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返岗不足关键工位缺人,工厂老板抓狂!

节后返岗不足关键工位缺人,工厂老板抓狂!

缺工企业不得不招临时工救急

节后,朋友的工厂陆陆续续开工了,借着新年问候的机会,问他们开工情况怎样?缺工吗?返岗率多少?

听到的多是一声叹息。

在顺德、中山交界处105国道沿线“中国家电业黄金走廊”做家电的中小企业老板抱怨,工厂开工三四天了,员工返岗率只有七八成,但有的关键工位员工没有按时返岗,一时半会也招不到合适的顶岗者,生产组织不起来,只能象征性生产,边生产边等待这些员工返岗。

老板朋友说,这些工位并非技术性工位,只是相关工位人少,有的只有一两个人,要么是需要熟练工的工位,要么是吃苦一点的工位。无奈之下,只能找生手临时补位,但三四个生手抵不过一个熟手。

员工不按规定时间返岗,依照许多企业制度,应该算自动离职。

然而,对中小企业而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岗位比较繁杂,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员工稳定性要求很高,轻易不会淘汰员工。

老板朋友说,关键工位员工延迟返岗在春节多发,不少员工对节后返工时间没有多少概念,没想着按时赶回去上班,有的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老板也不能轻易辞退这些员工,缺少制约手段。

办厂许多年的朋友,经历了老员工和新生代员工,他们感慨,许多年轻员工对钱没有多少感觉,只要生活能过得过去,就不想加班加点,没有以前员工的吃苦耐劳。

末了,老板朋友抱怨,办工厂好无奈,真的没法干下去了。

春节期间,跟家乡做劳务派遣工的乡亲交流,意外发现整个春节,当地省城很多知名企业早早开工,但人手匮乏,劳务公司逐个做工作,甚至节前宴请合作一段时间的派遣工,试图笼络他们长期合作。

这样的制造业用工窘态大大出乎笔者意料。

想起春节前,春运还没开始,一些企业订单不足提前放假。我担心一些工人找不到活干,试着问在珠三角工厂打工的亲友,却被告知,周围许多企业那段时间都在招人,找工作一点都不难,身边没有找不到活干的熟人。

跟制造业老板交流,都抱怨现在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不愿意受工厂制度约束,工厂常年处于缺工状态,不得不长期通过劳务公司聘用临时工解决用工荒,迁就不遵守制度的员工。

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从浙江回广东,动车邻座是个年轻人,车开出不久,他的同伴找来,站在身边边划拉手机边聊天。我听出他们从大工厂离职不久,转而找到小店打工,原因是,工厂为了防止员工带手机到岗位,专门设计了没有口袋的工装,他们拒绝这样的工装,坚持穿自己的衣服上班,抽空玩随身携带的手机。他们最终选择了离开工厂。他们说,不让带手机的工作坚决不干。

试着拼接新生代信息,隐隐感觉,这是被手机绑架的一代,许多人可以不工作,但不能摆脱手机依赖。

一家24小时连锁公司管理人员告诉我,公司三班倒员工中,下半夜通宵值班者每天只多收5元夜班费,但通宵班并不缺人,许多年轻人就选择通宵班,因为客人少,他们有更多时间玩手机。

手机依赖症也许能解释许多年轻人离开制造业的原因。令人担忧的是,当老一代进城务工者老去,制造业用工荒可能集中爆发,到那时,“谁来当工人”会像“谁来当农民”一样,成为一个绕不开的社会命题。

看看春节大数据,也许能窥见制造业用工荒的魅影。

手机用户几乎达到联通、电信总和近2倍的移动,春节长假后发布用户春节流动大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口流动大趋势。

春节假期后移动用户“回流率”大数据显示,截至大年初六长假结束,广东近1300万人返回常住城市,只占6400万离城人口的20%。其中,珠三角“回流率”垫底的是东莞(14.9%)、中山(15%),都只有15%上下,比居珠三角“回流率”首位的珠海(25.7%)低了40%多。

恰恰是东莞、中山这两座城市,春节前“离城率”居珠三角第一和第三,其中,东莞69%、中山61%,都超过60%。

“离城率”遥遥领先与“回城率”垫底,为东莞和中山两座城市罩上了一层迷雾。这两座城市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制造业发达,东莞还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

制造业城市节后“回流率”严重偏低,除了制造业节后开工相对较晚因素外,制造业员工稳定性差、流动性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劳动密集型低端服务业薪酬水平显著低于制造业,何以制造业反倒留不住年轻人?

当年轻一代冷落了制造业,未来谁来为他们造饭碗?

2019-02-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