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中國有世界僅存的30顆氫彈”?

這兩天氫彈的話題被炒了起來,其中包括一組以“中國有世界僅存的30顆氫彈”為首的流言又雙叒叕開始流傳。這組謠言的主要內容包括不限於:

由於氫彈技術比較複雜,當氫彈被製造出來之後,需要大量維護人員和維護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保養,這就造成了氫彈的維護和後期保養費用極大,一般核武器的維護只需要在特製的儲藏設備中恆溫儲藏即可,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就行了,但氫彈的維護成本極高,特別是由於聚變材料和裝藥的壽命很短,導致氫彈的儲存壽命太短,成本太高,核大國已經逐漸不再發展新的氫彈,轉而發展價格比較便宜的原子彈和中子彈。

到2012年,俄羅斯首先銷燬了自己所有的氫彈,成為無氫彈核國家,而美國則在2013年銷燬了所有氫彈,加上英國和法國已經在上世紀就不再生產氫彈,在已知的五大核國家中,只有中國擁有世界上僅有——30枚可使用的氫彈(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並無氫彈)。為什麼呢?這是由於中國的氫彈構型從一開始就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實力不足,需要維護成本低的氫彈,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院士的成就就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技術路徑,即實現了與美國T-U氫彈一樣的威力,又實現了低成本維護,這是中國人在氫彈技術上的獨門絕技。

闢謠!“中國有世界僅存的30顆氫彈”?


更神奇的是,這個流傳於軍壇的說法有可能影響到了海外:

闢謠!“中國有世界僅存的30顆氫彈”?


這組流言的危害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大則嚴重影響網民對核態勢的評估,小則根本動搖不了真正的核態勢。但是追求科學並不會隨著核武器的興衰而改變,必須要破除它們。

想要破除這組流言,其實只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前方核能!看不懂請選擇性學習,大神請幫助糾錯!

基礎知識一,基本定義:

1.質子、中子:原子核的組成部分,質量數分別為1、1,電荷數分別為1、0。符號是p,n。這種符號,左上代表質量數,左下代表電荷數。也可以簡寫為p,n。氫原子核即為質子。

2.氘、氚:氫的同位素,別名重氫和超重氫,可寫作是D、T或2H、3H。氘核含1個質子1箇中子,氚核含1個質子2箇中子。

3.衰變:放射性元素自發解體,變成更輕的元素,伴隨著輻射。

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衰變一半質量所需的時間,一種元素的半衰期不會改變。氚的半衰期約12年。

5.鋰:3號元素,含3個質子。6Li為一同位素,含3個質子3箇中子。

6.氫彈原理:核裝置裡有裂變裝置“原子彈”作為初級,聚變裝置“氫彈”作為次級,如果套上第三級,主要由鈾238製成的外殼,讓內部釋放的中子轟擊它,可以產生更大能量,稱之為三相彈。在引爆時,“原子彈”先爆炸,即初級核爆,然後利用產生的射線轟擊“氫彈”,即輻射內爆,“氫彈”發生聚變,即次級核爆。這個東西大流氓基本上都是清楚的,但是實現這個結構,最精巧的地方就是輻射內爆的機制,換言之就是收集初級的能量並且傳遞給次級。

基礎知識二,一些重要的核反應方程:

1.D+D=T+p+4.03MeV

2.D+D=3He+n+3.27MeV

3.D+T=4He+n+17.6MeV

4.6Li+n=4He+T

其中3和4是氫彈裡主要發生的反應,由於4He和中子的輪流產生,形成了循環,整個循環產生22.4MeV。合併為D+Li=24He+22.4MeV。

我們來一條條分析。

1.“中國擁有世界僅存的30顆氫彈”

你咋知道是30顆?你是間諜還是叛徒?國安部快來抓人!

俏皮話不說了,來看看“戰斧”的核戰鬥部的資料:

W80彈頭是一種輕型可變當量核彈頭,主要用於美軍的3種巡航導彈:W80-0型供海軍潛射戰斧巡航導彈BGM-109A使用,W80-1型供空軍的空射巡航導彈AGM-86B和先進巡航導彈AGM-129A使用。W80-0型與W80-1型除了初級鈈材料等級(前者為超等級鈈,後者為普通武器級鈈)和安裝方式略有差異外,基本上沒有大的區別。W80採用的初級反射層材料為鈹,次級採用了氘-氚(95%丰度的氘化鋰)作為聚變核燃料。

實際上還有的說法稱,美國現在只有氫彈執行戰備值班。這個說法比較可信,因為美軍確實有那個財力和需求,全部裝備效費比最高的三相彈。

2.“聚變材料和裝藥的壽命很短”

這主要指的是氚12年的半衰期。部分流言稱“于敏構型”克服了裝藥中的氚12年半衰期的問題,延長了保質期。這個說法只需要中學物理即可破之,元素的半衰期完全不是人類說了算的。當然您要是有現實寶石或時間寶石那也行。總之什麼構型也改變不了氚的半衰期為12.43年的事實。

3.“轉而發展價格比較便宜的原子彈和中子彈”

中子彈是氫彈的一種,主要強化了中子輻射,爆炸當量較小。氫彈都扔了,為什麼中子彈不也扔了呢?氫彈不是好貴的麼?

那麼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1.于敏構型:這個說法不準確,給人一種“于敏構型”完全不同於美國首先研究出來的“T-U構型”的感覺。但是實際上于敏構型和T-U構型的差別究竟有多大呢?並不清楚。關鍵的區別是據說“兩種構型的區別是X射線傳遞方法不同:T-U構型思路是將裂變產生的X射線經由彈壁反射到聚變材料上;于敏構型思路是用凸透鏡(就是放大鏡)聚焦X射線到聚變材料上,這點不同使得中國的氫彈小型化做得較好”。除此之外都屬於50萬內容。在核武器這種人類掌握自然力的極限的裝置上,出現殊途同歸是正常現象。而且,這兩種構型實際上都是媒體叫開的,只是方便區分。于敏構型真正的價值在於,它是土專家在沒有洋墨水幫助的情況下獨立搞出來的。

闢謠!“中國有世界僅存的30顆氫彈”?


2.聚變材料:擔心氚的半衰期短,可以使用氘化鋰。6Li捕捉低速中子能力很強,方程式Li+n→4He+T顯示,鋰可以吸收裂變產生的中子後變成氚,接著氚再去參與聚變。一邊造一邊消耗,好比浴缸一邊接水一邊放水。而氘和鋰沒有半衰期這個問題。

3.核大國用什麼:氫彈造價和維護費用的確極其高昂,但保質期並沒有短到讓大流氓捨不得花錢。根據公開資料:“我國目前仍然在役的某型彈頭,保存期限為X年,彈頭中XXX部件因為XX反應,會出現氣泡和裂隙,導致無法正常引爆——某科研單位,通過XXX保護鑄造的方法,可以無損重鑄關鍵部件,解決了維持核武器戰鬥力的關鍵問題。因此榮獲XXXXXXXX獎。”“中國裝備數量較多的XXX彈頭,保存時間是X年。這個數字,和美國W76、W88等彈頭差不多,都是到一定時間就需要拆開,對其中部分零件進行重新加工處理,才能確保其正常起爆。”

即便用最簡單的思路也能想明白,為什麼氫彈把純裂變的原子彈打入冷宮:同樣的威力,氫彈的個頭更小,載具的投射量更大;同樣的個頭,氫彈威力更大,每部載具的總威力更大。而幾十萬噸當量就頂天的原子彈,威力太小,也完全不符合核武器小型化的要求。

而且,大流氓的實戰氫彈基本都是三相彈,因為第三級的放射性材料量非常多,放出的能量也就非常大,甚至於佔到總能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實際上二級的純種氫彈如果做的當量太大,也並不划算,聚變材料不是白菜。三相彈最大好處是節省材料,可以用提純核材料的下腳料來提高核武器當量。

闢謠!“中國有世界僅存的30顆氫彈”?


雖然僅有的30顆氫彈這一說法讓人振奮,但很遺憾純粹是子虛烏有。恰恰是這個數據的精確性最可笑,還有零有整的,咋不說40顆呢?我們的核保護傘確很強大,卻不需要開腦洞的論據來支撐自信。這種雞血的流言不是向核元勳致敬,恰恰是罔顧科學原理,給所有核武器工作者抹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