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已過,才懂得要做個“閒人”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

我們從一出生開始接受的教育,就是讓我們珍惜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把有限的時間都用在有現實回報意義的事情上,而不是用在一些無關痛癢,甚至對人生毫無助力的事情上。

半生已過,才懂得要做個“閒人”

比如年幼時把看閒書,打鬧的時間,用來做題,因為孩子的使命就是考高分,上好大學;又比如成年後不再自我放鬆,把握一切時間去拼搏,在職場上成為佼佼者,而不是關注生活本身的愜意;再比如生兒育女後的中年人,人生最大的意義已經不再是自己,而是為了孩子而活。

半生已過,才懂得要做個“閒人”

可等我們走過半生,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等我們兩鬢斑白,再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時,我們會發現自己過得非常疲憊,而且人生經歷非常蒼白。

本該在樂天知命的年紀裡,卻茫然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我們開始懷念曾經那個沒有那麼多企圖心,經常做一些無關閒事的自己了。直到半生已過,才懂得要做個“閒人”。

半生已過,才懂得要做個“閒人”

做個閒人,是為了讓浮躁的內心沉澱。快節奏的生活已經讓太多人迷失了自我,太多人開始用功利心來衡量身邊的一切事物。

交友不是出於本心,而是對方可以給自己帶來資源;幫忙不是出於善意,而是對方會因此欠自己人情;愛好不再是因為喜歡,而是多個技能可以給自己帶來外快。

半生已過,才懂得要做個“閒人”

當我們開始把現實利益,作為我們做人做事唯一準則的時候,內心會空虛,靈魂會迷茫,我們會缺乏安全感,並長久不能滿足。所以去做個閒人,像被流放的蘇東坡一樣 靜下心來,聽聽竹林的雨聲,放下那麼多企圖心,去真正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半生已過,才懂得要做個“閒人”

做個閒人,是為了調整自我狀態。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或多或少都處於亞健康狀態。但即便是這樣,他們仍然咬牙堅持著去日復一日機械式工作。看似正常的外表背後,是一個正在崩潰的靈魂。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在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落下後,所有曾經並非出於本心去做的妥協,那些曾經並非自己喜歡被逼去做的工作,都是壓垮內心的罪魁禍首。

半生已過,才懂得要做個“閒人”

而在緊繃生活之間,抽出一點時間去做個閒人,比如挑出半天時間去釣釣魚,看看電影,或者跟心愛的人去唱唱歌,逛逛街,哪怕是兩個一起買菜,做一頓豐盛的午餐。總之,讓自己從固定的生活節奏裡跳出來,暫時歇一歇。

白巖松說:我們走得太快了,停下來等等靈魂。在適當的時侯,去做個閒人,做一些看似無關緊要,但實則是放鬆自我,陶冶情操的事情。當你調整好狀態,在奔赴生活的戰場時,一定事倍功半。

半生已過,才懂得要做個“閒人”

做個閒人,是為了不負此生。前段時間才子高曉松有句話非常火: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但現實生活中,太多人因為眼前的苟且,而徹底放棄了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難道是隻有有錢人才能玩兒的風雅,只有有錢人才能去的出國遊嗎?當然不是!詩和遠方是一種生活情趣,一種生活狀態,是一種“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的積極精神。

半生已過,才懂得要做個“閒人”

人生苦短,轉眼半生。放下那麼多毫無意義的物質追求,保留內心深處的一片淨土,把餘生有限的生命,分出一些給自己。去愛你所愛,無怨無悔。

今日話題:如果給你半天,誰也無法打擾你,你最想去做什麼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