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蘆軍 -廖智明/圖文--李雅楠/ 編輯

深秋時節,很想出去走走,於是詢問智明,何處可去?智明回覆:“皋蘭什川”,最後不忘那句“瞎逛有驚喜”的經典調侃。

我以為,在理,走起!

深秋的什川,年復一年,亦如昨年,還是那個秋,仍是那片梨園,還是那般醬紅遍地,仍是那百年的孤傲。別過什川梨園,沿黃河一路向北,我們向皋蘭縣城而去⋯

途徑皋蘭的文山村,向北遠望,山似石窟群落,莫不是石洞?好奇之心油然而生。此時的車輪已由此而去,一條人工水渠擋住了我們的去路,隔渠相望,石洞群落清晰可見,似門似窗似洞,錯落其中,很是奇特。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遠處,一位村民迎面而來。知道我們的來意,這位叫魏烈斌的村民滿是自豪,熱心地當起了我們的導遊。這就是“崖根”,意思是崖下的房子,與其說是房子,不如說是依山鑿出的石洞,是文山村祖輩留下來的。老魏熱心地給我們介紹“崖根”的來歷。隨著老魏,我們來到了一處石洞前,舉目望去,石洞高懸於地面三四米,在老魏的帶領下,我們艱難地爬了上去,進得石洞。驚訝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石洞一人多高,完全以石鑿刻而成,分上下兩層,下層有客廳、臥室、糧倉、火房、水窖;上層有前廳、通風口、瞭望臺、槍眼等,就是一個居高臨下的碉樓,目測可容納五六十人。據老魏說,崖根,是他們祖輩的留傳,也是文山村魏姓人的祖屋。至今洞內還留有“魏體”的石刻,相傳是魏體字的始祖,我們不得而考,但確有隱約的石刻存在,令人費解。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文山村的石洞房,我們姑且這樣認為,就是石崖下文山村人以石和沙岩雕鑿的,用於居住、防護的房子。文山村人叫“聯排”,意思是崖根下連起的石房子。老魏說,崖根的石洞房,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還有人居住,後來人們搬出了石洞房,在洞下蓋了房子,但石洞房各有其主。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老魏還告訴我們,當年徐向前的西路軍將士曾經在這裡住過,這一點我們相信,因為西路軍在甘肅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崖根,石洞房,可以想見曾經的景象,人們依山而建,鑿石而居,走過了多少歲月,留下了多少故事……

《甘肅微故事》皋蘭崖根,一個奇特的存在

文字主編:蘆 軍

影像主編:廖智明

文史顧問:邊 強

天水區域主編:王 誠

平涼區域主編:劉鹹平

媒體支持:蘭州日報副刊部 I 每日甘肅網 I 今日頭條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