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的馬拉松》中感受春天的主旋律

在《春天的马拉松》中感受春天的主旋律

2018年的這個冬天有點冷,可是一走進電影院,這部叫做《春天的馬拉松》的電影卻讓我感受到了溫暖春天的主旋律。

看了幾十年電影,有一個強烈的感覺,那就是很少有電影人有興趣接觸現實題材,尤其是現實的農村題材。因為現實題材離我們太近,司空見慣,很難拍得出有趣的娛樂性。於是,古代的,穿越的,宮斗的,奇幻的,驚悚的,戲說的,充斥著我們的銀幕。即便有人拍農村,那也基本是過去的農村、貧窮的農村,以至有人斥責為“賣醜”、“賣窮”,以至有人以為中國農村還是那種唐詩裡的景象。

在《春天的马拉松》中感受春天的主旋律

不能否認,中國確實還存在著非常貧窮的農村。但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在沿海地區,農村的發展甚至超越了城市。電影人理應走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把這些變化用藝術的方式,展現在大銀幕上。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個富起來的山村裡的有趣故事。在這個叫雲頂的小山村裡,酷愛跑步的村委會主任方春天正在籌劃一個文化園工程,迎接即將到來的國際馬拉松比賽。這位出生在山裡的年輕人,在外出闖蕩、成家立業之後,毅然回到這裡當了村委會主任,立志和鄉親們一起改變家鄉的面貌。雖然他是最芝麻綠豆的小官,但手裡村委會的權力依舊讓他經受了考驗。鄉里鄉親的人情,老護林員的親情,方嬸的家庭隔閡,文化園工程的糾紛,選舉的明爭暗鬥,還有家人的抱怨,讓這位年輕人一步步成長。

在《春天的马拉松》中感受春天的主旋律

值得欣慰的是,《春天的馬拉松》的年輕編劇、導演用新時代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和過往的農村題材電影完全不一樣的全新的故事。村委會主任方春天不再是沉穩的老爺子,而是一個帥氣陽光的小夥子,啟用了演偶像劇出名的張鐸來飾演,使影片充滿青春活力。像方春天這樣外出創業有成再回鄉擔任村幹部的情況,在浙江非常普遍。他們給鄉村帶來了創新創業的理念和活力,大大促進了鄉村的發展。從方春天和方嬸家,我們可以看到,如今農村的觀光農業和旅遊民宿業發展迅速,讓很多農民富裕了起來。農村早就沒有我們曾經印象中的破敗荒涼景象了。故事發生地的浙江寧海風景秀麗,是《徐霞客遊記》開篇第一句話講到的地方。後來,國務院就把這一天(5月19日)定為“中國旅遊日”。影片所展示的雲頂村正是浙江乃至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在《春天的马拉松》中感受春天的主旋律

也許是個巧合,今年年初,我恰好去過寧海,到過影片中幾個主要場景,非常喜歡影片融匯寧海地域文化的做法。泥金彩漆是瀕臨失傳的特色傳統工藝,十里紅妝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傳統婚俗,平調耍牙則是與川劇中“變臉”齊名的戲曲表演藝術。這3種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文化要素,加上前童古鎮的小巷、無人機航拍的秀山麗水,便足夠使《春天的馬拉松》具備可看性。

在《春天的马拉松》中感受春天的主旋律

唯一覺得遺憾的是,《春天的馬拉松》有一個屬於新時代的故事和視角,但卻延用了老套的方式來講述,片中人物個性都略顯單薄。地域文化要素的融入也略顯生硬。看完電影,我覺得非常可惜,假如在泥金彩漆、十里紅妝、平調耍牙裡選擇一個來集中精力地講故事,也許效果會更好。

在《春天的马拉松》中感受春天的主旋律

當然,這都屬於美中不足。《春天的馬拉松》把發生在今日農村的故事用電影的鏡頭展示給觀眾,無疑是值得稱讚的。在這個冬天,因為它,我們感到溫暖。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勞月夜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