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自己过,为什么你遇不到对的人?

今天情人节,情侣们甜甜蜜蜜外,也一定不要忽视要有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那就是成双成对之外的单身者。



情人节自己过,为什么你遇不到对的人?



首先单身绝对不是一种罪,处理得好的人,反而是一种非常享受的状态。

但单身者中,有很多数的人,他们内心渴望被爱滋润,渴望自己也像有恋人的人一样,有陪伴、有甜蜜去被爱。

只是奈何,那个对的人……一直没出现。

哪怕我“守身如玉”等了ta20多年,哪怕我长得不差收入不错,哪怕条件比我差的人连孩子都有了……

我还单着,一直单着……也没有“天降情缘”来多青睐我两眼……

OH!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我的代客拜月老求桃花祈福姻缘的过程中,也结识到很多桃花运很低迷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通常在八字命局中,都会有信息体现。

同样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桃花低迷的人,也会有很多共同点。


燚燚最近特地学习了名师的恋爱课程,想从世间法的角度,去解读各中缘由。

世间事,用世间法来解,直接便利。



情人节自己过,为什么你遇不到对的人?



我们来给“对的人”,下一个定义:

就是你喜欢的,能和你长久走下去的人。


首先,ta得符合“你喜欢”的要求。

同时,你们两个人在一起,能够一直走下去,写出好结局。


我们对这两点进行拆解。

一、ta得符合“你喜欢”的要求。


很多人在这一点上就难住了。

不信你看,对于很多交际圈较窄,需要亲友介绍对象的人,当问起“你有什么要求?”的时候,是没法说出具体化、可参考的标准的。


那他们是不是只要是异性,就可以了呢?

不是的,当随便找一个异性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是可以挑出非常多的可以淘汰对方的点来。


建议大家经过详细认真的思考,订立出一份,哪怕是模糊的,“我喜欢什么样的人”的清单来。

如果实在不清楚,可以从“我无法接受什么样的人”入手,所列出来的,就是你的择偶底线。


罗列出清单后,我们好好在脑海里,把这个人的形象,用自己的现有认知,以及借助搜索工具,

比如搜索“从事什么职业的人,有什么共同点”

把这个假想形象变得丰满起来。



情人节自己过,为什么你遇不到对的人?



之后,回到现实,用一个第三者旁观者的角度,

去检视我们所列的标准里面,有没有出现不符合一般现实的矛盾点。

如果有,有没有可能通过其他渠道去破解。


比如,我希望找一个有钱人,ta要对我言听计从、随叫随到。

想象我是自己的闺蜜,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看ta的要求。

(这个时候,可以邀请几位言辞中肯,见识广的朋友帮你一起探讨)

会得出我的条件,找对方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有钱人通常都很忙,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

否则他们也很难变有钱,就是有钱有闲的富N代,也不会随时围着某人团团转。

事事都听我的,还随叫随到,这个可能性就非常小。


但凡事都不会是100%啊,撞头彩的事咱不说,理性范围内,

如果我是一个强有力的,能给对方十足资源的人,为对方打开新世界大门,赢得更大利益的人。

或者我是顶级万人迷,对方也很吃这套,把ta迷得三迷五道的。

那么,即使ta不完全听我使唤,在大部分情况下,也会把我放在重要位置来满足我。


那么,检视完我的要求和现实之间,我就只剩下两条路可走:

1、把自己变成很厉害的人。

2、降低要求,在目前水平,找和我能力相匹配的。


相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同样的人”这样的道理大家都听过。


罗列出我们的具体择偶条件后,我们主要思考几个问题:

1、这个条件符合现实吗?

操作起来难度在哪里?(我怎样可以遇到这样的人,遇到了我能hold住吗?)

2、我要做出哪些努力,才可以更靠近我想要的人?(修炼情智商?去更好的平台?修炼外貌?)

3、如果确实我够不上,那么哪些条件,是可以调整的?



情人节自己过,为什么你遇不到对的人?



很多人提起爱情,把它当成一件具体的工作去执行的时候。

就会一脸懵逼,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把爱情隐秘化、过度神圣化。

仿佛我们对爱情进行稍微理性的分析,就是“市侩”、“嫁给条件”、“不尊重爱”

导致大部分人对爱情,缺乏必要的历练。


一部分母胎单身者,从择偶条件的第一关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择偶要求不明确,标准模糊,全靠误打误撞。


但一个从事普通工作的人来说,每一年,接触到的人是有限的。

能进一步靠近,当朋友,再进一步,当男女朋友,更是少之又少。

试图从接触到的范围内,通过别人的反馈,再慢慢提炼,形成自己的标准清单。

通常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经历几任对象(还得保证连续好几年都能谈上恋爱)

这样做时间跨度长,参考范本少,得出的标准也带很大局限,

阻止了你去找你内心真正心仪的人


我们去找工作,买房买车,都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货比三家。

更何况是找陪伴一生的人,当然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为一生幸福护航呀。


不有个段子这么说吗?

爱情不靠等,要主动出击。

你看冰心让铁凝在爱情中,啥都不做,就一个字“等”。

结果,铁凝50岁了,才等来爱人。

换句话说,当别人都在懵逼状态,而你嵌入了强大的理性思考和分析,

你成为赢家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二、我的标准一直知道啊,也不算高,还不是单到现在!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人之后,并不等于人就在眼前,还马上爱上你。

这只是给我们提供了行动目标而已。

还是回到第一点的思考,并在一次次交锋中,不断总结经验。



情人节自己过,为什么你遇不到对的人?



理清:是什么阻碍了我找到想要的人?


总结很多人的经历,通常来说,有三点:

1、虽然明白自己的标准,但对遇到这样的人,并和ta开始幸福生活,没有信心。

并不是说自卑自己条件不好,而是很多人,由于童年原生家庭、过往感情经历、看过别人的伤害之后

内心对亲密关系有极大恐惧。

一方面自己想要,一方面并不相信自己会遇到想要的幸福,甚至有的人,把自己屏蔽起来,

通过“我不想”掩盖内心的“不自信我会遇到”、“爱无能”。


相信了才会迈开脚步去找,如果不相信,那么这份计划的可行性在你心里不过关,即使别人怎么催促,心里都有个声音暗暗说

“没用的,你还是会回到小时候/失恋的时候/像某人(比如父母亲人),没人爱的状态”,自然懒得花费时间精力。


解决方法:

① 治愈过往创伤,涉及到心理学的很多问题。

如果你的问题十分严重,建议从生活费中,用一部分的钱,认真去看心理咨询,解开困扰自己的心结。

② 情感课上,老师更推荐“认知疗法”。

就是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去改变过往的认知。

认识到“以前我这么想,是因为看到了某些事情,但我是有能力把控自己的生活,去降低这些事情发生的概率”

去学习更多的方法,看到更广阔的面,改变过往形成的一贯认知。


比如,我生活在一个父母非常抠门的家庭里。

我的潜意识里,认为“婚姻会使人变得贫困,特别是有孩子以后,是全家人一起受苦”。

别看我的认知逻辑有很大的漏洞,但因为过去20多年的原生家庭生活,在我的大脑里深深植入了这样的理念。

你告诉我两个人一起奋斗就好了,慢慢会生活会好的。

我想:狗屁!我爸妈不就是个例子,几十年扣扣索索过日子,我没觉得多好,连累我也受穷。

如果我家的钱多一点,我就能考虑去留学、我小时候就能穿得漂亮让人羡慕……

因为没钱带来的难受,我受够了,别来忽悠我,推我进坑!


看,对过去生活问题的恐惧,让我在这一块已经封闭了大脑,拒绝相信我的现有水平,也能创造好生活这件事了。

后来,我接触了心理学,慢慢观察我父母的行为,才颠覆性的发现:

我父母不穷,但他们内心能量很低,爱营造一种“日子很穷”的表象。

既然穷是他们小气营造出来的,我是和他们完全不同的人,那么我自然也可以改变嘛。


我再观察了其他收入水平差不多的人,发现还是可以很不错的过日子。

慢慢发现过去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处理金钱的方式不正确。

了解了认知上的漏洞,就可以开始做自己的“思想工作”了。



情人节自己过,为什么你遇不到对的人?



2、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怎样展开行动。

如果对自己想要的事物没有信心得到,在行动上就会懈怠,自然不会探索“怎样到达的道路”。


比如,我在上大学那会,临近一个世界闻名的景区,这个景区里边,有各国的人汇集,经常有来小住的老外。

我身边的同学,有不少人幻想过“哇,好希望我们的班会活动能偶遇上外国帅哥,如果能来一段恋爱,该多好”

后面这句是我把她们的心里话说出来,大家可以想象少女心的粉红泡泡。

(择偶、恋爱有自由,我知道网上喷子多,只是举例怎样去执行自己想做的事,在此不做任何评判)


但是,偶遇外国帅哥,有机会再谈场恋爱这样的事。

大部人根本没有自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真有外国帅哥来搭讪,那是天降大馅饼。

啥都没有发生才是常态,更别说谈恋爱了,纯属幻想!

根本没人仔细研究过这件事怎样执行。


后来毕业后,我才从网络上了解,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但真正有行动力的女孩子怎么做呢?


小镇旅行商业街上,有几家不错的酒吧,通常老外会聚集在那聊天、唱歌。

于是女孩子们也来到小镇长住,经济紧张的就住在青旅。

注意!住青旅,已经可以接触部分外国人了。

然后每天睡到自然醒,懒洋洋的午后开始去外国人常去的餐厅,晚上泡吧,去找老外搭讪聊天。

哪怕一天能搭讪1-3个人(这已经是很低的概率了),一个假期,如果小住两周到一个月,节俭一点花费几千块,就能搭讪15-90个外国人。

成功的概率,就比在宿舍单纯想象的妹子,至少放大了15-90倍!


所以,当你确定了你想找什么样的人,就朝这群人聚集的地方而去。

就像女演员找富豪,去读商学院一样,让自己往这群人去靠近。


有一个“六人定律”,也就是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带,基本确定在六个人左右。

你想办法接触一个群体,认识了一个其中的朋友,他带你入圈,

你参加几次集体活动,又累积几个这方面的人脉,人脉再带你进小圈……

然后接下来就是展示你的特质,展现你的特长之处,尤其是特长之处要往圈子靠近。


比如我喜欢学霸,我就根据自己的行业和未来方向,参加几个专业培训班。

在培训班上,我知道自己交谈聊天是弱项,但我其他方面能力很强,比如我总结归纳能力很强,

我整理笔记、考试特别厉害,就会有同学向我请教、借笔记,找我探讨。

学霸之间惺惺相惜,当我展现自己的特长后,自然会吸引到同样厉害的同学来接近我,大家互换联系方式,就认识了朋友(储备了交往对象)。



情人节自己过,为什么你遇不到对的人?



总之,找到对的人:

套路就是:

1、明确“什么样的人是对的”

2、分析客观因素:我有哪些可能能找到ta,并hold住对方

3、根据现实所处环境不断调整目标,让目标和现实贴合

4、排除找到目标之间的困难(心理困难、现实困难,比如提升颜值、亲和力)

5、根据目标所在,利用自身特长,展开行动


注意:这是一篇纯理性层面的干货文,在恋爱中,还经常有一种情况。

就是虽然我知道自己的标准,但遇到一个人,自然而然爱上对方,或者深深被对方某些行为特质迷恋,难以自拔。

如果没有发生你不能忍受的事,这样的情况,大部分人也会把ta归类为“对的人”。


如果在交往中,发现了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品质、事件

那么我们得重新回到第一点,我们的择偶标准去审视ta,有没有突破我们的择偶底线。

再回到第四点:我们和自己择偶标准中,存在了哪些困难,让我无法摆脱这段不适合的关系。

比如现实困难,缺钱,要对方资助。

比如心理困难,对方哪怕渣,也提供了你从小到大不曾体验过的情感好体验。


那么,可以从认知层面,开始破解困难。

比如穷,我熬过多久,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满足自己的经济状况,对方身上,现在有哪些我可以利用的资源。

比如缺爱,我可以给自己哪些心理滋养,求助哪些知识和老师,补上多年情感黑洞,得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