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十年不火?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不同視角告訴你答案


物聯網是傳感、通信、計算機三大技術之上,以萬物互聯為基礎的應用創新。

物聯網發展至今,仍然沒有龍頭企業。聯動原素將物聯網發展分為幾個階段:2009年到2012年為政府主導的實驗室階段;2013年為智慧城市和物聯網的發展元年,國家掏出800個億投資智慧城市的建設;2014年,谷歌收購Nest轟動一時,智能硬件開始發展,消費級物聯網開始發展;2015年國家提出“智能製造2025”,物聯網最大同時是最關鍵的應用場景被喚醒——製造業;2016年物聯網全面發展。但是整個的過程物聯網並沒有如同移動互聯網一般滲透到千家萬戶、呈現繁榮之態。

物聯網十年不火?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不同視角告訴你答案

12月13日,聯動原素創始人李曉妍與三位學術界專家以及兩位產業界專家共同探討物聯網產業十年不火的原因及問題。

“物聯網沒做到解決定製性問題”

物聯網十年不火?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不同視角告訴你答案

澳門大學講座教授、數據科學中心主任 賈維嘉


賈維嘉:物聯網發展這麼多年確實不溫不火,我個人感覺物聯網最大的問題在於,它目前還沒有觸及到千家萬戶,大家都還沒有感覺到,物聯網來了,我能賺錢,我能有更多就業的機會,更好的健康。BAT為什麼火起來,因為“BAT”的每一個動作都牽涉到我們得生活:“B”就是百度,百度主要做的是search,每個人都有搜索的需求;“A”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主要做business,每個人都要做生意,都要賺錢;“T”是騰訊,騰訊主要做chat,每個人都需要社交。 “BAT”的所有動作都垂直到每個人,聯動到每個人,這就是“BAT”可以席捲全中國甚至全球的主要原因。今天的物聯網沒有物聯網不在了就讓人感到害怕、物聯網牽扯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的痛點,另一個原因就是當今的網絡千奇百怪,很多網絡各自為陣,形成孤島,因此物聯網的市場起不來,物聯網也一直沒有火起來。


“物聯網是多種技術融合在一起的東西”

物聯網十年不火?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不同視角告訴你答案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孫利民


孫利民:物聯網行業經歷過長達五六年的在學校、企業內爆發性的貼"物聯網“標籤的泡沫時期。泡沫時期過後,行業內慢慢推動技術研發,物聯網產業逐步有可以落地的趨勢。從2016年開始,我們可以看到國外的頂級的企業開始投資物聯網項目,真正讓物聯網落地。物聯網到現在已經經歷近十年的發展,有一定技術的積累、產業的積累,一定可以往產業化推進。物聯網現在要發展能量物聯、通信物聯以及解決物聯網安全的問題,才能夠大規模使用。

應用驅動帶動物聯網產業發展

物聯網十年不火?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不同視角告訴你答案

陸軍工程大學指揮控制工程學院教授 潘志松


潘志松:我想講一個物聯網火起來的例子。從前我在美國訪學的時候,一位學生物的同學回國創業,他做了一個駝夫計劃,在內蒙古草原每個駱駝身上幫一個JSM傳感器,隨時可以知道駱駝的位置、健康度等。內蒙古草原人跡罕至,首先人的力量不一定能夠去覆蓋大片的牧場的管理,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場景。另一個例子就是江蘇省農科院數據中心要做一個像百度一樣看圖識蟲害的項目,拍一下葉子被蟲咬的形狀就可以識別病蟲害的類型,我相信他現在還沒有做出來。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它的技術很困難,而是因為其投入產出比,這個項目到現在還沒有能夠達到賺錢的目的。

“只要解決老百姓實際的問題,物聯網就是有價值的”

物聯網十年不火?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不同視角告訴你答案

騰訊雲物聯網中心首席安全專家 鄧煜平

鄧煜平: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的想法,現在的手機長得都差不多,都是全面屏的,往前推幾年,一個大黑屏下面一個按鈕,再往前推十年,手機的外形是五花八門。手機的外形為什麼變得越來越單一,功能越來越強大,一方面讓我們的手機使用越來越方便,另外一方面,網絡越來越快,所以對屏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回過頭說物聯網的情況,物聯網的範疇和手機是完全不一樣的,手機是一款產品,是完全面向人的,人的需求是可以高度提取和規劃的,而物聯網的應用非常碎片化,不管智能家居的產品,還是智慧城市中的抄表,在這些場景中,我個人的觀點是沒有必要糾結有沒有出現物聯網獨角獸的企業,反而我們要在每個細分領域中觀察物聯網有沒有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這些細分行業中有沒有出現一些獨角獸,只要解決老百姓實際的問題,證明物聯網是有價值的,那麼沒有必要糾結物聯網火與不火。

“目前物聯網發展缺少高價值大連接的場景”

物聯網十年不火?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不同視角告訴你答案

華為IoT平臺戰略規劃專家 邱琦

邱琦:物聯網沒有發展起來,但是移動互聯網發展起來,是因為移動互聯網背後連接的是人,人的需求幾乎是無限的,移動互聯網的價值是人的價值,而物聯網火起來就不那麼容易,因為它高度碎片化的特點,每個行業都很難把它抽象出來,各行各業都能做很多事情,大家也在各自領域發掘物聯網的價值。

華為思考的方向,有這麼幾個標準:第一連接的物的價值要大;第二個是連接的數量要大,一定要做海量的連接才有價值,因為海量的連接會產生海量的數據;第三一定不要把物聯網單獨當作一個個體去看,物聯網一定是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它只是為你整個轉型和智能化提供了更多的數據的來源。所以單獨看著物聯網說物聯網沒有火起來,我覺得把物聯網看小了。

物聯網過去在技術與技術之間糾結了很久,但是物聯網的發展大部分都在應用層,必須要有應用驅動才可以帶動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因此,聯動原素認為:物聯網是傳感、通信、計算機三大技術之上,以萬物互聯為基礎的應用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