬、中職2萬的標準給予入職獎勵和補貼;此外,養老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待遇也將得到有效改善。人社或民政部門定期指導行業協會制定並公佈最低工資指導標準(建議中職生3000元,高職生4000元,本科生5000元),以此引導行業逐步提高養老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加強職業保護。

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是惠國利民的大事,上海電中已經在這條征途上剛邁出了穩健的第一步。隨著養老服務類專業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會有大批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從上海電中走出去,成為國家養老服務行業的中流砥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