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級科技決策智庫系列——德國篇

提起德國,大家會想到什麼呢?德國足球?德國啤酒?還是德國牧羊犬?大家想去德國嗎?小編今天也準備帶您暢“遊”德國,主題我都想好了,叫做德國科技智庫深度“遊”,讓我們暢“遊”這個國度,瞭解他們的科技智庫如何站立於世界之巔。女士們,先生們,小編今天帶您坐上智庫專列……

世界頂級科技決策智庫系列——德國篇

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

世界頂級科技決策智庫系列——德國篇

德國是智庫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已有百餘年曆史。伴隨著全球各國對創新發展的重視,德國在過去20年中大力推動創新發展,注重科技決策智庫的培育,並培育了一批世界著名、成績顯著的科技決策智庫。

德國科技決策智庫建設管理情況

智庫類型

1.學術型科技決策智庫

世界頂級科技決策智庫系列——德國篇

獨立自治的科技智庫: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大學科技智庫:德國開發研究中心

學會科技智庫:萊布尼茨全球與區域問題研究院

2.代言型科技智庫

世界頂級科技決策智庫系列——德國篇

基於黨派或利益集團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部分代言型科技智庫為確保獲得穩定的資金,需要犧牲研究獨立性以獲得資金提供者的支持。

小知識:代言型科技智庫與學術型科技智庫最本質的區別:

學術型科技智庫提出的論斷以事實和證據為基礎,遵循立場中立原則;而代言型科技智庫雖然也強調自己的獨立性,但其宗旨並不以尋求公共政策的最佳方案為主,而是傾向於服務某一黨派或利益集團。

3.新型科技智庫

世界頂級科技決策智庫系列——德國篇

20世紀70年代開始,受到美國智庫的影響,一些德國學者、政治家、社會活動家開始以私人名義創辦小型智庫。

組織形式

德國科技決策智庫大多註冊為協會、基金會或股份有限公司。

1.協會是比較傳統的德國民間組織形式。

註冊程序簡單,採用會員制,不涉及經營活動,其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大會。

2.基金會是大型智庫採用較多的註冊形式。

其最高權力機構是董事會。法律上德國的基金會分為公法基金會和民法基金會。

3.股份有限公司是很多民營科技智庫常採用的組織形式。

不少註冊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智庫都強調自己是非營利機構,並通過證明公司部分或全部的收益將用於公益事業,來免除公司部分或全部的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

資金來源

德國科技智庫最重要的經費來源是政府,主要是聯邦、州和地區政府,此外還包括歐盟。

人員構成

以歐洲標準來看,德國智庫規模平均較大。在60家已知詳盡人員規模的智庫中,13家的僱員人數超過100,15家的僱員人數在51-100人之間,僅有28家少於50人。學術型智庫的許多高級研究員都有博士學位,尤其是經濟學博士學位。此外,學術界與政府部門間人員流動的旋轉門現象在德國十分罕見,因為在德國只有極少數行政崗位可以任命政策研究行業的人。

評估機制

德國智庫評估體制常見的評估模式是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相結合,外部評估多委託第三方專門負責評估的機構進行,採取同行專家評審的流程。

德國科技決策智庫發展特點

一是以學術型科技智庫為主力。

在德國,學術型科技智庫數量最多,佔其科技智庫總量的75%。學術型科技智庫一般融合各研究方向,研究隊伍龐大,研究領域廣、實力強。

二是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傳播研究成果服務社會及謀求自身發展。

德國科技智庫一般為公司制的管理模式,靈活機動,依託於市場的發展,滿足市場的需要。

三是重視人才質量和人才多樣性。

德國智庫對研究人員的素質要求很嚴格,加入智庫組織的人員都擁有某專業的專家資格。智庫還注重人才多樣性,包括學科背景、學歷、年齡結構、政治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研究領域等。

四是資金來源豐富,以公共投資為主導。

德國智庫都屬於非營利性機構和團體,其經費可以依靠基金會、個人、公司等的捐贈和資助。

德國科技智庫在運作模式、治理機制等方面優勢突出,同時,其政策研究方式的轉變也適應了形勢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幫助德國科技智庫產出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理論和新知識,使其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

啟示建議

一、走向市場化。

加強科技智庫以市場化運營的宏觀管理和規劃,要把保持智庫的獨立性作為重要的發展原則,減少行政干預,鼓勵智庫走向市場,建立行政體制、研究機構體制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新型管理制度。

二、出臺相關政策扶持。

制定財政和制度政策支持科技智庫發展,出臺相關免稅的政策,鼓勵各類行業組織成立科技智庫,激勵大型企業資助民間科技智庫,對企業、個人向各類智庫的捐贈實行稅前抵扣政策。

三、保持其獨立性。

注重科技智庫研究的獨立性與前瞻性,應理清研究獨立與服務政府的關係,不因服務對象的立場要求而預設價值判斷,推動智庫選擇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課題,最大程度保持智庫研究的獨立性。

四、構建評價體系。

開展全方位的科技智庫評估,構建我國特色科技智庫評價體系,明確智庫發展標準、樹立標杆,以評估促發展,促進智庫有效產出、實現智庫組織的長遠發展。

五、培養研究人才。

加強科技智庫研究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政府應提供專項培訓補貼資金,加大培育智庫研究人員的全球視野,加大對國際性全球性問題的關注,特別是國際熱點和前瞻性問題的研究,獲得國際話語權。

希望這趟旅程能讓您得到滿滿的收穫,我們下次再會!各位旅客,列車將再次啟動,下一站是......

供稿:廣東省創新監測與國際對標研究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