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丨程建平:暗物質“捕手”上天入地 國際研究競爭“加速賽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主任程建平3月3日在政協駐地接受專訪,介紹了世界前沿科學暗物質研究在中國的最新動態。他打比方說,中國暗物質的“捕手”已經“上天下地”,未來中國的研究有望引領國際。

“暗物質”被比作“籠罩在21世紀物理學天空中的烏雲”。它就像“幽靈粒子”,是理論上提出的一種宇宙中既不發射光、也不吸收和反射光的物質。

程建平表示,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中國科學家啟動了對暗物質的研究。中國尋蹤“幽靈粒子”,“天上地下”布有“重器”。上有遨遊太空“取經”的中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下有深埋地底2400米、為搜尋“幽靈粒子”遮擋輻射干擾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近年來,“天上地下”已取得一批國際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

“不過,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團隊宣稱發現暗物質的存在。未來有兩種可能,一是科學家發現證明其存在,一是研究證明其不存在。不論是哪種結果,都對既有物理學具有重大意義。”程建平說。

他說,搜尋暗物質,有點像區塊鏈中的“挖礦”,或海上搜救做“排除法”的過程。隨著參與搜尋者越來越多,“地毯式”搜尋範圍也會逐漸縮小。

探測暗物質的國際團隊進入了“加速賽跑”狀態。程建平告訴記者,目前,全世界開展暗物質研究的主要國際項目組有十多個,競爭白熱化。

去年,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暗物質實驗探測靈敏度刷新國際水平。沒多久,又被國外團隊超越。“靈敏度水平是動態的,刷新這些動態紀錄的頻率越來越快。”

程建平說,實驗室正在大規模建設擴容,二期工程有望在2021年正式投用。CDEX項目提出“噸級計劃”,即探測儀器要從現有“公斤級”升為“噸級”,這意味著,中國對“幽靈粒子”的捕捉能力也將實現質的飛躍。

程建平表示,新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建成之後,將吸引更多的國際團隊到此開展探尋工作。這裡也將成為暗物質、中微子、核天體物理等世界前沿科學問題的研究綜合平臺。中國科學家可利用這個得天獨厚的國際一流平臺,聯合國際同行,開展引領前沿研究。

藉助全國政協平臺,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完善健全國際科學家在中國開展科學實驗的政策規章,例如大型設備出入海關、國外科學家在中國的醫療保障等,同時建議對項目人員其他軟性支出給予財政支持。

中國能否在世界上率先發現暗物質?對此,程建平認為,能否率先發現,誰也不敢說,但機遇一定青睞有準備的人。他說:“實驗越靈敏,發現的概率就越大。”(記者:朱曉穎)


兩會丨程建平:暗物質“捕手”上天入地 國際研究競爭“加速賽跑”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