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老師注意了:不重視語法,給學生英語學習帶來什麼後果?

英語老師注意了:不重視語法,給學生英語學習帶來什麼後果?

什麼樣的英語老師是好老師?從知識的角度來講,就是不僅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比較系統的語法知識和正確的教育理念。

可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法知識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年輕的教師害怕講語法,因為這也是他們的短板。一個自身基礎語法都沒搞清楚的老師,他是無法給學生傳授較好的語法知識的,也必然使學生後勁不足,使跛腿學生無法“治跛”。

語法被弱化有歷史原因。語法沒學好會讓後續發展出問題、造成學習膚淺等後果。

前些年,由於新教材的使用和新課程改革,使一個觀念普遍流傳:淡化語法,強調運用。其實,作為一個高中英語教師,除了需要對社會、自然、人生等有較深刻的理解外,恰恰還需要有過硬的語法規則等基本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高質量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很多老師把語言的運用簡單地理解為就是學生在課堂上能交流、討論和回答問題。然而表層的對答如流並不能代表學生已經深刻地理解了語言的含義和實用性(例如表達的恰當性等語用問題),所以一遇到深刻的思想交流,學生的能力就捉襟見肘了。

英語老師注意了:不重視語法,給學生英語學習帶來什麼後果?

傳統的不一定就是落後的。傳統的語法翻譯法看起來落後,甚至被否定,其實也有它的長處:對語言的理解比較深刻,掌握的知識比較牢固。開始的時候可能落後於交際法,但是過一段時間後,前者的優勢就會顯示出來。

現在的教學法為什麼差生很難得趕上來?核心問題其實是語法沒搞清楚。根基沒打牢,到高三了一直想建高樓大廈,純粹是空中樓閣。

所以,要治“跛腿”,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幫助學生把語法從頭至尾梳理清楚。掌握了語法規則可以終生受益。這也提醒初中的教師,要為初中生打好語法基礎,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基,不要把英語學習當成簡單的課堂上的熱熱鬧鬧。初中生不是小學生,培養興趣是輔助,不是主題。

英語老師注意了:不重視語法,給學生英語學習帶來什麼後果?

把學習漢語(母語)的經驗照搬到學英語上也是不對的。

我們國家有些學習外語的方法、理念並不適合我國的國情、學情、教情。印度等國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他們有學習英語的習得經驗。但是我們國家就沒這個優勢,英語被當做一門課程來學習。沒有學習英語的氛圍,所以,學生們缺乏潛移默化獲得的知識。

當然,我這裡強調了語法點重要性並不是否認其它的東西就不重要。一個好的英語教師不僅語言知識要過關,還要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材使用等方面有所研究。提個錄音機,把教材上完、把課上完,這樣的教師不是一個好老師,只能稱作教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