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恩怨一朝解

近日,昭陽司法所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情緒激動的74歲的外鄉老漢李思鄉(化名)。李老漢揚言不解決他的問題就上訪,哪怕告到中央也要討個說法。司法所工作人員幫李老漢倒了一杯茶:“你老人家別激動,對身體不好,有話慢慢說。”李老漢接過來茶杯,平息了一下情緒,緩緩道來與家人的百年恩怨。

原來李老漢老家是昭陽的,老漢的爺爺哥兩個,他的老爺爺去世後留下了三間草屋,老哥倆各自成家後分家,分兩份都不夠局勢,兩人鬧架後賭氣商量把門前的水塘也算作一份進行抓鬮,誰的命不好抓到水塘就另謀出路。

李思鄉的爺爺運氣不好抓了水塘,大吵一場被迫冒雪到臺兒莊逃荒,衣單天寒一家人差點被凍死。遇到好心人告訴他們當地的地主家招長工,一家人在地主家住了下來,男人幹長工,女人幫地主做飯,一直到做工到解放;解放後地主被打倒,一家人無處可去又回到老家,全家人望著分家留下的大坑一籌莫展。講到此處老人眼含淚花,聲音哽咽。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鄰居告訴他們夏鎮有一位孤寡老太太有一處房產,一人居住無人照應,李老漢的父親挑起擔子,一頭是全部家產一床破被,另一頭是獨生兒子李思鄉去了夏鎮,照顧孤寡老太並養老送終,一家人才有了立身之地。

時隔多年,李思鄉也有了三個兒子,與老家倒也沒斷來往,前幾天到老家行來往鄰居無意中說出家鄉拆遷,李老漢爺爺分家時的大坑也給了補償,錢全部給了堂弟李文彬(化名),老漢起了心思就想把補償要回。幾次上門討要,堂弟感到不耐煩就閉門不見,老漢氣不過就到信訪辦上訪,被信訪辦領導介紹到了司法所。

司法所工作人員認真記下了老漢的訴說,叮囑老漢不要焦急,也不要再和堂弟吵架,我們到村裡瞭解情況後進行調解。

用了一禮拜的時間,司法所工作人員深入到村裡瞭解情況,諮詢了村幹部及年長的老人們,李老漢述說的事情時間太久遠,當事人已全部死亡,年齡最大的老人也只是依稀聽上一輩老人說過,那個年代老百姓普遍沒文化,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證據。

調查陷入了僵局,司法所工作人員只能救助於法律。他們諮詢了幾個律師和法官都感到難以下手:沒有證據和證人法官也難以判決。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昭陽司法所工作人員會同聯建的荷都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共同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山東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了詳細調解方案,儘量考慮到更多的可能發生的事情並做好了應對預案。

11月1日,調解正式進行,一開始雙方互不說話,怒目相向,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分析利弊,講解法律,陳述親情,工作人員苦口婆心的調解,雙方終於握手言歡。

這正是:百年恩怨一朝解,法律準繩填溝壑;苦口婆心細調解,堂兄堂弟親情和。

(通訊員:肖衛東 於春曉)

百年恩怨一朝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