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上週五,冒著淅淅瀝瀝的冷雨,到浙話藝術劇場觀看了浙江話劇團演出的話劇《再見徽因》。這是我觀看的浙江話劇團演出的第二部民國人物話劇了。前一部是今年1月看的講述胡適故事的《新新旅館》。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這部《再見徽因》比《新新旅館》影響更大一些,2016年1月15日首演,迄今已經演出60餘場。在淘票票上看到,過幾天這部戲又要去上海演出了。這已經是《再見徽因》在上海的第11輪演出。去年的最後一天,我的同學、浙江大學專門研究戲劇的胡志毅教授,心血來潮,突然想去看《再見徽因》。不料劇場爆滿,不得不“第一次在加座的位子上看戲”。當時我就很詫異:話劇已經火爆到人滿為患的地步了?於是,留了個心思,待《再見徽因》再上演的時候,一定得去看看。看完以後,自然也要說點感想。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感想首先從浙江話劇團這批民國人物題材話劇說起。除了《再見徽因》和《新新旅館》,浙江話劇團近年來還創作演出了描寫民國“報業大王”史量才與妻子沈秋水愛情故事的《秋水山莊》,講述詩人徐志摩、郁達夫藝術人生的《志摩有約》和《天真之筆》,把這些與杭州關係密切的民國著名文人的故事陸續搬上舞臺,形成了一個頗具杭州特色的話劇系列。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浙江話劇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龍這樣認為,作為一座有著豐富人文歷史的城市,這裡的觀眾有自己的文化格調和追求。與這座城市息息相關的文人和地標,對他們而言是無比熟悉的,而這些文人和地標背後的故事,又有一些是他們不知道的。在這知與不知、熟與不熟之間,話劇有了它的生存空間。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不得不說,浙江話劇團的這個選擇非常聰明。杭州是個歷史文化名城,多少文人墨客醉心於杭州,在這個城市裡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傳說。僅僅在西湖邊的新新旅館,就入住過徐志摩、胡適、魯迅、茅盾、郭沫若、豐子愷、巴金等文化名人。把他們的故事用文學的方式寫下來,用戲劇的方式演出來,肯定會有讀者和觀眾。作為一個地方文藝院團,重視和發掘本土歷史文化資源,實在是必須的,事實證明也是成功的。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但是,在對這些歷史文化素材進行創作和加工時,務必注意真實和準確。於是,我們就要說到林徽因。林徽因祖籍福州,出生於杭州,8歲後到上海讀書,然後隨父親林長民遷居北京。在中國當代史上,林徽因名頭很大,首先她是著名建築學家,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其次她是一位詩人和作家,她的詩《你是人間四月天》膾炙人口,傳遍天下。不過,更為百姓所津津樂道的,則是“民國美女”的稱謂和她與梁思成、徐志摩、金嶽霖的情事。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再見徽因》就以當年冰心的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為主線,著重講述林徽因與梁思成、徐志摩、金嶽霖之間發生的故事。劇中的主要情節,從金嶽霖的對聯“樑上君子,林下美人”,到徐志摩飛機失事,再到金嶽霖一生“逐林而居”,大多有著歷史依據。但是,林徽因並不僅僅只是一位“民國美女”,她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位建築學家,是中國古建築史研究泰斗級的人物。如何把建築學家和文學家、美女的身份融合在一起,塑造好舞臺上的林徽因形象,就是一個難題。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平心而論,《再見徽因》對“四角戀愛”用力過多了一些,又缺少建築學家、詩人、哲學家戀愛時的獨特內涵,導致林徽因的角色略顯扁平膚淺,少了點才女學者的睿智和那個年代高級知識分子獨有的情感,不夠真實和準確。正如豆瓣上一位網友所說,“止步於‘林美人’,而不是‘林先生’,導演、編劇有不自覺的‘男性凝視’。”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蔣寧飾林徽因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餘江浩飾徐志摩

當然,人物塑造上存在的問題,根子還在戲劇性的缺失。我的一位朋友看完《再見徽因》後這樣評價,“戲劇衝突不夠”。我深以為然。從劇本來看,編劇對林徽因以及梁思成、徐志摩、金嶽霖的歷史資料研究得很透,劇中的情節都有依據。但是這樣一來,劇情就顯得很散,缺少人物之間的衝突,也缺少足以展現4位主要人物性格的戲劇細節。整部戲看下來,我們只是在不停地聽各種人的旁白介紹,就像看了一部紀錄片,走不進人物的內心裡去。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魏鵬飾梁思成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繆方韻飾金嶽霖

話劇是一種在劇場裡演出的藝術形式,需要有強烈的戲劇衝突和豐富的戲劇細節。正所謂“無衝突不成戲”,沒有衝突和細節,就抓不住觀眾,同時也立不起人物。像《再見徽因》這樣描述真實歷史人物的話劇,不僅需要真實準確,而且還要有衝突和細節,要遵循戲劇藝術的規律。在這一點上,《再見徽因》也是欠缺的。

從《再見徽因》說起:歷史·人物·戲劇

重視歷史留給我們的遺產,真實、準確地還原和塑造歷史人物,並讓這些歷史故事和人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是話劇《再見徽因》帶給我的啟示。期望浙江話劇團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歷史人文題材話劇作品。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