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迎來龍飛船,在太空科技領域,美國依然是執牛耳者

北京時間3月3日18時51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研製的載人版“龍”飛船,在經過27個小時的長途奔波後,在浩瀚的太空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龍飛船由太空民企——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牽頭研發,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商用太空飛船之一,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

國際空間迎來龍飛船,在太空科技領域,美國依然是執牛耳者


當美國最後一架載人航天飛機停止飛向太空後,美國與國際空間站的聯繫不得不依靠俄羅斯的載人飛船。很多航天迷認為,美國航天飛機的停飛,昭示美國太空事業的沒落。

在人們的記憶當中,當阿波羅11號登月之後,飛往太空的基本上就是前蘇聯和美國的宇宙飛船和航天飛機。然而自2011年美國航天飛機停飛後,美國駛向太空的載人航天器歸零。

國際空間迎來龍飛船,在太空科技領域,美國依然是執牛耳者


然而美國停飛航天飛機,並非意味著美國停止了載人航天事業。當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宣告成立後,世人才發現美國將載人航天事業轉移到了民企。

這意味著美國不但擁有最先進的太空技術,也率先開啟了民用太空領域的發展。當然不否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獲得了NSA的技術支持,但是這家公司代表了美國太空技術向民用普及的趨勢。

國際空間迎來龍飛船,在太空科技領域,美國依然是執牛耳者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第一代貨運龍飛船,於2012年5月22日發射成功。在2012年10月7日,貨運龍飛船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重達455公斤的貨物。

2019年3月2日2時49分,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升空。北京時間3月3日18時51分,載人版“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國際空間迎來龍飛船,在太空科技領域,美國依然是執牛耳者


由此可見美國雖然停飛了航天飛機,但是並沒有停止載人航天的腳步。相反卻在鼓勵民用航天公司,在載人航天方面接力,這不僅是技術的變革,也是太空理念的革新。

貨運和載人龍飛船的發射成功,證明美國依然是世界太空探索領域執牛耳者。龍飛船採用的載人航天技術的先進程度,將遠遠領先傳統的宇宙飛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