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紈絝的“絝”在漢代價格是多少嗎?

你知道紈絝的“絝”在漢代價格是多少嗎?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上一篇談及了漢代乃至三國時期的鹽價,鹽屬於生活中的必需品,衣物也不遑多讓,本篇就來聊聊漢代衣物的價格。

寫在前面,回家有點晚就隨便寫寫,人活一世衣食住行哪樣都少不了,無非是追求的層次不一樣,有的掙扎求存,有的鐘鳴鼎食。身上終究還是要有衣服的,無論貴賤。注意,要寫的是衣物價格,而不是帛、縑、布等原材料的價格,容後再敘。

有沒有揣摩過“紈絝”這個詞的本義?“紈”本身就是價格高昂的絲織品案《說文》,“袴kù”同“絝”,指的是套在腿上的“腿衣”,與“褌kūn”是有區別的。富家子弟享受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本來就是人們眼中的焦點,其一舉一動自然有人評判。書歸正傳。

先從絝開始,案居延漢簡,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一條官絝80錢。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

一兩青復絝550錢。五鳳年間(公元前57年-公元前54年),絝值500錢,官袍值500錢。王莽時期,一條絝價值15石谷,一般糧食的價格都在百錢上下,所以王莽時期的物價偏高,絝的價格能上千

還有些涉及絝價格的記載,有一條韋絝價值600錢的,有一條皮絝價值300錢的,有一兩絝價值700錢的,有一兩皂絝價值1100錢的,有一件絝裡價值100錢的,有一兩白布絝價值300餘錢的,有一兩布絝價值400錢的,有一兩皂復絝價值700錢的,有一兩皂絝價值900錢的,遺憾的是有些漢簡難以推斷所處年代。

補充一下,“皂”指的是黑色,皂絝就是黑色的褲子。“絝裡”指的是褲子的襯裡,只是褲子的零部件,自然也比不上一整條絝的價格。總的來說,絝的價格普遍在300-1000錢之間,有低價也有高價。

下一個要提到的是“袍”,神爵二年(公元前60錢),燧長買了件袍子,

花費1300錢。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燧戍卒買了一件縹復袍,也就是淺青色的復袍,花費了1100錢。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一件皂袍可以賣到1900錢。

陽朔元年(公元前24年),一件袍子價值1500錢。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燧長收穫官袍一件,價值1500錢。王莽時期,戍卒購買一件布覆袍,花費了400錢。同樣有難以考證具體時間的記載,涉及袍價的有:一件皂練復袍2500錢,一件官袍1200錢,一件袍1100錢,一件故官布袍450錢。

刨去練袍這個超高價,還有條記載袍價僅僅287錢,其餘的袍價都在1000-1500錢左右,練袍貴是有原因的,“練”作為原材料的價格就要高於帛、布。一匹白練價值700錢,一匹帛只有400錢左右,布與帛的價格相似,如果是粗布價格會比較低。

順便,再提幾個衣價,沒有提到具體服飾種類,只記載了“衣錢”

。而且這裡的衣價波動很大,分別有100、350、700、1500、1700錢的記載,既要考慮衣服本身的原材料,也要考慮物價上漲。

衣帶漸寬終不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