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活明白的人,最後都選擇了極簡

那些活明白的人,最後都選擇了極簡

小時候家裡很窮,很少買衣服,總是撿姐姐的舊衣服穿。讀初中時自己帶米去蒸飯,還帶兩瓶鹹菜,就打發了一週的日子。

也許是窮怕了,工作之後我自己買衣服或者是日常用品都當做寶貝一樣,用多年也捨不得丟,直到不能再使用為止,衣服也是滿衣櫃的舊衣服。

買的新衣服也穿的很少,總是把舊的穿得再穿不出去為止。不斷添新的,舊的也沒有扔,所以我家的衣服和物品越積越多,最後成了累贅,家裡失去了幹靜和整潔。

前段時間聽了一本書叫《斷舍離》,才有了一些改變。原來極簡生活也是一種修行。

那些活明白的人,最後都選擇了極簡

01 極簡是一種生活方式

記得董卿在一次節目上說過,隨著物質生活的越來越富有,現在有很多人發愁,我明天該穿什麼衣服呢?當我聽到這句話時笑了,這是一種會心的微笑,因為我就是這樣子。

每天晚上我就開始發愁,明天該穿什麼衣服呢?早上打開衣櫃。從滿櫃子的衣服中,選出自己想穿的那套,在鏡子前面走兩步,發現不適合今天的心情。於是又精心挑選上衣和褲子或者裙子,一件件地搭配,一件件的試。

當收拾妥當滿意地出門時,發現要遲到了,於是一路匆忙地趕到單位,領導正站在門口瞪著一雙大眼睛意味深長的看著我,只好厚著臉皮吐舌頭,低頭走過。這樣的窘境,不知道你是否遇到?反正我是遇到了多次。

後來我儘量早些起來,或者頭一天晚上就把衣服選好放在床邊。

自從看了《斷舍離》這本書,我把衣櫃進行了一次清理,把那些一年兩年沒有穿又捨不得丟的衣服都清理了出來,用包裝袋包好放進了小小區的衣物捐助箱,只留幾件平時經常穿的衣服。

櫃子一下子清爽了很多,心裡也感覺像是卸下了某個包袱,輕鬆了許多。感受到這種清理垃圾後的快感,於是我經常打掃,整理,處理不用的物品,家變得越來越乾淨,越來越整潔,心情也少了很多負累,充滿了成就感。

原來紛亂繁複是負擔,簡單才是快樂把極簡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生活簡單,心就簡單。

那些活明白的人,最後都選擇了極簡

02 極簡是一種生活智慧

《斷舍離》追求的是一種極簡生活,斷掉、捨去、離開!這不僅是清理掉衣物或者雜物那麼簡單,這是在做人生的減法,是從管理物品入手,推及到對自我情緒、人際關係、物我關係的管理。

這本書的作者英子說:”如果扔東西並不能使你感到如釋重負的快樂,而是取捨難當的猶豫,那麼這不是斷舍離的初衷。”

英子女士從家庭整理中感到開心快樂,悟到斷舍離是一種心靈的自由,於是寫出了兩本書。一本是關於物品的清理《斷舍離•升級實操篇》一本是由物及心的《斷舍離•心靈減負篇》。讓人們明白什麼是多餘的?什麼是必須的?

太多的選擇,耽誤了人們時間和空間,使人們受累,讓人們不受外物所控制和束縛,這是追求心靈的自由。可見,簡單生活,實際是一種生活智慧。

就說現在的互聯網吧,如果你不懂得選擇,不懂得拒絕。那麼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傳送,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給身體和生活增加負擔。簡單生活是一種專注,是一種沉靜,更是一種自由。選擇簡單生活,是一種生活智慧。

那些活明白的人,最後都選擇了極簡

03 極簡是一種心靈脩行

作者王冬豔在一片文章中說:“留白的潛力是無窮的,給房間保持一片潔淨,陽光能毫無障礙地灑進來;給心靈留一片空地,才會有機會接觸新鮮的嘗試;給時間留一段‘無所事事’,獨處的釋然會讓你身輕如燕。”

房間佈置簡單,陽光就可以直射進來,心若簡單,才會有更大空間。

喬布斯曾經買了一套200平米的大房子,而房間裡連一套沙發也沒有,空空蕩蕩。朋友們都勸他添置一些東西,他拒絕了。忙碌之餘,他會經常坐在大廳中間的地上,或聽一段音樂放鬆,或打坐思考,回顧這一段路程的對錯,思考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這種簡單的空間給了他很多靈感,讓他有了很多創意。它的設計理念就是極簡,他的電腦、手機都實現了一鍵操作,減少了很多步驟。

前幾天看個鬼腳七的一片文章,《跟我一起去要飯可好?》,他摒棄生活的紛雜,不帶分文,只拿著一個飯缽,從五臺山走到峨眉山,全程 2100公里,走了近一個月。

他說:“過了要飯的生活,覺得人生沒有什麼不可以失去。”

“一個人一旦害怕失去,他就得到了枷鎖。”

“當擁有敢於失去一切的勇氣,內心便開始自生力量。”

其實,太多的貪念都是自尋煩惱。放下執念,簡單生活,才更輕鬆。

Peter老師說:“人就像一個容器,只有清空自己,才能知道空是更多的有,只有空才能裝更多的東西。那麼一個人的心也是一樣,私慾越少,胸懷也就越大,裝的世界就也就越大。”

心若簡單,胸懷就越大。

我們常說放下,放下就是放下對物品的執念,放下對事情的執念,放下對金錢的執念,心靈才有空隙接受新的思想,才能進步。

極簡就是極致簡單,把極簡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覺中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